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589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备上下风向板的空调机,以比较简单的结构使空调空气向所希望方向吹送,降低送风阻力,以充足的送风量送风。板状的上下风向板(21)以横穿送风口(13)的方式地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运转停止时,将送风口(13)关闭,通过使上下风向板(21)的下游端(22b)相对于上游端(22a)倾斜,从而上表面(22)形成为向下侧凸出的凹形状,并且以上游侧的部位(24)为中心,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支撑上下风向板(21),对其进行角度调整,使得在第一运转模式下,下游端(22b)位于比上游端(22a)靠下方,在第二运转模式下,下游端(22b)位于比上游端(22a)靠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特别涉及上下方向的风向控制。
技术介绍
为了使室内更快更有效地接近目标温度环境,空调机在室内机的送风口设有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根据空调机的运转模式上下摆动,控制空调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例如,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壁挂式室内机的情况下,室内机设置在墙壁面上的天花板附近,送风口在室内机的下表面部分开口,在送风口设置有上下风向板。而且,通过使上下风向板的表里反转,来切换向上送风的向上运转模式和向下送风的向下运转模式。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上下风向板由弯曲的板状部件构成,利用在中央部贯通的支轴以能表里旋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撑。另外,上下风向板的支轴设置在臂的前端,通过使臂移动,不会碰触室内机内的构造地使上下风向板表里旋转,且将上下风向板在每个运转模式调整为适宜的位置和角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353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关于上下风向板,可动部分的构造越是复杂,越成为故障的原因,因此希望可动部分为更简单的构造。另外,为了使室内有效地接近目标温度环境,不仅空调空气的风向,而且充足的送风量也是必要的。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通过改变室内风扇的转速来改变送风量这一通常手法,对于用于降低送风阻力的技术,并没有公开或者暗示。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下风向板的空调机,以比较简单的结构使空调空气向天花板方向吹送,降低送风阻力,以充足的送风量送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上下风向板的在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具备向下侧凸出的凹形状,在第一运转模式下,下游端位于比上游端靠下方,在第二运转模式下,下游端位于比上游端靠上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在各运转模式下确保送风口的开口面积,降低送风阻力,且向天花板方向以充足的送风量吹送空调空气。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上下风向板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通常制冷运转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天花板制冷运转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上下风向板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上下风向板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通常制冷运转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天花板制冷运转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上下风向板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通常制冷运转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天花板制冷运转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中:1—空调机,1a—室内机,13—送风口,21—上下风向板,22—上表面(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22a—上游端部分,22b—下游端部分,24—上下铰链部,R22a—上游侧的曲率半径,R22b—下游侧的曲率半径,31—上下风向板,32—上表面(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32a—上游端部分,32b—下游端部分,R32a—上游侧的曲率半径,R32b—下游侧的曲率半径,41—上下风向板,41A—上游侧风向板,41B—下游侧风向板,42A—上游侧的上表面(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42Aa—上游端部分,42Ab—下游端部分,42B—下游侧的上表面(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42Ba—上游端部分,42Bb—下游端部分,R42Aa—上游侧风向板的上游侧曲率半径,R42Ab—上游侧风向板的下游侧曲率半径,R42Ba—下游侧风向板的上游侧曲率半径,R42Bb—下游侧风向板的下游侧曲率半径,51—上下风向板,52—上表面(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52a—上游侧平面部,52aa—上游端部分,52b—下游侧平面部,52bb—下游端部分,52c—屈曲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上下风向板位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上下风向板的侧视图。首先,说明空调机的整体结构。空调机1用于将室内调整为舒适的温度、湿度,具备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1a(参照图1)、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未图示)、设定空调机1的运转模式的遥控器(未图示)、以及连接室内机1a与室外机的连接配管(未图示)。室外机具备压缩机、室外风扇以及室外换热器等。室外机的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通过连接配管而与后述的室内机1a的室内换热器14连通,通过使制冷剂循环来构成冷冻循环。如图1、图2所示,室内机1a是设置在墙壁面上的天花板附近的壁挂式室内机。室内机1a在箱状的主体壳体11开口有将室内空气吸入内部的吸入口12和将空调空气向室内送风的送风口13。另外,室内机1a在主体壳体11内具备室内换热器14、室内风扇15、露水承接部件16、左右风向板17以及上下风向板21。而且,室内空气通过室内风扇15从吸入口12被吸入室内机1a内,在室内换热器14中通过时,温度和湿度得到调整,成为空调空气,从送风口13被送向室内。吸入口12由在主体壳体11的上部开口的上侧吸入口12a和在主体壳体11的前面开口的前侧吸入口12b构成(参照图4)。另外,在上侧吸入口12a和前侧吸入口12b分别设置有过滤器12c。而且,通过过滤器12c除去被吸入室内机1a的室内空气中的尘埃。另外,在前侧吸入口12b设置有前面板18。前面板18构成为:以其下端部为中心,上端侧摆动。而且,前面板18被控制为在空调机1的运转停止时关闭前侧吸入口12b,在运转时打开前侧吸入口12b。由此,不会有损室内机1a的美观,扩大吸入口12的开口面积,降低室内空气的吸入阻力。送风口13在主体壳体11的下表面部分以相对于后述的送风路S的送风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式开口,空调空气通过送风口13被送向室内。室内换热器14具有剖视大致U字形状,以U字的底部位于前侧上方、U字的开口部分位于后侧下方的方式,在主体壳体11内沿宽度方向设置。室内风扇15由横流风扇方式的筒状风扇构成,配置在室内换热器14的U字形状内。露水承接部件16具有V字槽形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4的下方。在制冷运转时、除湿运转时,露水承接部件16将室内换热器14中结露的凝结水集中在V字槽内,向室外排出。另外,露水承接部件16利用其外周面与设置在主体壳体11内的下部外壳19形成将从室内风扇15吹出的空调空气向送风口13引导的送风路S。左右风向板17例如由具有同一形状的多个平板构成,设置为在送风路S内在宽度方向等间隔且将送风路S在上下方向纵向切断,而且在左右方向能摆动。另外,左右风向板17与左右驱动马达(未图示)连结,根据运转模式、来自遥控器的指示等,左右驱动马达使左右风向板17摆动设定的角度。如图3所示,上下风向板21由能够关闭送风口13的一张板状部件构成,设置为沿水平方向(作为左右方向的宽度方向)横穿比左右风向板17位于下游侧的送风口13,板面面向上下,且在上下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具备室内机主体、在该室内机主体的至少下表面部分开口的送风口、以及配置于该送风口的上下风向板,上述上下风向板构成为,在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为向下侧凸出的凹形状,在第一运转模式下,该板面的下游端位于比该板面的上游端靠下方,在第二运转模式下,该下游端位于比该上游端靠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8 JP 2015-161255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具备室内机主体、在该室内机主体的至少下表面部分开口的送风口、以及配置于该送风口的上下风向板,上述上下风向板构成为,在运转停止时面向上方的板面为向下侧凸出的凹形状,在第一运转模式下,该板面的下游端位于比该板面的上游端靠下方,在第二运转模式下,该下游端位于比该上游端靠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风向板的上述上表面由曲率半径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幸范大馆一夫吉田和正中川直纪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