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439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检查维修,而且成本较低,适用面比较广,同时还能在市电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时进行调整,从而可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性,适合推广运用。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filter power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power supply filter circui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iode rectifier transformer T, U, P operational amplifier, a triode VT1, a triode VT2, inductance L, capacitance C1, a capacitance C2, a capacitor C3, a capacitor C4, R1 resistance, R2 resistance, R3 resistance, resistance R4, resistance R5, resistor R6, D1 diode, zener diode and D2 diode D3.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maintenance, and low cost,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while also adjusted the voltage or load current changes caus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the output voltage,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the output power,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普通人们的家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目前家庭用电大多采用的220V市电,对使用电压较低的用电器需要使用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进行电压处理。由于目前使用的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稳定性较差,因此容易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以期能简化现有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的结构,并提高电源电路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经电阻R5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与电容C3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感L,以及正极经二极管D3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T1与三极管VT2均为3CG15型三极管。再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300Ω,所述电阻R2~R4的阻值均为260Ω,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均为250Ω。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均为100μF,所述电容C3的容值为110μF,所述电容C4的容值为120μF。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3均为1N4007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D2为2CW110型稳压二极管。为了确保效果,所述变压器T为EF20降压变压器;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为全波三相整流器MT3510W,所述运算放大器P为LM324型运算放大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检查维修,而且成本较低,适用面比较广,同时还能在市电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时进行调整,从而可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性。同时,本技术还可根据要求的输出电压、电流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参数的电子元件,从而使得本技术的电路的使用面更加的广泛。(2)本技术的运算放大器P与电感L、电阻R5、电阻R6、电容C3以及二极管D3能组成一个滤波电路,可对输出电源进行滤波处理,从而能确保输出电源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组成。其中,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300Ω,所述电阻R2~R4的阻值均为260Ω,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均为250Ω。同时,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均为100μF,所述电容C3的容值为110μF,所述电容C4的容值为120μF。为了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实施时,所述三极管VT1与三极管VT2均采用3CG15型三极管来实现,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3均采用1N4007型二极管来实现,所述稳压二极管D2则采用2CW110型稳压二极管来实现。所述变压器T采用EF20降压变压器来实现,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则采用全波三相整流器MT3510W来实现。所述电感L采用的是100μh的滤波电感,所述运算放大器P则采用LM324型运算放大器来实现。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经电阻R5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6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与电容C3的正极之间,所述电感L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容C4的正极经二极管D3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同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并外接市电电源,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输出端并外接用电负载。本技术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便于检查维修,并能降低成本。使用时,变压器T可对市电电源进行降压,然后通过二极管整流器U对降压后的电源进行处理,以便于为用电负载提供合适的工作电压。当市电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时,可通过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1~R3、二极管D1以及电容C2组成的调节电路进行调整,从而可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性。同时,稳压二极管D2还能对输出电压起到稳压的作用。本技术的运算放大器P与电感L、电阻R5、电阻R6、电容C3以及二极管D3还能组成一个滤波电路,可对输出电源进行滤波处理,从而能进一步确保输出电源的稳定性。本技术还可根据要求的输出电压、电流的不同,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经电阻R5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与电容C3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感L,以及正极经二极管D3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供电滤波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经电阻R5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与电容C3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感L,以及正极经二极管D3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毅俞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