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5487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设置在耳机壳端部的出音筒,以及套设在出音筒外侧的入耳胶套;在出音筒远离耳机壳的端部设置有截面积突变的止挡台,在止挡台与耳机壳之间的出音筒表面设置有凹槽/凸起;在入耳胶套内设置有与止挡台位置对应的凸台,以及与凹槽/凸起位置对应的凸起/凹槽。利用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入耳胶套与出音筒之间的牢固连接,耳机的可靠性高,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
本技术涉及声学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入耳胶套与出音筒牢固连接的耳机。
技术介绍
普通入耳式耳机通常由喇叭单体、前壳、后壳及耳机线(耳机线的一端连接喇叭,另一端为插头)、耳机胶套等构成;耳机包括双耳耳机(分左耳和右耳)和单耳耳机,喇叭单体可采用动圈式、电动式或者动铁式等多种类型。目前,入耳式耳机胶套需要装配到耳机前壳的出音管处,为保证装配的牢固性,耳机胶套的内径通常设计的比出音管外径小,从而依靠胶套材质的自身特性实现装配的牢固性。但是,此类固定方式的可靠性较低,依然存在胶套与耳机壳脱离的风险;另外,由于胶套脱落后容易丢失,导致耳机无法正常使用,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目前耳机胶套与出音筒之间的固定方式可靠性低、胶套容易脱落丢失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耳机,包括耳机壳、设置在耳机壳端部的出音筒,以及套设在出音筒外侧的入耳胶套;在出音筒远离耳机壳的端部设置有截面积突变的止挡台,在止挡台与耳机壳之间的出音筒表面设置有凹槽/凸起;在入耳胶套内设置有与止挡台位置对应的凸台,以及与凹槽/凸起位置对应的凸起/凹槽。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凹槽/凸起环绕出音筒的侧壁均匀分布。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出音筒为圆柱状结构;并且,凹槽/凸起关于出音筒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止挡台和凹槽/凸起与出音筒为一体结构;凸台和凸起/凹槽与入耳胶套为一体结构。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凹槽/凸起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跑道形结构。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出音筒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耳机声学性能的调音件;调音件为网布、海绵或者无纺布。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入耳胶套包括内套、与内套一端连接的外套,外套环绕内套设置;并且,在外套和内套之间设置有适应外套变形的间隙。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内套的内径值小于出音筒的外径值。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设置在耳机壳内部的喇叭单体,以及用于连接喇叭单体和终端设备的耳机线。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喇叭单体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粘贴固定在振膜一侧的音圈,磁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磁轭、磁铁和华司。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耳机,在入耳胶套与出音筒之间设置相互适配的限位结构(止挡台、凹槽/凸起、凸台、凸起/凹槽),保证入耳胶套与出音筒之间的牢固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入耳胶套脱落,确保产品长期正常使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用户体验良好。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3-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音筒结构示意图一;图3-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音筒结构示意图二;图3-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音筒结构示意图三;图3-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音筒结构示意图四;图4-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胶套结构示意图一;图4-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胶套结构示意图二;图4-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胶套结构示意图三;图4-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胶套结构示意图四。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壳1、出音筒2、止挡台21、凹槽/凸起22、入耳胶套3、凸起/凹槽31、后壳4。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和图2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耳机局部结构。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机壳、设置在耳机壳端部的出音筒(或者出音管),以及套设在出音筒外侧的入耳胶套3;为确入耳胶套3与出音筒之间的牢固连接,在出音筒远离耳机壳的端部设置有截面积突变的止挡台,在出音筒位于止挡台和耳机壳之间的部位设置有若干凹槽/凸起,即在止挡台与耳机壳之间的出音筒表面设置有凹槽/凸起;在入耳胶套3内设置有与止挡台位置和结构均对应的凸台,以及与凹槽/凸起位置和结构对应的凸起/凹槽。