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单元和通信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2798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单元和通信电源系统,用以节省电缆所占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其中配电单元包括: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输入模块,以及,至少一个与输入模块相连且用于给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输出模块,其中,输入模块,用于给每个输出模块输送电压信号;每个输出模块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开关和输出端子,每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对应的输出端子输出电压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单元,通过将控制开关和输出端子集成为一个模块,用以节省二者之间连接电缆的长度,同时又可以节省电缆所在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单元和通信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在通讯电源系统中,用较小的空间实现较大的输出功率、较多的输出控制端是系统布局不断追求的目标,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能尽量少地占用系统和机房空间。通信基站中48V电源系统的直流配电一般均会配置二级的直流配电单元,其作用是将来自高频开关电源的直流电进行二次分配,最后接入到最终的直流负载(如BBU,RRU,传输等通信设备)。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电源用的直流配电单元的布局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电源用的配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01上沿输出面板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依次分为:直流输入区域011、开关控制区域012和直流输出区域013,其中开关控制区域012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液压开关0121,直流输出区域013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直流输出端子0131。但是,这种结构的配电单元,由于液压开关不能直接接用户的负载电缆,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中的电缆需要多次转接,最终通过直流输出单元输出,即液压开关需要通过电缆连接直流输出端子,再由直流输出端子连接用户的负载电缆,连接起来较复杂,且电缆占用的空间也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单元和通信电源系统,用以节省电缆所占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单元,包括: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输入模块,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且用于给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输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模块,用于给每个输出模块输送电压信号;每个所述输出模块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开关和输出端子,每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对应的输出端子输出电压信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单元,通过将控制开关和输出端子集成为一个模块,用以节省二者之间连接电缆的长度,同时又可以节省电缆所在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输出模块还包括隔离板,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子并排设置,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输出端子之间。隔离板的设置可以防止操作人员为输出端子接线时,误碰到控制开关的现象的发生,提高实用安全性和方便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开关通过母排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省去电缆,进一步减少电缆所占的空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输出端子的接线端为圆形冷压端子。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输出端子的接线端为螺钉式接线端子,且每个所述螺钉式接线端子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的表面。便于操作者从输出面板的正面进行操作接线,提高了接线的方便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输出端子的接线端为插入式端子,且每个所述插入式端子的插口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的表面。便于操作者从输出面板的正面进行操作接线,提高了接线的方便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模块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输出模块并排设置,所述输入模块位于多个所述输出模块排列方向上的一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配电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相对设置的防雷板。将防雷板与输出面板相对设置,可以减少配电单元在垂直于输出面板方向上的长度,节省配电单元所在空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输出端子包括:一个正极输出端子和一个负极输出端子,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沿所述输出面板的高度方向排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配电单元。由于上述配电单元可以节省电缆所占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电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电源用的配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01-输出面板011-直流输入区域012-开关控制区域0121-液压开关013-直流输出区域0131-直流输出端子1-输入模块2-输出模块21-控制开关22-输出端子221-正极输出端子222-负极输出端子23-隔离板3-输出面板4-防雷板5-告警采集端子6-母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液压开关不能直接接用户的负载电缆,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中的电缆需要多次转接,最终通过直流输出单元输出,即液压开关需要通过电缆连接直流输出端子,再由直流输出端子连接用户的负载电缆,连接起来较复杂,且电缆占用的空间也较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单元,用以节省电缆所占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以19英寸宽1U高直流配电单元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当然上述直流配电单元不限于上述型号。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单元的输出面板3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单元,包括: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输入模块1,以及,至少一个与输入模块1相连且用于给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输出模块2,其中,所述输入模块1,用于给每个输出模块2输送电压信号;每个所述输出模块2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开关21和输出端子22,每个控制开关21用于控制对应的输出端子22输出电压信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单元,通过将控制开关21和输出端子22集成为一个模块,用以节省二者之间连接电缆的长度,同时又可以节省电缆所在的空间,扩展输出分路的数量。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每个输出模块2还包括隔离板23,控制开关21和输出端子22并排设置,隔离板23设置于控制开关21与输出端子22之间。隔离板23的设置可以防止操作人员为输出端子22接线时,误碰到控制开关21的现象的发生,提高实用安全性和方便性。隔离板23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材料。上述控制开关21和输出端子2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电连接,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开关21通过母排6与对应的输出端子22电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省去电缆,进一步减少电缆所占的空间。母排为配电供电装置主供电线路(铜排、铝排叫母排),各分支线(支排)由母排上引下。母排就是指供电系统中,电柜中总制开关与各分路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铜排或铝排.表面有做绝缘处理.主要作用是做导线用。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导体(现在一般都用圆角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如图5所示,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接线和装配,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在垂直于输出面板3的表面的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箭头C方向)上错开排列。为了便于对控制开关的状态进行监控,每个输出模块2上设有告警采集端子5。上述控制开关可以为液压开关。上述每个输出端子22的接线端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输出端子22的接线端为圆形冷压端子。圆形冷压端子的头部是一个圆形,尾部是个圆珠形,外观呈现一个OT形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配电单元和通信电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输入模块(1),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输入模块(1)相连且用于给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输出模块(2),其中,所述输入模块(1),用于给每个输出模块(2)输送电压信号;每个所述输出模块(2)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开关(21)和输出端子(22),每个控制开关(21)用于控制对应的输出端子(22)输出电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输入模块(1),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输入模块(1)相连且用于给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输出模块(2),其中,所述输入模块(1),用于给每个输出模块(2)输送电压信号;每个所述输出模块(2)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开关(21)和输出端子(22),每个控制开关(21)用于控制对应的输出端子(22)输出电压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模块(2)还包括隔离板(23),所述控制开关(21)和所述输出端子(22)并排设置,所述隔离板(23)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21)与所述输出端子(22)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21)通过母排(6)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子(22)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端子(22)的接线端为圆形冷压端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端子(22)的接线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锋庹立军裴日富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