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5516 阅读:5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包括机组底盘和机组外壳,所述机组外壳由钣金件构成,所述机组底盘的边缘与所述机组外壳相连,所述机组底盘上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表面设有第一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在与所述压缩机的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机组底盘相连。压缩机的表面设置与压缩机紧密贴合的第一隔音层,第一隔音层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压缩机只有顶部与外界接触。压缩机底部产生的大量噪音不会直接从底部向外传出,剩下的噪音沿着第一隔音层的内侧壁逐渐向上传播,最后从第一隔音层开设在压缩机的顶部的对应位置的开口传入机箱中,达到了将底部噪音吸收以及向上转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空调外机的噪音大,需要安装在位置远离人们的活动区,有时甚至需要单独给空调外机提供设备房,使得空调安装在建筑物中占用了大量空间,由于目前城市地价普遍很高,空调使用时占空间较多的情况严重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目前市面上的机械消音结构基本都是依靠隔音材料的密封形成噪音隔离同时搭配吸音材料吸收噪音,有的由于结构原因甚至只采用隔音材料。这种传统的消音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噪音问题,但是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较大空间,而且在噪音很强的条件下,依靠隔音材料的密封可能引起隔音材料的共振,带来低频噪音。市面上还存在另一种消音隔音措施,即压缩机隔音箱。隔音箱的隔音消音效果较好。但是体积大且使用成本高,箱体结构容易形成机械共振,无法维持稳定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了机组的吸音隔音性能,避免产生机械共振,满足了室内安装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包括机组底盘和机组外壳,所述机组外壳由钣金件构成,所述机组底盘的边缘与所述机组外壳相连,所述机组底盘的中部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表面设有第一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在与所述压缩机的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机组底盘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设有机脚隔音层,所述机脚隔音层与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贴合。作为优选,所述机脚隔音层与所述第一隔音层相连。作为优选,所述机组底盘上设有底盘吸音层,所述底盘吸音层位于所述机组底盘与所述机脚隔音层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隔音层之间设有第二隔音层。作为优选,所述机组外壳上设有机壳吸音层。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吸音层为聚氨酯发泡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音层由针织毡与聚氯乙烯材料构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隔音层由针织毡与聚氯乙烯材料构成。作为优选,所述机组底盘通过焊接或螺栓与所述机组外壳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压缩机的表面设置与压缩机紧密贴合的第一隔音层,第一隔音层在与压缩机的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压缩机的顶部与外界相通,第一隔音层下端与底盘连接将压缩机底部闭合,压缩机只有顶部与外界接触。在使用时压缩机底部产生的大量噪音无法直接从底部向外传出而是由第一隔音层吸收一部分以及噪音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相互之间声波的接触损耗,剩下的噪音沿着第一隔音层的内侧壁逐渐向上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噪音的声波由球面波变成向上的声波,最后从第一隔音层开设在压缩机的顶部的对应位置的开口传入机箱中,达到了将底部噪音吸收以及转移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沿机组底盘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沿机组底盘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的整体俯视图;图5是机组底盘与机组外壳组成的机箱的俯视图;图6是机组底盘与机组外壳组成的机箱的立体图;图中:1、机组底盘;2、机组外壳;3、压缩机;4、第一隔音层;5、底盘吸音层;6、机脚隔音层;7、第二隔音层;8、机壳吸音层;9、制冷系统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6所示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包括机组底盘1和机组外壳2,机组外壳2由钣金件构成,机组底盘1的边缘与机组外壳2相连,机组底盘1的中部设有压缩机3,压缩机3的表面设有第一隔音层4,第一隔音层4在与压缩机3的顶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第一隔音层4与机组底盘1相连。