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端子模块及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6070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6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电源端子模块及电源连接器。电源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模块,电源端子模块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电源端子;电源端子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绝缘基体的端面的连接端,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的绝缘基体的侧面上凸设有与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的支撑体;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电源端子模块上设有连通外部与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的散热间隔的气流通孔,和/或相邻电源端子模块相对合后围成连通外部与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的散热间隔的散热通道,解决了目前电源连接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and power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connector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and a power supply connector. The power supply connector includes at least two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includes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the chip embedded in the insulating power supply terminal in the matrix; power supply terminal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art of the internal end insulation substrate and projecting end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the adjacent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in at least one of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A supporting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x and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of adjacent interval formed after cooling; adjacent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in at least one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connected with the adjacent terminal module flow on the heat dissipation interval is formed after closing the through hole, and / or adjacent power supply terminal module relative to form the cooling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terminal and the adjacent modules of the cooling interval formed after closing the power supply connector solves the heat capacity difference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端子模块及电源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电源端子模块及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这要求电源连接器需要传输较大的电流,而在电源连接器传输较大的电流时,电源连接器在工作中发出的热量较多,当热量无法及时散出时,容易导致电源连接器的温度过高,造成电源连接器不能正常工作。目前通常采用在电源连接器的绝缘体上开散热孔改善电源连接器的散热效果,但是散热孔散热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热量集中,难以满足电源连接器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以解决目前电源连接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电源连接器所使用的电源端子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源端子模块的技术方案为:电源端子模块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绝缘基体的端面的连接端,绝缘基体的侧面上凸设有用于与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的支撑体,电源端子模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散热间隔与外部连通的气流通孔,和/或设有用于与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以围成使所述散热间隔与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通槽。所述支撑体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以上,所述气流通槽由相邻支撑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或支撑体上设有背向绝缘基体的开口通槽,所述气流通槽是由所述开口通槽形成;所述的支撑体上设有支撑体通孔,所述气流通孔由所述支撑体通孔形成,或者所述绝缘基体上设有贯通绝缘基体两侧面的基体通孔,所述气流通孔由所述基体通孔形成。所述电源端子为片状结构,电源端子的两侧面与绝缘基体的两侧面平行。所述电源端子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端包括伸出绝缘基体前端面的插接端和伸出绝缘基体下端面用于与焊接在印制板上的焊接端,所述电源端子模块的前、后、上、下端面中的至少两个端面设有所述气流通槽或所述气流通孔。所述支撑体设置在绝缘基体的侧面的边沿。绝缘基体朝向散热间隔内的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端子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沿垂直于电源端子的侧面的方向排布,凹槽处所对应的绝缘基体的厚度小于其余各处的绝缘基体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为:电源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模块,电源端子模块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绝缘基体的端面的连接端,其中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的绝缘基体的侧面上凸设有与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的支撑体;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电源端子模块上设有连通外部与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的散热间隔的气流通孔,和/或相邻电源端子模块相对合后围成连通外部与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的散热间隔的散热通道,且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对合后围成所述散热通道的气流通槽。支撑体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以上,所述气流通槽由相邻支撑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或支撑体上设有背向绝缘基体的开口通槽,所述气流通槽是由所述开口通槽形成;所述的支撑体上设有支撑体通孔,所述气流通孔由所述支撑体通孔形成,或者所述绝缘基体上设有贯通绝缘基体两侧面的基体通孔,所述气流通孔由所述基体通孔形成。所述电源端子为片状结构,电源端子的两侧面与绝缘基体的两侧面平行。所述连接端包括伸出绝缘基体前端面的插接端和伸出绝缘基体下端面用于与焊接在印制板上的焊接端,所述电源端子模块的前、后、上、下端面中的至少两个端面设有所述气流通槽或所述气流通孔。所述支撑体设置在绝缘基体的侧面的边沿。所述连接端包括伸出绝缘基体前端面的插接端和伸出绝缘基体下端面用于与焊接在印制板上的焊接端,电源连接器还包括与电源端子模块前端固定连接的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具有容纳所述插接端的容纳腔体。