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平专利>正文

一种底重式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7916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重式塔机,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包含塔帽、短臂、长臂和塔身,所述长臂和短臂与塔帽固定连接,塔帽与塔身上端活动连接,还包含钢缆绳、底配重车、长臂滑动配重车、待吊物指示器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原有的高空配重转移到地面,从而让配重重心更加稳定,操作人员在地面操作,安全性更高,通过操作摄像机以及位置传感器和各个指示器代替原有的操作员完全依靠肉眼操作,操作更简便,更精确,底配重车内的液压驱动装置更有效的节省了能源,通过长臂滑动配重车的移动,使底配重车的移动更加省力,节省能源。

Bottom weight type tower cra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ttom heavy crane,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cluding tower cap, short arm, arm and tower, the long arm and short ar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wer cap, cap tower and tower body is movably connected, also includes a steel wire rope, bottom counterweight car, car, sliding counterweight arm the load indicator and hanging to be down at the indica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weight of the original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ground, so that the weight is more stable, the operation staff on the ground operation, higher safety,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and the position sensor and each indicator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operator completely rely on the naked eye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operation, more precisely, the bottom hydraulic counterweight car the driving device is more effective for saving energy, by moving the sliding counterweight arm of the car, the car moving bottom counterweight more labor saving,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重式塔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底重式塔机。
技术介绍
现阶段塔吊在建筑行业应用普遍,但现在的塔吊高空配重重心过高不稳定,配重量受限,因而,导致起重量过低,起重效率低下。操作人员高空作业,受天气和光线影响大,危险性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由于综合安全因素受限,导致塔高受限,不能适应较高大型建筑要求。由于起重量过低,不能适应今后模块式建筑的广泛起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重式塔吊,结构简单,配重重心稳定,起重量大,安全性高,有效节省了能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底重式塔机,包含塔帽、短臂、长臂和塔身,所述长臂和短臂与塔帽固定连接,所述塔帽与塔身上端形成可旋转式活动连接,还包含钢缆绳、底配重车、长臂滑动配重车、待吊物指示器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所述钢缆绳一端与短臂连接,另一端与底配重车连接,所述底配重车内设置液压驱动装置、短臂配重和电脑控制系统,所述短臂配重与液压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底配重车底部一端设置承重转向轮和承重转向电机,用于控制底配重车的运动,所述塔身上方设置操作摄像机,所述长臂上面末端起向内设置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设置长臂滑动配重车和位置传感器,所述长臂下面设置起重小车,所述起重小车下方连接吊钩,所述吊钩上设置吊钩指示器和超重报警器,所述承重转向电机、操作摄像机、长臂滑动配重车、位置传感器、吊钩指示器、超重报警器、待吊物指示器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均与电脑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含有液压交换柱一、液压交换柱二、小同心轮一、小同心轮二和大同心轮三,所述液压交换柱一和液压交换柱二并排设置,中间通过管道连通并设置操控阀,所述小同心轮一和小同心轮二分别对称设置于液压交换柱一和液压交换柱二的两侧,所述大同心轮三一侧设置吊钩下行电机,与大同心轮三齿轮连接,所述液压交换柱一的顶端连接钢丝绳,通过小同心轮一内轮、外轮与短臂配重连接,所述液压交换柱二的顶端连接钢丝绳,通过小同心轮二的内轮、外轮与大同心轮三的内轮连接,所述大同心轮三的外轮绕设两根钢丝绳穿过长臂下方的起重小车连接吊钩。还包含有同步传动装置,所述同步传动装置由传动杆、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所述齿轮一和齿轮二固定设置于塔身的上下两端,所述传动杆靠近塔身与其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齿轮三和齿轮四,所述齿轮三、齿轮四分别与齿轮一、齿轮二啮合,所述齿轮五设置于承重转向电机的传动轴末端,与传动杆下端的齿轮四啮合,实现承重电机带动底配重车转向时钢缆绳与传动杆保持平行,同步运行。