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925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侦测人体上床就寝、下床起床的动作来控制LED灯,包括灯座,设置在灯座上的LED灯,灯座上设置有用于拾取床上人体信号的床上区域传感器,用于拾取床下人体信号的床下区域传感器;灯座内设置有和床上区域传感器、床下区域传感器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深入把握用户上床就寝、起床下床的用户体验需求点,研究并掌握用户上下床动作规律,创造性提出了用两个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来捕捉人体上床就寝、起床下床动作,实现精准下床自动开灯、上床自动关灯等创新性功能,从而赋予灯具一定的人工智能。

A kind of LED lamp controlled by detecting the action of going to bed and getting out of b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ed, the bed body by detecting up action to control LED lamp comprises a lamp holder, LED lamps arranged on the lamp holder, the lamp holder is provided with a sensor body for regional signal pickup bed bed for body area sensor signal pickup bed under the be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socket in the settings area of the sensor and the bed, the bed connected area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thoroughly grasp the user out of bed to bed, the needs of the user experience, the user on the bed to study and master the action rule proposed by two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 to capture the human body to go to bed, get up out of bed movement, to achieve precise automatic bed lights, to automatically turn off the lights and other innovative featur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give some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床头灯领域,尤其涉及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
技术介绍
当前侦测起床行为的解决方案,一是用单个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二是用图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用单个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存在容易误触发的问题,例如床上不经意的翻滚、伸手等动作会触发灯具亮起;图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存在价格昂贵,推广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通过侦测人体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控制的LED灯,为人们晚上起夜自动开灯、就寝前照明以及就寝自动关灯等一系列光环境控制,提供价廉物美的智能感应和控制解决方案,适用于家庭卧室、酒店客房、养老院、医院等就寝环境。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包括灯座,设置在灯座上的LED灯,灯座上设置有用于拾取床上人体信号的床上区域传感器,用于拾取床下人体信号的床下区域传感器;灯座内设置有和床上区域传感器、床下区域传感器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优选的,床上区域传感器和床下区域传感器为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所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包括菲涅尔透镜和红外探测头;灯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环境光强的环境光强传感器,环境光强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相连;且两者的感应区域不重叠交叉。通过设置光强传感器来感应环境光强,从而实现通过光强来对灯具进行控制,灯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环境光强的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相连。优选的,灯座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旋钮、时间调节旋钮和灵敏度调节旋钮。进一步,信号处理电路包括MCU电路和红外探测电路、同相放大电路、反向放大电路、尾接电路;红外探测电路、同相放大电路、反向放大电路、尾接电路各设置有两组,分别和床上区域传感器、床下区域传感器相接;其中红外探测电路包括MOS管、第七电阻、第十二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电解电容;同相放大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九电容、第六电阻、第十四电容、第一运算放大器、第十三电容、第十电阻;反向放大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八电阻、第八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电容、第九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电阻、第五电容;MCU电路包括芯片;尾接电路包括第六电解电容、第七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十一电容;MOS管的栅极和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相连,MOS管的漏极和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MOS管的源极和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MOS管的栅极地相连;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的一端和MOS管的漏极相连,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相连,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电源正极相连;第十二电容并联在第七电阻的两端,第三电阻、第九电容、第六电阻、第十四电容依次串联后并联在第十二电容两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九电容之间,负极连接在第九电容和第六电阻之间,第十三电容并联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极和输出端,第十电阻并联在第十三电容的两端;第四电阻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第八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十电容并联在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其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正极的一端还和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负极的一端还和第九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五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四角相连,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电源正极相连;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阻并联在第五电容的两端;第七电容的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八角、第六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另一端和地、第六电解电容的负极相连;第六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电源正极相连;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芯片的PIR1引脚或PIR2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两组红外探测电路、同相放大电路、反向放大电路、尾接电路完全相同,除了其中的一组中的第十一电容和芯片的PIR1引脚相连,另一组中的第十一电容和芯片的PIR2引脚相连。优选的,MCU电路还包括第十八电容、第十七电解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一电阻、PNP型三极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六电容;第十八电容并联在芯片的VCC引脚和GND引脚之间;第十七电解电容并联在第十八电容两端,同时其正极接电源正极,负极接地;第十二电阻的两端分别和PNP型三极管的基级、芯片的P3.6/CCP1_2引脚相连;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电源正极、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和PNP型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十三电阻的两端分别和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地相连;第十六电容并联在第十三电阻的两端。