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1317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变幅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杆一端铰接连接于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摆杆另一端铰接连接于箱体一侧;所述第二摆杆一端铰接连接于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摆杆另一端铰连接于所述箱体一侧;所述变幅油缸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所述变幅油缸另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所述升降装置提高了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实用性、缩短举升和复原全过程用时,提高了地埋式垃圾中转站转运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运载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是将垃圾箱隐埋于地下,解决了露天式垃圾站/箱臭味扰民,防止垃圾腐败后滋生的蚊蝇和捡拾垃圾人员的二次污染,合适和方便任何市容环卫运输车的中转运输,降低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广泛适用于城市街道、休闲广场、住宅小区、学校等场所的垃圾收集作业。现有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垃圾的垃圾转运过程,是将垃圾箱升起,垃圾转运车运行至垃圾箱底下,放下垃圾箱,或将垃圾箱箱底打开,垃圾放入垃圾转运车车箱内运走。在操作中,当垃圾箱升起后,放置垃圾箱的地方是一个地坑,垃圾转运车不能直接运行至垃圾箱箱底下,为了使垃圾转运车能够从地平面运行至垃圾箱底下,是制作两块能承载垃圾转运车,并和垃圾转运车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相同的桥,桥的两头固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四边体,四边体的下方安装两块与桥在同一平面而方向垂直的轨道,轨道的长度是地坑的两倍,桥通过滑轮与轨道连接,通过机械牵引四边体可以在轨道上来回运动,当垃圾箱放置在地坑内时,四边体沿轨道运行至地坑的旁边,转运垃圾时,在垃圾箱升起后,通过机械牵引使四边体沿轨道运行至地坑的上面,垃圾转运车沿桥运行至垃圾箱底下,承载垃圾箱,或垃圾,并运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由于该桥的两头固定成为一个整体的四边体,两块桥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不能适应车轮距离不同的多种车辆在同一垃圾中转站中转运垃圾;其二,由于垃圾箱放置在地坑内时,四边体运行至地坑的旁边,其占地面积是地坑的两倍,浪费了土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箱,以实现提高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转运便利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垃圾中转站的箱体的侧面上,所述箱体位于地坑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变幅油缸,所述第一摆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二支座;所述变幅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支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变幅油缸、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构成摆杆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位于所述地坑底面的地基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位于所述箱体侧面垂直投影的同一水平线的所述地基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为三级伸缩油缸。优选的,所述第一摆杆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箱体的第一铰接口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箱体的第二铰接口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口与所述第二铰接口位于所述箱体侧面的上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摆杆的缸体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缸体端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一支座位于第二摆杆与第二支座的同侧。优选的,所述变幅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所述变幅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优选的,所述变幅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中部。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面的相对面上具有相同的摆杆机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用于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的升降装置。其工作方式为:所述变幅油缸伸缩带动所述第一摆杆摆动与所述第二摆杆同步摆动,带动所述箱体实现上升或者下降动作。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为三级伸缩油缸,当所述变幅油缸缩短带动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从水平位置摆动到垂直与水平位置时,可伸长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使所述箱体达到垃圾转运需要的高度,垃圾装车,垃圾车驶离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收缩,所述变幅油缸伸长带动所述第一摆杆摆动与所述第二摆杆同步摆动,带动所述箱体实现下降动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变幅油缸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同时摆动,带动箱体实现上升,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为三级伸缩油缸,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均与地面垂直时,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伸长,使箱体的底部与地面有足够空间,箱体达到垃圾转运需要的高度使垃圾转运车能够直接运行至垃圾箱下,方便垃圾装车,避免汽车悬空,从而放宽运输车辆要求,适合各型垃圾运输车和垃圾自卸车转运垃圾,提高了实用性;通过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缩短后,变幅油缸伸长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同步摆动,将箱体放回原位,节约了用地空间;同时,举升和复原全过程用时短,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箱体升降装置的降至最低水平位置时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箱体升降装置的举升至最高水平位置时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箱体升降装置,提高了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转运便利性。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箱体升降装置的降至最低水平位置时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箱体升降装置的举升至最高水平位置时的正视图。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垃圾中转站的箱体的侧面上,所述箱体位于地坑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摆杆1、第二摆杆2和变幅油缸3,所述第一摆杆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一支座4;所述第二摆杆2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6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二支座5;所述变幅油缸3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1和所述第二支座5;第一摆杆1、第二摆杆2、变幅油缸3、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2构成摆杆机构。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位于所述箱体6侧面垂直投影的同一水平线的所述地基上;所述第一摆杆1和所述第二摆杆2为三级伸缩油缸;所述第一摆杆的活塞杆端12与所述箱体6的第一铰接口11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活塞杆12一端与所述箱体6的第二铰接口21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口11与所述第二铰接口21位于所述箱体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一摆杆的缸体端13与所述第一支座4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缸体端23与所述第二支座5铰接;所述第一摆杆1与所述第一支座4位于第二摆杆2与第二支座5的同侧;所述变幅油缸的活塞杆31顶端通过第一销轴33、第一垫圈34和第一螺栓35铰接于第一摆杆1中部;所述变幅油缸3的缸体铰接于所述第二支座5;所述变幅油缸3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1中部;所述箱体6的侧面的相对面上具有相同的摆杆机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用于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的升降装置。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垃圾中转站的箱体的侧面上,所述箱体位于地坑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变幅油缸,所述第一摆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二支座;所述变幅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支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变幅油缸、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构成摆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垃圾中转站的箱体的侧面上,所述箱体位于地坑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变幅油缸,所述第一摆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和位于地坑内的第二支座;所述变幅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支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变幅油缸、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构成摆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位于所述地坑底面的地基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位于所述箱体侧面垂直投影的同一水平线的所述地基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为三级伸缩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洪兴环卫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