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513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该头戴式耳机的左耳机和/或右耳机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其中,接收线圈设置在左耳机的左侧和/或右耳机的右侧,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设置在左耳机和/或右耳机内部,解决了耳机的充电线容易缠绕所导致的存放不方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无线耳机,一般都采用物理接触的有线充电方式。如通用串行总线(USB)充电,或者耳机专用的充电线。这种充电方式是必须有电线来完成的。由于这些电线经常会缠绕在一起,存放的时候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耳机的充电线容易缠绕所导致的存放不方便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左耳机、右耳机和连接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的头梁,其中,所述左耳机和/或所述右耳机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耳机的左侧和/或所述右耳机的右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及所述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和/或所述右耳机内部。可选地,所述左耳机的左侧或者所述右耳机的右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下。可选地,所述左耳机的左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右耳机的右侧;或者所述右耳机的右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耳机的左侧。可选地,所述接收线圈的形状与所述左耳机或者所述右耳机的轮廓形状相同。可选地,所述接收线圈的形状为以下之一: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正圆形、椭圆形。可选地,所述头戴式耳机还包括:充电卡座,所述充电卡座设有相互电连接的发送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电源输入接口。可选地,所述充电卡座的顶面向下凹陷,凹陷的形状与设有接收线圈的所述左耳机或者所述右耳机的轮廓相同,所述发送线圈设置在所述充电卡座的顶面之下。可选地,所述充电卡座的顶面两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所述至少两个卡扣用于将设有接收线圈的所述左耳机或者所述右耳机固定在所述充电卡座上。可选地,所述头戴式耳机为无线耳机。通过本技术,采用的头戴式耳机,左耳机和/或右耳机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其中,接收线圈设置在左耳机的左侧和/或右耳机的右侧,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设置在左耳机和/或右耳机内部,解决了耳机的充电线容易缠绕所导致的存放不方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侧面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立体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无线充电原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接收线圈的形状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充电卡座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与充电卡座之间的电磁感应示意图;图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与充电卡座在充电时的透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侧面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头戴式耳机的立体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头戴式耳机包括:左耳机、右耳机和连接左耳机和右耳机的头梁,其中,左耳机和/或右耳机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其中,接收线圈设置在左耳机的左侧和/或右耳机的右侧,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设置在左耳机和/或右耳机内部,在图中未示出。在上述的头戴式耳机中,接收线圈可以仅设置在左耳机或者右耳机中的一个上;也可以在左耳机或者右耳机上分别设置接收线圈,两个接收线圈通过并联方式与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电连接。采用具有无线充电装置(即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的头戴式耳机,不再需要在耳机上设计有线的充电线或者有线充电线接口,解决了耳机的充电线容易缠绕所导致的存放不方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度。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若该导体是一段闭合的回路,则会在该导体中形成感应电流。无线充电的实现需要两个部分:发送端与接收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本实施例中,发送端线圈可以集成在充电板(充电卡座)上,接收端线圈集成在耳机上。当电流通过发送线圈之后,便会产生磁场,耳机内的接收线圈因为电磁感应的作用,会形成感应电动势并形成感应电流,就可以向耳机充电了。较优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故充电时需要将耳机放置在充电板(充电卡座)上。耳机的无线充电器的工作频率为100~210KHZ,工作电流为0.5~1.4A,其充电效率可以达到84%。无线充电系统工作时,先将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再通过驱动器产生频率在100~210KHZ的交流电供给给发送线圈。如图3所示。通过电磁感应,接收端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无线电源接收器接收到电流后,通过充电回路就可以给电池充电了。电池的电可以通过电源管理单元向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其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选地,左耳机的左侧或者右耳机的右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接收线圈设置在触控面板下。可选地,左耳机的左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接收线圈设置在右耳机的右侧;或者右耳机的右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接收线圈设置在左耳机的左侧。可选地,接收线圈的形状与左耳机或者右耳机的轮廓形状相同。可选地,接收线圈的形状为以下之一: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正圆形、椭圆形。在图5中示出了圆形线圈和多边形线圈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使用的充电卡座可以是通用的无线充电卡座,也可以是该头戴式耳机专用的充电卡座。可选地,头戴式耳机还包括配套使用的充电卡座,充电卡座设有相互电连接的发送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入接口用于与市电连接,或者经过变压系统与市电连接。图6是充电卡座的俯视图。充电卡座充电时,需要耳机的触控屏与之近距离接触充电。距离越大,充电效率随之降低。它们之间的电磁感应示意图如图7所示。充电时需要两个线圈大致平行、近距离接触,把耳机接收线圈一侧放置在充电板上,如图8所示。可选地,充电卡座的顶面向下凹陷,凹陷的形状与设有接收线圈的左耳机或者右耳机的轮廓相同,发送线圈设置在充电卡座的顶面之下。可选地,充电卡座的顶面两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至少两个卡扣用于将设有接收线圈的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固定在充电卡座上。采用卡扣设计,可以使得头戴式耳机在充电时牢固地固定在充电卡座上。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为无线耳机,较优地为无线蓝牙耳机。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耳机首创的耳机无线充电技术,让使用者不用被杂乱的充电线所困扰;无线充电技术效率达到80%以上,可以快速充电,工作电流为0.5A~1.4A。使用者在给耳机充电时,只需要将耳机有接收线圈的一端放置在充电板上,便可以给耳机进行充电了,操作简单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左耳机、右耳机和连接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的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和/或所述右耳机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耳机的左侧和/或所述右耳机的右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及所述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和/或所述右耳机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左耳机、右耳机和连接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的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和/或所述右耳机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耳机的左侧和/或所述右耳机的右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及所述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和/或所述右耳机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的左侧或者所述右耳机的右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的左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右耳机的右侧;或者所述右耳机的右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耳机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的形状与所述左耳机或者所述右耳机的轮廓形状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巍苗江龙姚业海陈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锐德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