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065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其包括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和第一接收单元RX、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和第二接收单元RX、交互传输单元以及物理层连接单元。物理层连接单元是为了更好的适用于物理层的网络信号耦合而设置,同时,本新型在所有的电源处都增设一耦合单元并接地,从而大大增强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据传输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考虑到成本控制以及功能需求等方面,各个厂家设计的PCB线路板的尺寸要求也越来越小型化,使各工程师头疼不已。目前,应用在网络产品中的物理层的网络信号耦合时,需要额外加上网络变压器来实现网络传输,其不仅增大了体积,不利于小型化发展,还提高了成本。为此,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一篇申请号为201520264915.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新型数据传输电路,该电路满足网络产品中的物理层的网络信号耦合,可以替代现行的网络变压器,以实现PCB线路板的小型化,但是该新型数据传输电路在实际运行时,受到干扰信号时其滤波能力不强,导致信号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对
技术介绍
中的新型数据传输电路进行改进,增设一耦合单元,使整个数据传输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包括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和第一接收单元RX、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和第二接收单元RX、交互传输单元以及物理层连接单元,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一网络的第一接收单元RX;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接收单元RX;所述物理层连接单元包括电源V1、电源V2、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电阻R85和电阻R89;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1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2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4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5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9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源V1串接第一耦合单元后接地,电源V2串接第二耦合单元后接地。物理层连接单元是为了更好的适用于物理层的网络信号耦合而设置,同时,本新型在所有的电源处都增设一耦合单元并接地,从而大大增强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和/或第二耦合单元采用电容C来实现,电容C可以很好的滤掉电路中杂波。进一步优选的,电容C的容值为2.2UF。为了驱动两端相连的PHY(物理层),所述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电阻R85和电阻R89的阻值均为24.9欧姆。为了使两个网络之间达到电平平衡,所述电源V1和电源V2的电压均为1.8V。作为一种较佳的方案,所述交互传输单元由电容实现,即第二发送单元TX的正负端和第一接收单元RX的正负端之间分别串联电容C123和电容C124,第一发送单元TX的正负端和第二接收单元RX的正负端之间分别串联电容C152和电容C153。进一步的,为了很好的耦合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的信号,所述电容C123、电容C124、电容C152以及电容C153的容值均为0.1UF。本技术提供的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可以应用在PHY(物理层应用)与网线RJ45接口电路中,也可以应用在PHY(物理层应用)与PHY(物理层应用)之间,通过增设耦合单元,使得其传输的信号更干静,误包率更底,抗干扰能力更强。本技术提出的电路设计方法简单,能够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的掌握并应用在电路设计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图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图2的一个应用实例。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包括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和第一接收单元RX、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和第二接收单元RX、以及交互传输单元、物理层连接单元,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一网络的第一接收单元RX;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接收单元RX。物理层连接单元与交互传输单元并联连接。其中,交互传输单元由电容实现,即第二发送单元TX的正负端(TX+和TX-)和第一接收单元RX的正负端(RX+和RX-)之间分别串联电容C123和电容C124,第一发送单元TX的正负端和第二接收单元RX的正负端之间分别串联电容C152和电容C153。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一网络的第一接收单元RX;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接收单元RX;所述物理层连接单元包括电源V1、电源V2、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电阻R85和电阻R89;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1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2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4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5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9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源V1串接第一耦合单元后接地,电源V2串接第二耦合单元后接地。物理层连接单元是为了更好的适用于物理层的网络信号耦合而设置,同时,本新型在所有的电源处都增设一耦合单元并接地,从而大大增强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本技术的电路应用于物理层之间的信号转输应用,其可以应用在PHY(物理层应用)与网线RJ45接口电路中。也可以应用在PHY(物理层应用)与PHY(物理层应用)之间。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两个网络均为物理层应用。图3为该具体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实例。参见图2和图3,其中的第一耦合单元采用电容C12来实现,第二耦合单元采用电容C13来实现,且当电容C的容值为2.2UF时其滤波能力最好。在电源V1和电源V2处设置电容C12和电容C13可很好的滤掉电路中杂波,使得数据传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更干静,误包率更底。另外,为了很好的耦合物理层PHY2和物理层PHY1之间的信号,电容C123、电容C124、电容C152以及电容C153的容值均为0.1UF,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和第一接收单元RX、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和第二接收单元RX、交互传输单元以及物理层连接单元,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一网络的第一接收单元RX;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接收单元RX;所述物理层连接单元包括电源V1、电源V2、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电阻R85和电阻R89;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1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2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4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5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9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源V1串接第一耦合单元后接地,电源V2串接第二耦合单元后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信号耦合的滤波耦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和第一接收单元RX、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和第二接收单元RX、交互传输单元以及物理层连接单元,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一网络的第一接收单元RX;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发送单元TX通过交互传输单元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接收单元RX;所述物理层连接单元包括电源V1、电源V2、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电阻R85和电阻R89;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负极,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一接收单元RX的正极,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1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2的一端连接第一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1;电阻R84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负极,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5的一端连接第二发送单元TX的正极,电阻R8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2;电阻R89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单元RX的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小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