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2782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将竹林均匀分隔成1m×1m至9m×9m的网格,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网格,第二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每年循环交替,按年份形成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竹林种群的有效更新,具有绿色可持续性,有利于保护竹资源和竹林的生态环境,提高竹农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属于竹林的栽培领域。
技术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是我国竹林分布的重点省份,其竹资源培育和利用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竹笋是竹林重要产出产品,在浙江竹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随着竹林覆盖等高效促成培育技术的应用,笋用竹林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覆盖栽培经营模式下的竹林也表现出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竹林开花等。浙江省竹林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浙北,因此也成为竹林退化比较严重的省份和地区。覆盖栽培是通过利用设施条件、生态因子等因素的人为控制,改变竹林生长物候期,实现笋芽反季节萌发的过程。这种强度人为干扰方式,以强选择压方式作用于竹类植物,严重影响着竹子的生命活动。特别是在长期传统的覆盖栽培模式下竹林经营技术的不完善,制约了新竹株的产生和正常生长,导致竹林林分退化甚至死亡;加之人们对竹林竹笋资源的强度掠夺,直接导致植株光合面积的减少,削弱了竹林对资源的吸收利用能力,加重了对竹林的胁迫作用。尽管林业科技工作者在衰退竹林复壮、栽培技术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覆盖竹林衰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覆盖竹林生境修复技术及种群恢复技术已然成为制约雷竹等笋用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竹林种群的有效更新,具有绿色可持续性,有利于保护竹资源和竹林的生态环境,提高竹农收益和生产积极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将竹林均匀分隔成1m×1m至9m×9m的网格,但凡大于1m×1m、小于9m×9m的竹林覆盖网格面积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网格,第二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每年循环交替,按年份形成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如附图1为当年覆盖情况,图1中所有A区域采用砻糠、稻草等覆盖在竹林地面进行覆盖栽培,图1中所有B区域不进行覆盖,如附图2为第二年覆盖情况,图2中所有A区域不进行覆盖,所有B区域采用砻糠、稻草等进行覆盖栽培。上述的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中,每年对未覆盖网格的竹子按10000~15000株/公顷控制立竹度。前述的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中,每年将未覆盖网格的竹子按1~4年生竹子数量比例控制在1:1:1:1,即1年生竹子:2年生竹子:3年生竹子:4年生竹子的数量比例控制在1:1: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覆盖网格出笋收获时,未覆盖网格可以通过营养整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因覆盖网格竹笋资源损耗引发的不利于竹子生长的风险。而传统竹林全覆盖栽培模式则容易发生种群衰退。(2)因为竹子地下茎具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未覆盖网格地下茎可通过无性繁殖快速扩展至覆盖区,为其补充芽库,这比传统竹林覆盖栽培更利于实现有效的竹林更新。(3)传统竹林覆盖栽培技术2~3年需要歇园1次,连续覆盖5~7年竹林退化现象明显,竹林生产力下降严重,本专利技术技术持续覆盖6年以上,竹林种群未发生明显衰退,生产力及经济效益仍然相对较高。(4)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每年需要的人力、物力相对低于传统覆盖技术,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当年的竹林覆盖栽培示意图;图2是第二年的竹林覆盖栽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在新造林4年的覆盖年限为0年的雷竹林中,布置尺度为7m×7m(49m2)的网格状交替式覆盖样方,2010年覆盖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样方,其中与实施覆盖样方相邻的样方则不覆盖。2011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已经覆盖过的网格则不覆盖。以此类推,按年份形成网格状的间隔交替式覆盖栽培模式直至2016年。每年对未覆盖网格按12000株/公顷的立竹度和1~4年生竹子数量比例为1:1:1:1的年龄结构留养新竹,覆盖网格则不留养新竹。连续覆盖6年,平均每年竹林笋产量9300kg/公顷,竹林未歇园,未发生种群退化现象。实施例2:在累积覆盖年限为6年的雷竹林中,布置尺度为5m×5m(25m2)的网格状交替式覆盖样方,2010年覆盖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样方,其中与实施覆盖样方相邻的样方则不覆盖。2011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已经覆盖过的网格则不覆盖。以此类推,按年份形成网格状的间隔交替式覆盖栽培模式直至2016年。每年对未覆盖网格按11000株/公顷的立竹度和1~4年生竹子数量比例为1:1:1:1的年龄结构留养新竹,覆盖网格则不留养新竹。连续覆盖6年,平均每年竹林笋产量7500kg/公顷,竹林未歇园,未发生种群退化现象。实施例3:在累积覆盖年限为12的雷竹林中,布置尺度为3m×3m(9m2)的网格状交替式覆盖样方,2010年覆盖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样方,其中与实施覆盖样方相邻的样方则不覆盖。2011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已经覆盖过的网格则不覆盖。以此类推,按年份形成网格状的间隔交替式覆盖栽培模式直至2016年。每年对未覆盖网格按10000株/公顷的立竹度和1~4年生竹子数量比例为1:1:1:1的年龄结构留养新竹,覆盖网格则不留养新竹。连续覆盖6年,平均每年竹林笋产量6700kg/公顷,竹林未歇园,未发生明显种群退化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竹林均匀分隔成1m×1m至9m×9m的网格,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网格,第二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每年循环交替,按年份形成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

【技术特征摘要】
1.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竹林均匀分隔成1m×1m至9m×9m的网格,当年依次间隔覆盖各网格,第二年则覆盖当年未覆盖过的网格,每年循环交替,按年份形成网格状交替式竹林覆盖栽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贵宾钟浩吴志庄潘雁红吴良如田新立杨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