在入耳胶套3与出音筒组装时,入耳胶套3套设在出音筒外侧,入耳胶套3的凸台扣合在出音筒的止挡台内,位于入耳胶套3内侧的凸起/凹槽与出音筒外表面的凹槽/凸起适配相互扣合,从而将入耳胶套3与出音筒牢固连接,避免入耳胶套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具体地,以下将对出音筒和入耳胶套的结构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图3-1至图3-4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音筒与耳机壳相结合的结构。如图3-1至图3-4共同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出音筒2为圆柱状结构,出音筒2的一端与锥形结构的耳机壳连接,出音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的止挡台21,且止挡台21的横截面大于出音筒2的横截面,从而形成与入耳胶套相结构的限位结构。在位于止挡台21和耳机壳之间的出音筒2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凸起22,作为限位入耳胶套3的加强筋。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凹槽/凸起22环绕出音筒2的侧壁均匀分布,或者关于出音筒2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以确保入耳胶套在出音筒2上的受力均匀,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为提高耳机的声学性能,在本技术的出音筒2上还可以粘贴阻尼片材和/或调音件,阻尼片材用于防尘、减少噪声、减少振动等,调音件用于调节耳机的声学性能;其中,调音件可以为网布、海绵或者无纺布等。需要说明的是,凹槽/凸起22的设置个数可以根据产品尺寸及生产要求进行设置,附图3-1至图3-4所示的凹槽/凸起22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又分别包括两个距离较近的凹槽或者凸起。凹槽/凸起22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跑道形等多种结构。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止挡台21和凹槽/凸起22与出音筒2为一体结构,在加工过程中,止挡台21、凹槽/凸起22与出音筒2一体注塑成型;此外,出音筒2与耳机壳也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图4-1至图4-4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胶套的结构。结合图4-1至图4-4共同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胶套,包括内套、与内套一端连接的外套,外套环绕内套设置;并且,在外套和内套之间设置有适应外套变形的间隙,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确保入耳胶套与人耳的紧密贴合,防止外界噪声进入人耳造成干扰。其中,在内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出音筒的凹槽/凸起位置及结构均相对应的凸起/凹槽31,入耳胶套上的凸起/凹槽31与出音筒上的凹槽/凸起适配扣合在一起。另外,也可以在入耳胶套的内侧同时设置凸起和凹槽,在出音筒对应凸起的位置设置为凹槽,在其对应凹槽的位置设置凸起,即在出音筒/入耳胶套上同时设置凹槽及凸起。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为确保入耳胶套与出音筒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度,将入耳胶套的内套的内径值设置为小于出音筒的外径值,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胶套材质的自身特性实现装配的牢固性。此外,凸台和凸起/凹槽31与入耳胶套也可设置为一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中,耳机壳包括适配连接的前壳1和后壳4,其中出音筒设置在前壳1远离后壳4的一侧;此外,耳机还包括置在前壳1和后壳4形成的腔体内的喇叭单体(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连接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设置在所述耳机壳端部的出音筒,以及套设在所述出音筒外侧的入耳胶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音筒远离所述耳机壳的端部设置有截面积突变的止挡台,在所述止挡台与所述耳机壳之间的出音筒表面设置有凹槽/凸起;在所述入耳胶套内设置有与所述止挡台位置对应的凸台,以及与所述凹槽/凸起位置对应的凸起/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设置在所述耳机壳端部的出音筒,以及套设在所述出音筒外侧的入耳胶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音筒远离所述耳机壳的端部设置有截面积突变的止挡台,在所述止挡台与所述耳机壳之间的出音筒表面设置有凹槽/凸起;在所述入耳胶套内设置有与所述止挡台位置对应的凸台,以及与所述凹槽/凸起位置对应的凸起/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凸起环绕所述出音筒的侧壁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筒为圆柱状结构;并且,所述凹槽/凸起关于所述出音筒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台和所述凹槽/凸起与所述出音筒为一体结构;所述凸台和凸起/凹槽与所述入耳胶套为一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凸起的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彭辉谢萍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