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44285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指示灯、光控模块,压力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指示灯、光控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通过安装在电梯地面的压力感应模块感应到电梯内有乘客时,控制模块通过改变光控模块电灯的占空比,使电梯内灯源正常工作;当乘客离开电梯后,控制模块控制光控模块降低电梯内电灯亮度,同时点亮指示灯,系统进入节能模式。

Elevator interior lighting system based on pressure sens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ghting elevator based on pressure sensor system, including control module, sensor module, pressure indicator, light control module, pressure sensing module and a control module signal connection, indicating lamp, light control module and control module signal connection. The pressure sensing module senses the ground to the elevator installed in the elevator in the passenger when the control module by changing the duty ratio of the lamp light control module,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elevator the normal work; when the passengers leave the elevator, the control module controls the lower brightness lamp light control module in the elevator, and the indicator lamp is turned on, the system enters the power save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电梯外置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传统的电梯使用独立的光源进行照明,无论电梯内是否有乘客都24小时保持相同的光照强度,严重浪费资源并减少了光源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乘客使用情况调节电梯内光源强度的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电梯内照明调节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指示灯、光控模块,压力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指示灯、光控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指示灯、光控模块,压力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指示灯、光控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的电路由压力传感器PS1,电阻R2、R3、R4、R5、R6、R7、R8、R9,电容C1、C2、C3、C4、C5,开关KEY1,晶振Y1,三极管S1,驱动器P1,光耦双向可控硅K1,双向可控硅Q1,灯管LA1,发光二极管LD1,处理器U1,模数转换器U2,压力传感器PS1的型号为薄膜压力传感器FSR406,处理器U1的型号为AT89S52,模数转换器U2的型号为ADC0804,处理器U1的第22引脚连接驱动器P1的正极,驱动器P1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双向可控硅Q1,电阻R8与电容C5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1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4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9引脚,电阻R5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9引脚,电阻R3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6引脚,压力传感器PS1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6引脚,电阻R2两端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4、19引脚,电容C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4引脚,模数转换器U2的第1、2、3、18、17、16、15、14、13、12、11引脚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25、24、23、39、38、37、36、35、34、33、32引脚,电阻R9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2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S1的基极,三极管S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三极管S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1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2与开关KEY1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6串联,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9引脚,电容C3、C4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通过安装在电梯地面的压力感应模块感应到电梯内有乘客时,控制模块通过改变光控模块电灯的占空比,使电梯内灯源正常工作;当乘客离开电梯后,控制模块控制光控模块降低电梯内电灯亮度,同时点亮指示灯,系统进入节能模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能够判断电梯内是否有乘客;2.能够节约能源。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本专利技术系统简图图2本专利技术电路图图中:1-控制模块2-压力感应模块3-指示灯4-光控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1、压力感应模块2、指示灯3、光控模块4,压力感应模块2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指示灯3、光控模块4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的电路由压力传感器PS1,电阻R2、R3、R4、R5、R6、R7、R8、R9,电容C1、C2、C3、C4、C5,开关KEY1,晶振Y1,三极管S1,驱动器P1,光耦双向可控硅K1,双向可控硅Q1,灯管LA1,发光二极管LD1,处理器U1,模数转换器U2,压力传感器PS1的型号为薄膜压力传感器FSR406,处理器U1的型号为AT89S52,模数转换器U2的型号为ADC0804,处理器U1的第22引脚连接驱动器P1的正极,驱动器P1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双向可控硅Q1,电阻R8与电容C5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1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4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9引脚,电阻R5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9引脚,电阻R3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6引脚,压力传感器PS1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6引脚,电阻R2两端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4、19引脚,电容C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4引脚,模数转换器U2的第1、2、3、18、17、16、15、14、13、12、11引脚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25、24、23、39、38、37、36、35、34、33、32引脚,电阻R9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2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S1的基极,三极管S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三极管S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1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2与开关KEY1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6串联,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9引脚,电容C3、C4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是:首先将压力传感器PS1布置在电梯地面,保证压力传感器PS1能够被电梯内乘客有效触发;然后将灯管LA1布置在电梯顶棚。处理器U1通过改变管灯LA1的点亮时间间隔,即占空比,调节管灯LA1的亮度。在处理器U1内预先设置低亮度和正常亮度两种占空比信号。电梯内照明系统上电工作后,处理器U1的第21引脚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LD1点亮。处理器U1的第22引脚输出低亮度占空比信号,通过使光耦双向可控硅K1,双向可控硅Q1间歇接通,控制管灯LA1的点亮时间与熄灭时间比值,将电梯调节为低亮度状态,系统进入节能模式;当有乘客进入电梯时,压力传感器PS1将接收到的压力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传送给模数转换器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1)、压力感应模块(2)、指示灯(3)、光控模块(4),压力感应模块(2)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指示灯(3)、光控模块(4)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的电路由压力传感器PS1,电阻R2、R3、R4、R5、R6、R7、R8、R9,电容C1、C2、C3、C4、C5,开关KEY1,晶振Y1,三极管S1,驱动器P1,光耦双向可控硅K1,双向可控硅Q1,灯管LA1,发光二极管LD1,处理器U1,模数转换器U2,压力传感器PS1的型号为薄膜压力传感器FSR406,处理器U1的型号为AT89S52,模数转换器U2的型号为ADC0804,处理器U1的第22引脚连接驱动器P1的正极,驱动器P1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双向可控硅Q1,电阻R8与电容C5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1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4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9引脚,电阻R5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9引脚,电阻R3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6引脚,压力传感器PS1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6引脚,电阻R2两端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4、19引脚,电容C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4引脚,模数转换器U2的第1、2、3、18、17、16、15、14、13、12、11引脚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25、24、23、39、38、37、36、35、34、33、32引脚,电阻R9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2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S1的基极,三极管S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三极管S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1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2与开关KEY1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6串联,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9引脚,电容C3、C4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1)、压力感应模块(2)、指示灯(3)、光控模块(4),压力感应模块(2)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指示灯(3)、光控模块(4)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梯内照明系统的电路由压力传感器PS1,电阻R2、R3、R4、R5、R6、R7、R8、R9,电容C1、C2、C3、C4、C5,开关KEY1,晶振Y1,三极管S1,驱动器P1,光耦双向可控硅K1,双向可控硅Q1,灯管LA1,发光二极管LD1,处理器U1,模数转换器U2,压力传感器PS1的型号为薄膜压力传感器FSR406,处理器U1的型号为AT89S52,模数转换器U2的型号为ADC0804,处理器U1的第22引脚连接驱动器P1的正极,驱动器P1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双向可控硅Q1,电阻R8与电容C5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1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4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器U2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格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