电源端子模块朝向散热间隔内的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端子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沿垂直于电源端子的侧面的方向排布,凹槽处所对应的绝缘基体的厚度小于其余各处的绝缘基体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为: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电源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中空腔体,所述电源端子嵌设在中空腔体的腔体壁内,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处于腔体壁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腔体壁的连接端,所述腔体壁上设有连通中空腔体与外部的气流通道。所述电源端子为片状结构,电源端子的两侧面与电源端子所在的腔体壁的两侧面平行。电源端子模块处于散热间隔内的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端子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沿垂直于电源端子所在腔体壁的方向排布,凹槽处所对应的腔体壁的厚度小于其余各处的腔体壁的厚度。所述连接端包括伸出绝缘壳体前端面的插接端和伸出绝缘壳体下端面用于与焊接在印制板上的焊接端,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绝缘壳体前端的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具有容纳所述插接端的容纳腔体。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源连接器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模块,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相互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电源端子模块的电源端子嵌设在片式的绝缘基体内,电源端子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进入散热间隔,并通过与散热间隔连通的气流通孔和/或散热通道散发出去,与目前的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的电源连接器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由电源端子模块组成,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之间的散热间隔具有足够大的散热面,能够对电源端子进行快速散热,避免电源连接器内部的热量集中,解决了目前电源连接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另外,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模块分体设置,便于装配,通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端子为片状结构,电源端子的两侧面与绝缘基体的两侧面平行,能够尽可能降低电源端子模块的厚度,从而减小电源端子与散热间隔的距离,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的,电源端子模块处于散热间隔内的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端子对应的凹槽,凹槽处所对应的绝缘基体的厚度小于其余各处的绝缘基体的厚度,进一步减小电源端子与散热间隔之间的绝缘基体厚度,也避免了热量在绝缘基体内集中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种电源连接器有益效果为: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内设有中空腔体,电源端子处于中空腔体的腔体壁内,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进入中空腔体,并通过连通外部与中空腔体的气流通道散发出去,能够对电源端子进行快速散热,解决了目前电源连接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源端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电源端子模块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电源连接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箭头方向指散热方向);图5为图1中电源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的1中的电源端子模块中的电源端子的排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电源连接器包括两个电源端子模块1和固定两个电源端子模块1的固定片2。电源端子模块1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11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三个电源端子12。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三个电源端子12的排布方向与电源端子模块1平行,电源端子12为L型,并且是与片式的绝缘基体11平行的片状结构,此处的平行为片式的绝缘基体的两个侧面与电源端子的两个侧面平行。本实施例中的三个电源端子12冲压成型后注塑在绝缘基体11上。本实施例中,电源端子12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源端子模块及电源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绝缘基体的端面的连接端,绝缘基体的侧面上凸设有用于与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的支撑体,电源端子模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散热间隔与外部连通的气流通孔,和/或设有用于与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以围成使所述散热间隔与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通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绝缘基体的端面的连接端,绝缘基体的侧面上凸设有用于与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的支撑体,电源端子模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散热间隔与外部连通的气流通孔,和/或设有用于与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以围成使所述散热间隔与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支撑体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以上,所述气流通槽由相邻支撑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或支撑体上设有背向绝缘基体的开口通槽,所述气流通槽是由所述开口通槽形成;所述的支撑体上设有支撑体通孔,所述气流通孔由所述支撑体通孔形成,或者所述绝缘基体上设有贯通绝缘基体两侧面的基体通孔,所述气流通孔由所述基体通孔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为片状结构,电源端子的两侧面与绝缘基体的两侧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端包括伸出绝缘基体前端面的插接端和伸出绝缘基体下端面用于与焊接在印制板上的焊接端,所述电源端子模块的前、后、上、下端面中的至少两个端面设有所述气流通槽或所述气流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设置在绝缘基体的侧面的边沿。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绝缘基体朝向散热间隔内的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端子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沿垂直于电源端子的侧面的方向排布,凹槽处所对应的绝缘基体的厚度小于其余各处的绝缘基体的厚度。7.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模块,电源端子模块包括片式的绝缘基体和嵌设在绝缘基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处于绝缘基体内部的主体部分和伸出绝缘基体的端面的连接端,其中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的绝缘基体的侧面上凸设有与相邻的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散热间隔的支撑体;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电源端子模块上设有连通外部与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的散热间隔的气流通孔,和/或相邻电源端子模块相对合后围成连通外部与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对合后形成的散热间隔的散热通道,且该相邻电源端子模块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对合后围成所述散热通道的气流通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