本技术结构简单,将原有的高空配重转移到地面,从而让配重重心更加稳定,操作人员在地面操作,安全性更高,通过操作摄像机以及位置传感器和各个指示器代替原有的操作员完全依靠肉眼操作,操作更简便,更精确,底配重车内的液压驱动装置更有效的节省了能源,通过长臂滑动配重车的移动,使底配重车的移动更加省力,节省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底重式塔机,包含塔帽1、短臂2、长臂3和塔身4,所述长臂3和短臂2与塔帽1固定连接,所述塔帽1与塔身4上端形成可旋转式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钢缆绳5、底配重车6、长臂滑动配重车7、待吊物指示器8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所述钢缆绳5一端与短臂2连接,另一端与底配重车6连接,所述底配重车6内设置液压驱动装置61、短臂配重62和电脑控制系统,所述短臂配重62与液压驱动装置61连接,所述底配重车6底部一端设置承重转向轮63和承重转向电机64,用于控制底配重车6的运动,所述塔身4上方设置操作摄像机31,所述长臂3上面末端起向内设置滑动轨道32,所述滑动轨道32上设置长臂滑动配重车7和位置传感器34,所述长臂3下面设置起重小车35,所述起重小车35下方连接吊钩37,所述吊钩37上设置吊钩指示器371和超重报警器372,所述承重转向电机64、操作摄像机31、长臂滑动配重车7、位置传感器34、吊钩指示器371、超重报警器372、待吊物指示器8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均与电脑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61包含有液压交换柱一611、液压交换柱二612、小同心轮一613、小同心轮二614和大同心轮三615,所述液压交换柱一611和液压交换柱二612并排设置,中间通过管道连通并设置操控阀616,所述小同心轮一613和小同心轮二614分别对称设置于液压交换柱一611和液压交换柱二612的两侧,所述大同心轮三615一侧设置吊钩下行电机617,与大同心轮三615齿轮连接,所述液压交换柱一611的顶端连接钢丝绳,通过小同心轮一613内轮、外轮与短臂配重62连接,所述液压交换柱二612的顶端连接钢丝绳,通过小同心轮二614的内轮、外轮与大同心轮三615的内轮连接,所述大同心轮三615的外轮绕设两根钢丝绳穿过长臂3下方的起重小车36连接吊钩。还包含有同步传动装置41,所述同步传动装置41由传动杆411、齿轮一412、齿轮二413、齿轮三414、齿轮四415、齿轮五416,所述齿轮一412和齿轮二413固定设置于塔身4的上下两端,所述传动杆411靠近塔身4与其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杆4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齿轮三414和齿轮四415,所述齿轮三414、齿轮四415分别与齿轮一412、齿轮二413啮合,所述齿轮五416设置于承重转向电机64的传动轴末端,与传动杆411下端的齿轮四415啮合,实现承重转向电机64带动底配重车6转向时钢缆绳与传动杆411保持平行,同步运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启动塔机,按照吊钩指示器371和待吊物指示器8的指引,将吊钩37移动至待吊物处,吊钩37将待吊物吊起,吊钩37上的超重报警器372测定被吊物是否超重,在被吊最大值之内,操作员根据电脑控制系统显示器的提示,转动操控阀616,三个同心轮在液压压力差的作用下运动,从而使被吊物上升,然后操作员根据电脑显示器的提示,使长臂滑动配重车7在位置传感器34的作用下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停止,使长臂3与短臂2两端的重量平衡,然后启动承重转向电机64,带动承重转向轮63运动,从而带动底配重车6运动,同时,在同步传动装置41的作用下,使底配重车6转向时钢缆绳5与传动杆411保持平行,同步运行,然后根据显示器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的位置,启动吊钩下行电机617,带动大同心轮三615,使吊钩37下降,从而将被吊物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然后进行下一次操作。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底重式塔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重式塔机,包含塔帽(1)、短臂(2)、长臂(3)和塔身(4),所述长臂(3)和短臂(2)与塔帽(1)固定连接,所述塔帽(1)与塔身(4)上端形成可旋转式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钢缆绳(5)、底配重车(6)、长臂滑动配重车(7)、待吊物指示器(8)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所述钢缆绳(5)一端与短臂(2)连接,另一端与底配重车(6)连接,所述底配重车(6)内设置液压驱动装置(61)、短臂配重(62)和电脑控制系统,所述短臂配重(62)与液压驱动装置(61)连接,所述底配重车(6)底部一端设置承重转向轮(63)和承重转向电机(64),用于控制底配重车(6)的运动,所述塔身(4)上方设置操作摄像机(31),所述长臂(3)上面末端起向内设置滑动轨道(32),所述滑动轨道(32)上设置长臂滑动配重车(7)和位置传感器(34),所述长臂(3)下面设置起重小车(35),所述起重小车(35)下方连接吊钩(37),所述吊钩(37)上设置吊钩指示器(371)和超重报警器(372),所述承重转向电机(64)、操作摄像机(31)、长臂滑动配重车(7)、位置传感器(34)、吊钩指示器(371)、超重报警器(372)、待吊物指示器(8)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均与电脑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重式塔机,包含塔帽(1)、短臂(2)、长臂(3)和塔身(4),所述长臂(3)和短臂(2)与塔帽(1)固定连接,所述塔帽(1)与塔身(4)上端形成可旋转式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钢缆绳(5)、底配重车(6)、长臂滑动配重车(7)、待吊物指示器(8)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所述钢缆绳(5)一端与短臂(2)连接,另一端与底配重车(6)连接,所述底配重车(6)内设置液压驱动装置(61)、短臂配重(62)和电脑控制系统,所述短臂配重(62)与液压驱动装置(61)连接,所述底配重车(6)底部一端设置承重转向轮(63)和承重转向电机(64),用于控制底配重车(6)的运动,所述塔身(4)上方设置操作摄像机(31),所述长臂(3)上面末端起向内设置滑动轨道(32),所述滑动轨道(32)上设置长臂滑动配重车(7)和位置传感器(34),所述长臂(3)下面设置起重小车(35),所述起重小车(35)下方连接吊钩(37),所述吊钩(37)上设置吊钩指示器(371)和超重报警器(372),所述承重转向电机(64)、操作摄像机(31)、长臂滑动配重车(7)、位置传感器(34)、吊钩指示器(371)、超重报警器(372)、待吊物指示器(8)和吊物待降处指示器(9)均与电脑控制系统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重式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61)包含有液压交换柱一(611)、液压交换柱二(612)、小同心轮一(613)、小同心轮二(614)和大同心轮三(615),所述液压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