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2697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信道预测,确定系统容量是否有冗余,在满足统计时延QoS的情况下实现物理层安全传输。其中发送端、接收端和窃听者都采用多天线,信号经过安全编码、信道编码由发送端发送,接收端接收信号后先做信道解码再做安全解码,在发射端Alice做信道预测,在满足时延QoS条件下决定是否采用安全编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证时延QoS下选择最优物理层安全情况下提供最大安全传输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的安全接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是人类基于人脑神经系统构建的一种数学模型。神经网络理论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构建、信道均衡、信道估计及编码、解码和纠错码等方面,人工神经网络还能用于快变衰落信道的信道预测。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是网络中给用户的服务模型的一种测量。传统网络中的服务质量,是指网络在传输数据时要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请求,具体可以量化为带宽、延时、吞吐量、抖动和丢失率等性能指标。而在时延敏感的无线网络环境下,时延QoS是无线网络的重要性能指标。由于衰落信道的时变性,严格的时延约束难以讨论。未来的无线通信(5G)提出了高速传输、快速接入、可靠和高安全通信的需求。然而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广播特性,终端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多样性及无线传输不稳定性等因素使得移动通信网络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5G移动系统在网络安全性能方面亟待新技术适应其高安全性的需求,并满足它的高速、高效接入。“无条件”安全传输利用无线信道特性的多变和随机特征,实现物理层的“加密”,其充分利用无线信道唯一特性,实现“一次一密”的强安全特性,同时其将可靠与安全联合考虑,可以同时实现高可靠与高安全。物理层加密传输可以在相同的安全强度下,极大地减少密钥长度,甚至不需要密钥,尤其适用需要快速接入的系统。但是物理安全传输技术以牺牲传输容量为代价的,5G系统将面对多种业务、多种级别的安全需求,物理层安全传输适合高安全需求、信道容量有冗余的通信场景。因此,不同业务、不同级别安全需求的场景选用什么物理层安全接入方法将是一个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对通过信道预测和时延QoS指标对物理层安全接入方法进行设计,对快变时延信道是否采用物理层安全编码进行了具体化的阐述,有效的解决了物理层安全编码带来的信道容量的损失与时延QoS需求的冲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发射端合法信道Bob和窃听信道Eve进行估计和预测,获取合法者和窃听者信道矩阵Hb、He,计算信号噪比SINRb,SINRe;S02:计算合法用户Bob最大安全传输速率Rs:Rs=[log(1+SINRb)-log(1+SINRe)]+(1)S03: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需求,安全有效容量是定义在给定时延参数的条件下,系统可以获得的最大安全传输的速率,安全有效容量Es(θ)为:其中,Eρ为对信道参数求期望,B为系统带宽,Tf为每帧时间长度,θ为统计时延QoS参数;时延参数θ越小,表示时延QoS要求越低;时延参数θ越大,表示时延QoS要求越高;如果Es(θ)≥R0则继续执行下一步,否则终止传输并结束;S04:计算采用物理层安全编码后的安全传输速率R′s:R′s=ηRs(3)其中,η{η∈(0,1)}为安全编码效率即使物理层安全编码为系统传输容量带来的损失,把(3)式代入公式(2),再次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E′s(θ);如果E′s(θ)≥R0则采用安全编码并进行传输,否则不采用安全编码进行传输并结束。进一步的,所述的合法接收端Bob和窃听者Eve的接收信号分别表示为:其中,s*表示经过安全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有用信号,其功率假定为E{|s*|2}=1,t表示有用信号的波束成型矢量,||t||2=1,P表示发射信号总功率。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合法接收端Bob和窃听者Eve的接收信干噪比SINRb,SINRe分别表示为:其中,g1=Hbt,g2=Het,ρ1=P/σ12为合法接收端信噪比SINRb,ρ2=P/σ22为合法接收端信噪比SINRb。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发送端、接收端和窃听者都采用多天线,信号经过安全编码、信道编码由发送端发送,接收端接收信号后先做信道解码再做安全解码。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发射端Alice做信道预测,在满足时延QoS条件下决定是否采用安全编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信道进行估计和预测,同时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需求以及物理层安全编码后的安全传输速率,确定最大安全传输的速率,从而保在证时延QoS下选择最优物理层安全情况下提供最大的安全传输容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信息传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信道预测,确定系统容量是否有冗余,在满足统计时延QoS的情况下实现物理层安全传输。其中发送端、接收端和窃听者都采用多天线,信号经过安全编码、信道编码由发送端发送,接收端接收信号后先做信道解码再做安全解码,在发射端Alice做信道预测,在满足时延QoS条件下决定是否采用安全编码。如图2所示: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发射端合法信道Bob和窃听信道Eve进行估计和预测,获取合法者和窃听者信道矩阵Hb、He,计算信号噪比SINRb,SINRe;其中,所述的合法接收端Bob和窃听者Eve的接收信号分别表示为:其中,s*表示经过安全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有用信号,其功率假定为E{|s*|2}=1,t表示有用信号的波束成型矢量,||t||2=1,P表示发射信号总功率。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合法接收端Bob和窃听者Eve的接收信干噪比SINRb,SINRe分别表示为:其中,g1=Hbt,g2=Het,ρ1=P/σ12为合法接收端信噪比SINRb,ρ2=P/σ22为合法接收端信噪比SINRb。S02:计算合法用户Bob最大安全传输速率Rs:Rs=[log(1+SINRb)-log(1+SINRe)]+(1)S03: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需求,安全有效容量是定义在给定时延参数的条件下,系统可以获得的最大安全传输的速率,安全有效容量Es(θ)为:其中,Eρ为对信道参数求期望,B为系统带宽,Tf为每帧时间长度,θ为统计时延QoS参数;时延参数θ越小,表示时延QoS要求越低;时延参数θ越大,表示时延QoS要求越高;如果Es(θ)≥R0则继续执行下一步,否则终止传输并结束;S04:计算采用物理层安全编码后的安全传输速率R′s:R′s=ηRs(3)其中,η{η∈(0,1)}为安全编码效率即使物理层安全编码为系统传输容量带来的损失,把(3)式代入公式(2),再次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E′s(θ);如果E′s(θ)≥R0则采用安全编码并进行传输,否则不采用安全编码进行传输并结束。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发射端合法信道Bob和窃听信道Eve进行估计和预测,获取合法者和窃听者信道矩阵H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信道预测和用户QoS的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发射端合法信道Bob和窃听信道Eve进行估计和预测,获取合法者和窃听者信道矩阵Hb、He,计算信号噪比SINRb,SINRe;S02:计算合法用户Bob最大安全传输速率Rs:Rs=[log(1+SINRb)-log(1+SINRe)]+(1)S03: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需求,安全有效容量是定义在给定时延参数的条件下,系统可以获得的最大安全传输的速率,安全有效容量Es(θ)为:其中,Eρ为对信道参数求期望,B为系统带宽,Tf为每帧时间长度,θ为统计时延QoS参数;时延参数θ越小,表示时延QoS要求越低;时延参数θ越大,表示时延QoS要求越高;如果Es(θ)≥R0则继续执行下一步,否则终止传输并结束;S04:计算采用物理层安全编码后的安全传输速率R′s:R′s=ηRs(3)其中,η{η∈(0,1)}为安全编码效率即使物理层安全编码为系统传输容量带来的损失,把(3)式代入公式(2),再次计算满足统计时延QoS需求下的安全有效容量Es'(θ);如果E's(θ)≥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润发文红潘绯宋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