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541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包括阀体及主控制杆;阀体开设有主流道;主控制杆的下端转动设置有可隐藏于第一容纳腔内的主截流块;主截流块中设置有缓冲流道,主截流块上端还开设有第二活动孔和第二容纳腔;主控制杆上转动设置有副控制杆,副控制杆的下端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上设置有向下外凸的调节柱;第二容纳腔内通过弹性件连接有隐藏于第二容纳腔的副截流块,副截流块的上端面沿调节盘的转动方向设置有可与调节柱置入配合的调节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截流块和副截流块的设置,将整个截流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进行,这样,可有效减缓一次性阻断液体流动所导致的急剧压力,进而缓解大流量液体对管道的冲击力,提高管道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截止阀,也叫截门,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阀门之一,它之所以广受欢迎,是由于开闭过程中密封面之间摩擦力小,比较耐用,开启高度不大,制造容易,维修方便,不仅适用于中低压,而且适用于高压。截止阀的闭合原理是,依靠阀杠压力,使阀瓣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紧密贴合,阻止介质流通。现有的截止阀在关闭时,直接阻断管道中的液体流动,导致截止阀一端管道中的压力急剧增大,截止阀另一端管道中的压力急剧减小,从而导致管道产生剧烈振动,容易导致管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通过调节柱与调节槽的抵接配合即可实现副截流块的上下移动,这样,既能稳定且灵敏地实现副截流块的隐藏或者阻流工作;又可有效避免在分别驱动两截流块时造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包括阀体及主控制杆;阀体开设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主流道,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其与主流道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一通口包括连接通孔和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通孔和主流道连通的第一容纳腔;主控制杆中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第一活动孔,主控制杆的下端穿过连接通孔且与连接通孔的内壁螺纹配合,主控制杆的下端转动设置有可隐藏于第一容纳腔内的主截流块;主截流块中设置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缓冲流道,主截流块上端还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且与缓冲流道连通的第二通口,第二通口包括第二活动孔和上端与第二活动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第二活动孔的上端与第一活动孔连通,第二容纳腔的下端与缓冲流道连通;主控制杆上转动设置有副控制杆,副控制杆依次穿过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且副控制杆的下端设置有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调节盘,调节盘上设置有向下外凸的调节柱;第二容纳腔内通过弹性件连接有隐藏于第二容纳腔的副截流块,副截流块的上端面沿调节盘的转动方向设置有可与调节柱置入配合的调节槽,调节槽的槽深沿调节盘的转动方向逐步变深或者变浅,当转动调节盘使调节柱与调节槽发生抵接配合时,副截流块可隐藏于第二容纳腔内或者阻断缓冲流道的流通。本技术中,当调节柱置入调节槽中槽深较浅的高位处时,副截流块能克服弹性件的支撑作用阻断缓冲通道;当调节柱置入调节槽中槽深较深的低位处时,副截流块能隐藏于第二容纳腔内。本技术零位状态时,主截流块隐藏于第一容纳腔内,副截流块在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下隐藏于第二容纳腔内,且调节柱置入调节槽中槽深较深的低位处,这时,主流通和缓冲流道均处于流通状态。当需要对小流量液体进行截流时,则可先转动副控制杆,使得副控制杆能带动调节盘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柱从调节槽中槽深较深的低位处移动逐渐移动至槽深较浅的高位处,在调节柱与调节槽的前述抵接配合中,则可带动副截流块克服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阻断缓冲流道。再转动主控制杆,使得主控制杆通过其与连接通孔之间的螺纹配合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主截流块伸出第一容纳腔直至完全阻断主流道。由于对小流量进行截流时,并不会对管道造成强大的冲击,则可不必起用缓冲流道进行工作。当需要对大流量的液体进行截流时,则直接转动主控制杆,使得主控制杆通过其与连接通孔之间的螺纹配合向下移动,直至主截流块阻断主流道的流通。此时,由于主截流块上开设有缓冲流道,因而,部分液体能够继续通过缓冲流道从主流道的一部分流向另一部分,使得连接结构一端中的压力小幅度下降,且连接结构另一端中的压力小幅度上升,这样,即可大大缓解管道的振动。再转动副控制杆,使得副控制杆能带动调节盘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柱从调节槽中槽深较深的低位处移动逐渐移动至槽深较浅的高位处,在调节柱与调节槽的前述抵接配合中,则可带动副截流块克服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阻断缓冲流道。此时,管道中的液体则被完全阻断。可见,本技术通过主截流块和副截流块的设置,将整个截流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进行,这样,可有效减缓一次性阻断液体流动所导致的急剧压力,进而缓解大流量液体对管道的冲击力,提高管道寿命。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槽中槽深最浅的高位处和槽深最深的低位处均设置有内凹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的设置,可避免调节柱发生意外移动而影响副截流块工作的稳定性。为提高调节柱对副截流块作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柱设置有两个,且两调节柱对称地分布于所述调节盘上;所述调节槽设置有两个,且两调节槽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副截流块上。两调节柱可分别与两调节槽进行抵接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壁上的第一密封条。