设置机组底盘1和机组外壳2,机组外壳2由钣金件构成,钣金件重量轻、强度高且成本低,使得机组外壳2的结构强度高自身重量轻,机组底盘1的边缘与机组外壳2连接形成空调外机的机箱,在机组底盘1上的中部也即机箱的内部设有压缩机3,压缩机3与机组底盘1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压缩机3主要的发音部位靠近压缩机3的底部,由于压缩机3的底部需要设置多种固定件无法再设置足够的隔音及消音设备。为此,在压缩机3的表面设置第一隔音层4,第一隔音层4与压缩机3紧密贴合,第一隔音层4在与压缩机3的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压缩机3的顶部与外界相通,第一隔音层4下端与底盘连接将压缩机3底部闭合,压缩机3只有顶部与外界接触。在使用时压缩机3底部产生大量噪音,由于设置了第一隔音层4且封闭压缩机3的底部,噪音无法直接从底部向外传出而是由第一隔音层4吸收一部分以及噪音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相互之间声波的接触损耗,剩下的噪音沿着第一隔音层4的内侧壁逐渐向上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噪音的声波由球面波变成向上的声波,最后从第一隔音层4开设在压缩机3的顶部的对应位置的开口传入机箱中,此时噪音的强度已经严重变弱。压缩机3的底部设有机脚隔音层6,机脚隔音层6与压缩机3的底部贴合,也即与压缩机3的底部设有的固定件贴合。在压缩机3与机组底盘1固定连接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固定件,由于固定件的形状不规则,无法与机组底盘1完全贴合,为此,在压缩机3的底部设置尺寸与压缩机3底部固定件的尺寸相差不大的机脚隔音层6,机脚隔音层6与压缩机3底部的固定连接件紧密贴合,加强了隔音效果。机组底盘1上设置有底盘吸音层5。为了达到更加的降噪效果,在机组底盘1的上表面铺设有底盘吸音层5,在第一隔音层4无法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底盘吸音层5可将泄露出的噪音吸收,不使噪音外泄。底盘吸音层5与第一隔音层4相连。进一步的,将底盘吸音层5与第一隔音层4相连,使得机组底盘1与第一隔音层4形成的密闭效果更佳。压缩机3与第一隔音层4之间设有第二隔音层7。具体的,压缩机3的一个整体是由多个罐体状的部件组合而成,不同的部件的形状与结构不完全相同,第一隔音层4只能将压缩机3的整体的外围覆盖但无法实现对压缩机3的每个部件的完全接触性的覆盖,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压缩机3的主要部件上设置第二隔音层7,压缩机3的部件先与第二隔音层7接触,接着用第一隔音层4将压缩机3整体覆盖,进一步实现了完全隔音的效果。机组外壳2上设有机壳吸音层8。在使用时,部分噪音由第一隔音层4设在压缩机3顶部的开口向机箱顶部传播到机组外壳2上,设置机壳吸音层8后,机组外壳2的顶部的机壳吸音层8将噪音吸收一部分,然后未被吸收的噪音分散传播到机箱内,机组外壳2四周设置的机壳吸音层8将未被顶部设置的机壳吸音层8吸收的噪音吸收,达到对噪音完全吸收的效果。机壳吸音层8为聚氨酯发泡板。为了使效果最佳以及减轻机箱的重量,机壳吸音层8优选为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板材。第一隔音层4由针织毡与聚氯乙烯材料构成。为了实现第一隔音层4的隔音效果的同时还达到一定的柔性以达到覆盖压缩机3的要求,选择第一隔音层4由针织毡与聚氯乙烯材料混合构成以达到上述要求。第二隔音层7由针织毡与聚氯乙烯材料构成。为了实现第二隔音层7的隔音效果的同时还达到一定的柔性以达到覆盖压缩机3的要求,选择第二隔音层7由针织毡与聚氯乙烯材料混合构成以达到上述要求。机组底盘1通过焊接或螺栓与机组外壳2相连。为了保证机箱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机组底盘1与机组外壳2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底盘和机组外壳,所述机组外壳由钣金件构成,所述机组底盘的边缘与所述机组外壳相连,所述机组底盘的中部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表面设有第一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在与所述压缩机的顶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机组底盘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底盘和机组外壳,所述机组外壳由钣金件构成,所述机组底盘的边缘与所述机组外壳相连,所述机组底盘的中部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表面设有第一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在与所述压缩机的顶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机组底盘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设有机脚隔音层,所述机脚隔音层与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脚隔音层与所述第一隔音层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外机的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底盘上设有底盘吸音层,所述底盘吸音层位于所述机组底盘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贺邹悦辉任波叶树茂樊小虎谭永程余张波李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