进一步,MCU电路还包括亮度参数电路、时间参数电路、灵敏参数电路;亮度参数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一调节电阻、第二十一电容;第十四电阻一端和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和第一调节电阻一端相连;第一调节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一电容一端和地相连,另一端和第一调节电阻的调节端相连,第一调节电阻的调节端和芯片的LUX_VR引脚相连;时间参数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第二调节电阻、第二十二电容,第十五电阻一端和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和第二调节电阻一端相连;第二调节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电容一端和地相连,另一端和第二调节电阻的调节端相连,第二调节电阻的调节端和芯片的TIME_VR引脚相连;灵敏参数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第三调节电阻、第二十三电容,第十六电阻一端和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和第三调节电阻一端相连;第三调节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三电容一端和地相连,另一端和第三调节电阻的调节端相连,第三调节电阻的调节端和芯片的SENS_VR引脚相连。进一步,MCU电路还包括温度补偿电路和环境光强分辨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第T1电阻、第十九电容;第十七电阻一端和电源正极相接,另一端和第T1电阻相接,第T1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九电容并联在第T1电阻的两端,芯片的NTC引脚连接在第十七电阻和第T1电阻之间;环境光强分辨电路包括PNP型光敏三极管、第十八电阻、第二十电容;PNP型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相连,发射极和第十八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电容并联在第十八电阻的两端,其接PNP型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的一端和芯片的PT引脚相连。优选的,芯片的型号为STC15W401A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同时设置床上区域传感器和床下区域传感器来捕捉床上(躯干)和床下(下肢)的人体信号。并且通过特殊设计的菲涅尔透镜使床上区域传感器和床下区域传感器人体捕获视场互相不交叉,不覆盖。通过床上区域传感器和床下区域传感器人体动作信号来实现对环境区域人体动作的侦测,从而便于后续控制灯具点亮、熄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菲涅尔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信号处理电路的局部电路图,图中只涉及红外探测电路、同相放大电路、反向放大电路和尾接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MCU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亮度参数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时间参数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灵敏参数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温度补偿电路的电路图。图9为环境光强分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通过对人类上下床动作的观察发现,下床的动作是躯干先抬起,然后下肢移到床沿着地;上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包括灯座(11),设置在灯座(11)上的LED灯(12),其特征在于:灯座(11)上设置有用于拾取床上人体信号的床上区域传感器(13),用于拾取床下人体信号的床下区域传感器(14);灯座内设置有和床上区域传感器(13)、床下区域传感器(14)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包括灯座(11),设置在灯座(11)上的LED灯(12),其特征在于:灯座(11)上设置有用于拾取床上人体信号的床上区域传感器(13),用于拾取床下人体信号的床下区域传感器(14);灯座内设置有和床上区域传感器(13)、床下区域传感器(14)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其特征在于:床上区域传感器(13)和床下区域传感器(14)为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所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包括菲涅尔透镜(15)和红外探测头(16);灯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环境光强的环境光强传感器,环境光强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相连;且两者的感应区域不重叠交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其特征在于:灯座(11)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环境光强的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其特征在于:灯座(11)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旋钮、时间调节旋钮和灵敏度调节旋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侦测上床就寝、下床起床动作来控制的LED灯,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电路包括MCU电路(4)和红外探测电路(1)、同相放大电路(2)、反向放大电路(3)、尾接电路(5);红外探测电路(1)、同相放大电路(2)、反向放大电路(3)、尾接电路(5)各设置有两组,分别和床上区域传感器、床下区域传感器相接;其中红外探测电路(1)包括MOS管、第七电阻(R7)、第十二电容(C12)、第一电解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解电容(C2);同相放大电路(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九电容(C9)、第六电阻(R6)、第十四电容(C14)、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第十三电容(C13)、第十电阻(R10);反向放大电路(3)包括第四电阻(R4)、第八电阻(R8)、第八电容(C8)、第十五电容(C15)、第十电容(C10)、第九电阻(R9)、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第二电阻(R2)、第五电容(C5);MCU电路(4)包括芯片(U2);尾接电路(5)包括第六电解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五电阻(R5)和第十一电容(C11);MOS管的栅极和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相连,MOS管的漏极和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MOS管的源极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MOS管的栅极地(GND)相连;第三电容(C3)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MOS管的漏极相连,第四电容(C4)的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相连,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地(GND)、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相连,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和电源(VCC)正极相连;第十二电容(C12)并联在第七电阻(R7)的两端,第三电阻(R3)、第九电容(C9)、第六电阻(R6)、第十四电容(C14)依次串联后并联在第十二电容(C12)两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极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九电容(C9)之间,负极连接在第九电容(C9)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十三电容(C13)并联在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负极和输出端,第十电阻(R10)并联在第十三电容(C13)的两端;第四电阻(R4)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相连;第十电容(C10)并联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其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B)正极的一端还和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B)负极的一端还和第九电阻(R9)、第八电阻(R8)、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地(GND)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第四角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源(VCC)正极相连;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阻(R2)并联在第五电容(C5)的两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第八角、第六电解电容(C6)的正极相连,另一端和地(GND)、第六电解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润王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亿思腾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