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1115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该PLC多模光波导包括玻璃衬底和位于玻璃衬底内部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该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为各向渐变折射率型光波导,光波导的等效折射率介于耦合的两种多模光纤等效折射率之间;两种多模光纤为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等效折射率差不超过0.1,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直径比例不超过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单实现纤芯直径与折射率差异不大的多模光纤的互联,并且由此产生的光损耗小,同时兼具PLC型光波导尺寸小、性能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的集成光学芯片,尤其涉及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系统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多模光纤,在大型机房、变电站、人工智能、生物医疗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多模光纤系统。这些系统根据应用的需要,可能采用不同类型的多模光纤。另一方面,随着云服务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上述的各种应用实现网络的互联、共享和远程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不同类型的多模光纤系统的兼容与互联是下一代网络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将的不同光纤系统的互联方案通常是光电与电光转换,即将光纤系统1的信号通过光电转换转变为通用的电信号,再通过电光转换将电信号转变至另一光线系统2中去。这种方案在传输速率和带宽上受限于电信号的传输瓶颈以及光电转换的响应速率。而另一种尝试的方案是通过波导直径渐变的过渡型光波导实现两种多模光纤的直接互联,这种方案对光波导的制作要求高,工艺容差小,且过渡型光波导的传输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实现纤芯直径与折射率差异不大的多模光纤的互联,并且由此产生的光损耗小,同时兼具PLC型光波导尺寸小、性能稳定的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及其制法。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该PLC多模光波导包括玻璃衬底和位于玻璃衬底内部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其特征在于,该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为各向渐变折射率型光波导,光波导的等效折射率介于耦合的两种多模光纤等效折射率之间;两种多模光纤为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等效折射率差不超过0.1,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直径比例不超过1:2。所述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的顶部距离于玻璃衬底上表面以下0~50um。所述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与玻璃衬底上表面的距离为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的波导边缘与玻璃衬底上表面的距离,当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的波导上侧未完全从玻璃衬底上表面分离时,所述的离子交换掩埋光波导与玻璃衬底上表面的距离为0μm。所述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在玻璃衬底内垂直截面上分为两个区域:中心光场区与边缘光场区;其中,中心光场区的等效折射率接近但略低于两种多模光纤中折射率较高的多模光纤,两者差值不超过0.01。所述的中心光场区的直径与两种多模光纤中纤芯直径较小的多模光纤的直径相近,两者差值不超过5μm;边缘光场区的最大直与两种多模光纤中径纤芯直径较大的多模光纤的直径相近,两者差值不超过10μm;所述的中心光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折射率差为0.005~0.05,中心光场区外沿至边缘光场区外沿的折射率变化呈递减趋势,递减梯度为0.0002/[(Φ2-Φ1)/5]至0.01/[(Φ2-Φ1)/5],其中Φ2为直径较大的多模光纤的直径,Φ1为直径较小的多模光纤的直径。所述的离子交换掩埋光波导为折射率渐变型波导,在玻璃衬底内水平方向上分为三个区域:输入波导区、功能结构区和输出波导区,所述的功能结构区连接输入波导区和输出波导区。所述的输入波导区由单直波导或2~256端口的直波导阵列构成;所述的功能结构区的结构为满足无源光器件的拓扑结构;所述的输出波导区为单直波导或2~256端口的直波导阵列。所述的功能结构区的结构为分路结构或耦合结构。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镀膜:在玻璃晶圆上表面镀上一层均匀的掩膜;2)光刻:根据PLC多模光波导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光刻板,然后将玻璃晶圆上的掩膜刻蚀出光刻板的图形;3)离子交换:通过两次离子交换在玻璃晶圆表面以下形成光波导;一次交换为热离子交换,先在玻璃晶圆上表面形成热离子交换光波导,此时光波导与光纤尺寸仍不匹配,通光损耗大;二次交换为电场辅助离子交换,通过电场与熔盐的作用将光波导掩埋至玻璃表面以下,距离玻璃晶圆上表面0~50μm,此时光波导的形状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形变,此时的光波导与光纤截面尺寸近似匹配,能够较好地与光纤进行耦合对接,光损耗小。