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5407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安装架、降温平台、布水板、循环水箱、循环水管和循环水泵。安装架设于循环水箱的两侧,降温平台固定装设于安装架上且位于循环水箱的上方,布水板固定装设于安装架上且位于降温平台的上方,布水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循环水管包括进水主管、出水主管和与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连通的冷却盘管,进水主管设置于布水板的上方,出水主管上与循环水泵连接,且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箱连通,冷却盘管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水主管的出水口出水流入布水板上再经流水孔流下对设置于降温平台上达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的效果,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Cooling and cool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oling and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installing frame, a cooling platform, a water distributing plate, a circulating water tank, a circulating water pipe and a circulating water pump. On both sides of the installation erected on the circulating water tank, cooling the top platform installed on the fixed installation frame and is located above the circulating water tank, water distribut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mounting bracket and positioned on the cooling platform, a plurality of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board through the water distribution. The circulating water pipe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outlet and inlet charge and charge cooling coil head and outlet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head abov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plate,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circulating water pump and circulating water pump and circulating water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oling coil, arranged in the natural river wat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outlet water flow into the charge of water distribution plate and the water hole to set the flow of cooling water circulation cooling effect on the platform,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cost, avoid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对高温加热产品进行冷却降温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在罐装产品生产时,半成品经巴氏灭菌后温度在85℃以上,需经冷却降温系统将其温度降低在50℃以下,满足后工序生产要求。目前,主要采用冷却水对产品进行喷洒降温,冷却水升温并流入下方设置的水箱内,为了降低水温,对水箱纯化水进行补充,每小时需补充3吨,水箱内热水溢流排放。补纯化水3吨/小时,费用为24元/小时(3吨×8元/吨),年耗费12万元(生产运行时间按5000小时/年进行计算),能耗大。补水后又溢流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在枯水季节,对生产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能达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的效果,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安装架、降温平台、布水板、循环水箱、循环水管和循环水泵。所述安装架设于循环水箱的两侧,所述降温平台固定装设于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循环水箱的上方,所述布水板固定装设于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降温平台的上方,所述布水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进水主管、出水主管和与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连通的冷却盘管,所述进水主管设置于所述布水板的上方,所述出水主管上与所述循环水泵连接,且循环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箱连通,所述冷却盘管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管还包括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两侧的第一连接换热管和第二连接换热管,其中多根冷却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水主管和第一连接换热管的一侧连通,且第一连接换热管的另一侧通过多根冷却盘管与所述第二连接换热管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换热管的另一侧与通过多根冷却盘管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管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冷却盘管的内径小于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的内径,有利于冷却盘管内热水的冷却。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箱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所述布水板的长度和宽度,且所述降温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布水板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流水孔均匀布满所述布水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冷却降温系统通过进水主管的出水口出水流入布水板上再经流水孔流下对设置于降温平台上的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对产品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并流入到下方的循环水箱内,再通过循环水泵将循环水箱内的热水经出水主管流出至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的冷却盘管内,然后回流至进水主管内再次对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因此达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的效果,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冷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安装架—1、降温平台—2、布水板—3、流水孔—31、循环水箱—4、循环水管—5、进水主管—51、出水主管—52、冷却盘管—53、第一连接换热管—54、第二连接换热管—55、循环水泵—6。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安装架1、降温平台2、布水板3、循环水箱4、循环水管5和循环水泵6。所述安装架1设于循环水箱4的两侧,所述降温平台2固定装设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循环水箱4的上方,所述布水板3固定装设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降温平台2的上方,所述布水板3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31。所述循环水管5包括进水主管51、出水主管52和与进水主管51和出水主管52连通的冷却盘管53,所述进水主管51设置于所述布水板3的上方,且所述进水主管51上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主管52上与所述循环水泵6连接,且循环水泵6与所述循环水箱4连通,所述冷却盘管53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本技术冷却降温系统可通过进水主管51的出水口出水流入布水板3上再经流水孔31流下对设置于降温平台2上的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对产品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并流入到下方的循环水箱4内,再通过循环水泵6将循环水箱4内的热水经出水主管52流出至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的冷却盘管53内,然后回流至进水主管51内再次对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因此达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的效果,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具体的,所述循环水管5还包括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主管51和出水主管52两侧的第一连接换热管54和第二连接换热管55,其中多根冷却盘管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水主管52和第一连接换热管54的一侧连通,且第一连接换热管54的另一侧通过多根冷却盘管53与所述第二连接换热管55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换热管55的另一侧与通过多根冷却盘管53与所述进水主管51相连通。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冷却水进水主管51的水流量大小,还提高了出水主管52流出的热水在天然的溪沟水体内的冷却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管5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冷却盘管53的内径小于所述进水主管51和出水主管52的内径,有利于冷却盘管53内热水的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箱4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所述布水板3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保证冷却水全部回收到循环水箱4内,且所述降温平台2的宽度小于所述布水板3的宽度,可以保证待冷却产品的充分冷却。进一步的,所述流水孔31均匀布满所述布水板3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冷却降温系统通过进水主管51的出水口出水流入布水板3上再经流水孔31流下对设置于降温平台2上的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对产品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并流入到下方的循环水箱4内,再通过循环水泵6将循环水箱4内的热水经出水主管52流出至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的冷却盘管53内,然后回流至进水主管51内再次对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因此达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的效果,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冷却降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降温平台(2)、布水板(3)、循环水箱(4)、循环水管(5)和循环水泵(6),所述安装架(1)设于循环水箱(4)的两侧,所述降温平台(2)固定装设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循环水箱(4)的上方,所述布水板(3)固定装设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降温平台(2)的上方,所述布水板(3)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31),所述循环水管(5)包括进水主管(51)、出水主管(52)和与进水主管(51)和出水主管(52)连通的冷却盘管(53),所述进水主管(51)设置于所述布水板(3)的上方,所述出水主管(52)上与所述循环水泵(6)连接,且循环水泵(6)与所述循环水箱(4)连通,所述冷却盘管(53)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降温平台(2)、布水板(3)、循环水箱(4)、循环水管(5)和循环水泵(6),所述安装架(1)设于循环水箱(4)的两侧,所述降温平台(2)固定装设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循环水箱(4)的上方,所述布水板(3)固定装设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降温平台(2)的上方,所述布水板(3)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31),所述循环水管(5)包括进水主管(51)、出水主管(52)和与进水主管(51)和出水主管(52)连通的冷却盘管(53),所述进水主管(51)设置于所述布水板(3)的上方,所述出水主管(52)上与所述循环水泵(6)连接,且循环水泵(6)与所述循环水箱(4)连通,所述冷却盘管(53)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5)还包括设置于天然的溪沟水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主管(51)和出水主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廷勇余小祥杜云刘虎吴椿任康华赵兴林榜建
申请(专利权)人:太极集团重庆阿依达饮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