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03399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通过将野生金耳的内部组织在碱性PDA培养基中不断驯化,并在二级种和三级种中栽培,然后在出菇棚中培养,能够得到无烂耳、高产量的金耳。该方法培养出的金耳耳片大、出耳率和产量高,不需要使用药物来防止烂耳,无农药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涉及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金耳又名金黄银耳或黄金银耳,俗称脑耳、金木耳,属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异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金耳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用菌,除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外,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硒、锗元素及核黄素。金耳有止咳化痰、调气定喘、降低血糖、增强免疫、调节代谢、保肝降脂、排除毒素、增强造血功能、滋润肌肤、抗衰老、增强记忆力、改善睡眠状况等药理保健作用。金耳是一种木腐菌,同时也是一种寄生菌,由于金耳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利用能力较差,在自然条件下需依靠与其伴生的毛韧革提供营养才能生长。目前金耳的生产主要通过椴木栽培,椴木栽培需要耗费大量木材,生产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不能很好推广。专利技术专利申请89100117.4公开了一种金耳代料栽培方法,采用含有木屑、玉米粉、磷酸二氢钾、麦麸等的培养基进行栽培,通过控制湿度、光照来实现子实体由白色向金黄色转变,通过喷洒药物防止烂耳发生,还通过补种来提高出耳率。但是该方法不足之处是使用药物容易引起农药残留,而且该方法产量偏低。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410022376.9以及210511022550.4均公开了一种金耳栽培种植制备方法,通过分别培养金耳菌和伴生菌,提高了出耳率,增加了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该方法培养出的金耳耳片大、出耳率和产量高,不需要使用药物来防止烂耳,无农药残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野生金耳用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b)按重量计,将70~8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3~6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55~6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中培养的菌丝接种到组培瓶中,转入培养室培养28~32天,温度保持在20~25℃,得到金耳子实体,其内具有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同时在第一培养料中得到粗毛硬革菌菌丝;(c)按重量计,将60~7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10~20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二培养料,加水调整含水的重量百分比至55~65%,并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袋内,然后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d)先将粗毛硬革菌菌丝接种到聚丙烯袋内的第二培养料中,再将金耳子实体破碎并将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混合均匀,并接种到第二培养料中,然后转移到培养室在20~25℃下进行菌丝培养;(e)待菌丝成熟后形成原基,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出菇房放置粘虫板和捕虫灯,对不产生子实体的菌袋重新补加菌种进行培养;(f)待原基成熟后,将聚丙烯袋盖子打开,待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控制22~24℃,每天雾状喷水2~3次,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子实体转变为橙黄色;(g)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呈金黄色,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即可采收。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第一培养料的组成为75份的细木屑、17份的麦麸、5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60%,所述步骤(c)中,第二培养料的组成为65份的细木屑、17份的麦麸、15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将菌丝接种到组培瓶时,所取菌丝块的面积为0.5×0.5厘米,所述步骤(c)中所取的聚丙烯袋的规格为12×20×0.05厘米。优选的,所述碱性的PDA培养基的pH值大于7并且不大于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碱性培养基中不断驯化菌种,并利用在第一、第二培养料中添加石灰做成较强碱性的培养料,能够使不断培养的菌种具有较强的碱性环境生产能力,而使金耳烂耳的绿霉得到了很好的抑制,防止了烂耳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在培养基、第一培养料、第二培养料的分阶段培养栽培菌种,有效提高了菌种的生长性能和茁壮程度,不仅保证了较高的出耳率,还有效提高了单株产耳量,最后提高了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方法培养的金耳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下1重量份为1克。实施例1金耳袋料栽培实例1(a)将野生金耳用75%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pH值大于7小于等于9的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出菇鉴定时取少量菌丝按步骤(b)(c)进行,如果能长出子实体,则通过鉴定,然后再将其余菌丝按以下步骤大量操作;(b)按重量计,将70份的细木屑、15份的麦麸、3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5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0℃下进行灭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中培养的菌丝接种到组培瓶中,转入培养室培养28天,温度保持在20℃,得到金耳子实体,其内具有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同时在第一培养料中得到粗毛硬革菌菌丝;(c)按重量计,将60份的细木屑、15份的麦麸、10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二培养料,加水调整含水的重量百分比至55%,并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袋内,然后在温度120℃下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d)先将粗毛硬革菌菌丝接种到聚丙烯袋内的第二培养料中,再将金耳子实体破碎并将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混合均匀,并接种到第二培养料中,然后转移到培养室在20℃下进行菌丝培养;(e)待菌丝成熟后形成原基,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出菇房放置粘虫板和捕虫灯,对不产生子实体的菌袋重新补加菌种进行培养;(f)待原基成熟后,将聚丙烯袋盖子打开,待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控制22~24℃,每天雾状喷水2~3次,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子实体转变为橙黄色;(g)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呈金黄色,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即可采收。上述步骤(b)中将菌丝接种到组培瓶时,所取菌丝块的面积一般为0.5×0.5厘米,步骤(c)中所取的聚丙烯袋的规格为12×20×0.05厘米。每个菌袋可以采收三次,每袋产量为150克,无烂耳发生,无农药残留。实施例2金耳袋料栽培实例2(a)将野生金耳用72%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pH值大于7小于等于9的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出菇鉴定时取少量菌丝按步骤(b)(c)进行,如果能长出子实体,则通过鉴定,然后再将其余菌丝按以下步骤大量操作;(b)按重量计,将80份的细木屑、19份的麦麸、6份的玉米芯、2份的石灰、2份的蔗糖、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6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5℃下进行灭菌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野生金耳用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b)按重量计,将70~8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3~6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55~6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中培养的菌丝接种到组培瓶中,转入培养室培养28~32天,温度保持在20~25℃,得到金耳子实体,其内具有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同时在第一培养料中得到粗毛硬革菌菌丝;(c)按重量计,将60~7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10~20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二培养料,加水调整含水的重量百分比至55~65%,并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袋内,然后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d)先将粗毛硬革菌菌丝接种到聚丙烯袋内的第二培养料中,再将金耳子实体破碎并将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混合均匀,并接种到第二培养料中,然后转移到培养室在20~25℃下进行菌丝培养;(e)待菌丝成熟后形成原基,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出菇房放置粘虫板和捕虫灯,对不产生子实体的菌袋重新补加菌种进行培养;(f)待原基成熟后,将聚丙烯袋盖子打开,待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控制22~24℃,每天雾状喷水2~3次,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子实体转变为橙黄色;(g)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呈金黄色,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即可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野生金耳用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b)按重量计,将70~8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3~6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55~6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中培养的菌丝接种到组培瓶中,转入培养室培养28~32天,温度保持在20~25℃,得到金耳子实体,其内具有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同时在第一培养料中得到粗毛硬革菌菌丝;(c)按重量计,将60~7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10~20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二培养料,加水调整含水的重量百分比至55~65%,并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袋内,然后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d)先将粗毛硬革菌菌丝接种到聚丙烯袋内的第二培养料中,再将金耳子实体破碎并将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混合均匀,并接种到第二培养料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唐蜀昆洪俊彦李周娴赵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