4)热差扩散:由于上述离子交换光波导的高折射率区位于光波导的中下部分,并且离子交换中二次交换后的光波导其下界面的折射率分布近似阶跃,与不同的多模光纤匹配时会出现耦合点不重合或耦合损耗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将光波导进一步改良,形成全渐变型光波导。热差扩散工艺实现了这一转变。热差扩散工艺将离子交换后的玻璃晶圆置于热差扩散装置中,所述的热差扩散装置包括温区1和温区2,以及两个温区之间的密封隔热层,温区1与温区2的温度均在150~600℃,保证光波导中离子的扩散速率,温度越高,扩散速率越快。温区1的温度小于温区2的温度,是为了保证温区2的离子扩散快于温区1,且温差不超过40℃,防止晶圆应力过大而破裂;玻璃晶圆通过密封隔热层将上下温区隔离,玻璃晶圆在热差扩散装置中保持1~24小时,完成后缓慢降温取出,降温时先降高温区2温度,待温区1与温区2的温度保持1致时,同步降温,降温速率控制在10~50℃/min。5)后续工艺:步骤(4)所得产品经划片和端面磨抛后即得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步骤(1)所述的掩膜通过分子束外延或磁控溅射的方式镀上,掩膜的厚度为50~1000nm;步骤(2)所述的光刻:通过旋涂在掩膜上形成一层光刻胶膜,接着采用加热烘烤方式固化光刻胶膜,然后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将光刻板上的图样转印至光刻胶膜上,最后再次加热烘烤完成光刻胶膜的再固化;然后将带有光刻胶膜的玻璃晶圆放置于加热的腐蚀液中,通过腐蚀液对掩膜的选择性腐蚀将光刻胶膜的图样转印至掩膜上;最后将光刻胶膜从玻璃晶圆上去除;步骤(3)所述的两次离子交换中一次交换为热离子交换,二次交换为电场辅助离子交换;具体步骤为:先在玻璃晶圆上表面形成热离子交换光波导,然后通过电场与熔盐的作用将光波导掩埋至玻璃晶圆表面以下,距离玻璃晶圆上表面0~50μm。其中一次交换具体为:将带有图样的掩膜的玻璃晶圆放置于一次交换的熔盐中,通过源离子的自由热扩散在玻璃晶圆表面无掩膜区形成离子交换表面光波导;二次交换具体:去除玻璃晶圆表面的掩膜,将带有离子交换表面光波导的玻璃晶圆放置于二次交换的熔盐中,通过电场辅助扩散的方式将玻璃晶圆的表面光波导掩埋至玻璃晶圆上表面下方0~50um处;步骤(4)所述的温区1与温区2的填充物是空气或熔盐。选择熔盐的一层,光波导扩散速率会加快,制作得到的光波导渐变性更强。步骤(4)所述的密封隔热层保证两个温区隔热良好,并且能耐受高温和熔盐腐蚀,同时采用软性材料或用胶体与玻璃晶圆密合,防止晶圆膨胀挤压破裂。步骤(5)所述的后续工艺中划片具体为:将热差扩散完成的玻璃晶圆按照光波导图样上的切割标记分割成尺寸一致的芯片单元;所述的端面磨抛具体为:将芯片单元进行切割端面的研磨抛光形成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本技术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实现了折射率渐变型的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它利用离子交换型光波导径向上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折射率变化实现不同类型光纤的“自适应”,当光信号从输入光纤通过该光波导向输出光纤传输时,在耦合界面,由于输入光纤与光波导具有较相近的折射率分布,光耦合进入光波导时不会产生显著地耦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该PLC多模光波导包括玻璃衬底和位于玻璃衬底内部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其特征在于,该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为各向渐变折射率型光波导,光波导的等效折射率介于耦合的两种多模光纤等效折射率之间;两种多模光纤为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等效折射率差不超过0.1,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直径比例不超过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该PLC多模光波导包括玻璃衬底和位于玻璃衬底内部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其特征在于,该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为各向渐变折射率型光波导,光波导的等效折射率介于耦合的两种多模光纤等效折射率之间;两种多模光纤为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等效折射率差不超过0.1,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直径比例不超过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的顶部距离于玻璃衬底上表面以下0~5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光纤系统的PLC多模光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交换型多模光波导在玻璃衬底内垂直截面上分为两个区域:中心光场区与边缘光场区;其中,中心光场区的等效折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光芯集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