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0986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而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使得能够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由于不再单独对用户操作某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而是综合考虑了多个用户操作多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使得分析结果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分析意图,因此,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获取额外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而导致的增加处理引擎的数据处理量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处理引擎的处理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应用(Application,APP)例如,Windows应用、安卓(Android)应用、ios应用等,所提供的信息日渐丰富,其页面所展示的数据内容也随之越来越丰富。用户几乎每天都在使用这些应用,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与服务。用户在操作每个应用的时候,都会产生该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对这些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获得用户的某些特征,例如,用户年龄、用户爱好等。然而,由于单独对用户操作某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可能会无法满足分析意图,例如,无法获得准确的用户特征,使得需要获取额外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才能够获得满足分析意图的分析结果,这样,会增加处理引擎的数据处理量,从而导致了处理引擎的处理负担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处理引擎的处理负担。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应用包括:桌面电脑类型应用;或者平板电脑类型应用;或者手机类型应用。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数据融合处理采用下列融合方式中的至少一项:特征融合方式;权重融合方式;以及预估值融合方式。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包括:对所述用户操作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中每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的用户标识进行映射处理,以建立所述用户的全局唯一标识;根据所述用户的全局唯一标识,对所述每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所述融合数据。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之后,还包括:利用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和所述用户的当前操作,获得所述用户的行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融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应用包括:桌面电脑类型应用;或者平板电脑类型应用;或者手机类型应用。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数据融合处理采用下列融合方式中的至少一项:特征融合方式;权重融合方式;以及预估值融合方式。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融合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用户操作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中每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的用户标识进行映射处理,以建立所述用户的全局唯一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用户的全局唯一标识,对所述每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所述融合数据。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意图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和所述用户的当前操作,获得所述用户的行为意图。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而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使得能够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由于不再单独对用户操作某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而是综合考虑了多个用户操作多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使得分析结果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分析意图,因此,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获取额外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而导致的增加处理引擎的数据处理量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处理引擎的处理负担。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不再单独对用户操作某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而是综合考虑了多个用户操作多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使得分析结果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分析意图,因此,有效提高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不再单独对用户操作某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而是综合考虑了多个用户操作多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使得分析结果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分析意图,因此,能够极大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MP3播放器、MP4播放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101、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1中,所谓的应用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应用,可以为桌面电脑类型应用,或者还可以为平板电脑类型应用,或者还可以为手机类型应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102、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103、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本专利技术中,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是指用于刻画与定位用户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用户的性别;用户的年龄;用户的职业;用户的学历;以及用户的爱好。需要说明的是,101~103的执行主体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为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操作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桌面电脑类型应用;或者平板电脑类型应用;或者手机类型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融合处理采用下列融合方式中的至少一项:特征融合方式;权重融合方式;以及预估值融合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融合数据,包括:对所述用户操作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中每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的用户标识进行映射处理,以建立所述用户的全局唯一标识;根据所述用户的全局唯一标识,对所述每个应用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获得所述融合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融合行为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之后,还包括:利用所述用户的用户特征和所述用户的当前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城李然吴博
申请(专利权)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