设置第一密封条,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管道中的液体通过第一容纳腔泄露。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壁上的第二密封条。设置第二密封条,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管道中的液体通过第二容纳腔泄露。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控制手柄;所述副控制杆的上端连接有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动孔的第二控制手柄。第一控制手柄的设置可使得对主截流块的控制更加简便;第二控制手柄的设置可使得对副截流块的控制更加简便。为便于控制主截流块和副截流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手柄和所述第二控制手柄上均设置有转动标识。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当需要对小流量液体进行截流时,则可先转动副控制杆,使得调节柱从调节槽中槽深较深的低位处移动逐渐移动至槽深较浅的高位处,在调节柱与调节槽的前述抵接配合中,则可带动副截流块克服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阻断缓冲流道。再转动主控制杆,使得主控制杆通过其与连接通孔之间的螺纹配合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主截流块伸出第一容纳腔直至完全阻断主流道。由于对小流量进行截流时,并不会对管道造成强大的冲击,则可不必起用缓冲流道进行工作。2、当需要对大流量的液体进行截流时,则先后下移主截流块和副截流块,以实现对主流道的分步截流工作,这样,可有效减缓一次性阻断液体流动所导致的急剧压力,进而缓解大流量液体对管道的冲击力,提高管道寿命。3、本技术通过调节柱与调节槽的抵接配合即可实现副截流块的上下移动,这样,既能稳定且灵敏地实现副截流块的隐藏或者阻流工作;又可有效避免在分别驱动两截流块时造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阻断主流道流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截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中副截流块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中第二控制手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阀体,2、主截流块,3、副截流块,4、主控制杆,5、副控制杆,6、主流道,7、连接通孔,8、第一容纳腔,9、调节盘,10、第一活动孔,11、调节柱,12、缓冲流道,13、第二活动孔,14、第二容纳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及主控制杆(4);阀体(1)开设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主流道(6),阀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其与主流道(6)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一通口包括连接通孔(7)和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通孔(7)和主流道(6)连通的第一容纳腔(8);主控制杆(4)中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第一活动孔(10),主控制杆(4)的下端穿过连接通孔(7)且与连接通孔(7)的内壁螺纹配合,主控制杆(4)的下端转动设置有可隐藏于第一容纳腔(8)内的主截流块(2);主截流块(2)中设置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缓冲流道(12),主截流块(2)上端还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且与缓冲流道(12)连通的第二通口,第二通口包括第二活动孔(13)和上端与第二活动孔(13)连通的第二容纳腔(14),第二活动孔(13)的上端与第一活动孔(10)连通,第二容纳腔(14)的下端与缓冲流道(12)连通;主控制杆(4)上转动设置有副控制杆(5),副控制杆(5)依次穿过第一活动孔(10)和第二活动孔(13),且副控制杆(5)的下端设置有位于第二容纳腔(14)内的调节盘(9),调节盘(9)上设置有向下外凸的调节柱(11);第二容纳腔(14)内通过弹性件(15)连接有隐藏于第二容纳腔(14)的副截流块(3),副截流块(3)的上端面沿调节盘(9)的转动方向设置有可与调节柱(11)置入配合的调节槽(16),调节槽(16)的槽深沿调节盘(9)的转动方向逐步变深或者变浅,当转动调节盘(9)使调节柱(11)与调节槽(16)发生抵接配合时,副截流块(3)可隐藏于第二容纳腔(14)内或者阻断缓冲流道(12)的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管道震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及主控制杆(4);阀体(1)开设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主流道(6),阀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其与主流道(6)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一通口包括连接通孔(7)和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通孔(7)和主流道(6)连通的第一容纳腔(8);主控制杆(4)中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第一活动孔(10),主控制杆(4)的下端穿过连接通孔(7)且与连接通孔(7)的内壁螺纹配合,主控制杆(4)的下端转动设置有可隐藏于第一容纳腔(8)内的主截流块(2);主截流块(2)中设置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缓冲流道(12),主截流块(2)上端还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且与缓冲流道(12)连通的第二通口,第二通口包括第二活动孔(13)和上端与第二活动孔(13)连通的第二容纳腔(14),第二活动孔(13)的上端与第一活动孔(10)连通,第二容纳腔(14)的下端与缓冲流道(12)连通;主控制杆(4)上转动设置有副控制杆(5),副控制杆(5)依次穿过第一活动孔(10)和第二活动孔(13),且副控制杆(5)的下端设置有位于第二容纳腔(14)内的调节盘(9),调节盘(9)上设置有向下外凸的调节柱(11);第二容纳腔(14)内通过弹性件(15)连接有隐藏于第二容纳腔(14)的副截流块(3),副截流块(3)的上端面沿调节盘(9)的转动方向设置有可与调节柱(11)置入配合的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斌
申请(专利权)人:潼南县玉兰铸造厂微型企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