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隔离器传递窗内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299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菌隔离器传递窗内帽,其特征在于,该内帽包括: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帽体,一体连接于所述帽体封闭端外周的环形帽檐,以及沿周向均匀地开设于所述帽檐上、且方便手指伸入的多个椭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操作者能够将手指伸入内帽的椭圆孔中,由于手指与椭圆孔相配合能够提供有效的抓紧力,有利于操作者快速均匀地将内帽扣严在传递窗内端或者将内帽从传递窗内端摘下,操作方便省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合理,能够保证隔离器密闭性完好,避免隔离器微生物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递窗内帽,具体涉及一种在无菌隔离器通过传递窗传递物料使用的内帽。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动物无菌隔离器软包的传递窗采用PVC硬质圆管制作,而内外帽采用PVC透明塑料膜制作。在进行实验时操作者需穿戴橡胶手套摘下或扣上内帽,再用硅胶圈套好,以防止内帽滑脱而对隔离器造成微生物污染。但是由于现有的内帽帽檐平滑且厚度较薄,无法提供有效的受力点,导致操作者在摘下或扣上内帽时不仅费力、费时、极不方便,而且在抻拽内帽时因平面拉拽用力易使内帽热压连接处拽裂而破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省力的无菌隔离器传递窗内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菌隔离器传递窗内帽,其特征在于,该内帽包括: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帽体,一体连接于所述帽体封闭端外周的环形帽檐,以及沿周向均匀地开设于所述帽檐上、且方便手指伸入的多个椭圆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帽体和帽檐的塑膜厚度为1.6~2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帽檐上的椭圆孔为5~6个。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内帽的帽檐上沿周向均匀地开设有多个椭圆孔,操作者能够将手指伸入内帽的椭圆孔中,由于手指与椭圆孔相配合能够提供有效的抓紧力,有利于操作者快速均匀地将内帽扣严在传递窗内端或者将内帽从传递窗内端摘下,操作省力省时。2、本技术将内帽的塑膜厚度相比于普通内帽增加了一倍,可以有效避免因平面拉拽用力导致内帽的热压连接处拽裂而破漏,大大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无菌隔离器传递窗主视图。图中标记如下:1隔离器软包,2传递窗内帽,3传递窗,4手套位置,5帽体,6帽檐,7椭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帽体5和一帽檐6,其中帽体5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帽檐6呈环形,其一体连接于帽体5的封闭端外周,且帽檐6上沿周向均匀地开设有多个方便手指伸入的椭圆孔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帽体5和帽檐6的塑膜厚度为1.6~2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帽檐6上的椭圆孔7为5~6个。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操作者经隔离器软包1上的手套位置4将手伸入隔离器内部,并将手指伸入内帽2的椭圆孔7中,由于手指与椭圆孔7相配合能够提供有效的抓紧力,有利于操作者快速均匀地将内帽2扣严在传递窗3内端或者将内帽2从传递窗3内端摘下;同时,由于内帽2的塑膜厚度相比于普通内帽增加了一倍,可以有效避免因平面拉拽用力导致内帽2的热压连接处拽裂而破漏。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菌隔离器传递窗内帽,其特征在于,该内帽包括: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帽体,一体连接于所述帽体封闭端外周的环形帽檐,以及沿周向均匀地开设于所述帽檐上、且方便手指伸入的多个椭圆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隔离器传递窗内帽,其特征在于,该内帽包括:
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帽体,
一体连接于所述帽体封闭端外周的环形帽檐,以及
沿周向均匀地开设于所述帽檐上、且方便手指伸入的多个椭圆孔。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王珑赵赤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