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触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1137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触头组,包括壳体、支架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壳体内,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接线端子,所述支架与壳体滑动配合,每对接线端子之间通过干簧管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干簧管通、断的永磁体,其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接受弱电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开关组件,尤其是一种交流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组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可以快速切断交流回路,并且能够频繁的接通大电流控制的电路装置,交流接触器广泛的运用作控制电动机、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种店里机组等电力负载,而且交流接触器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而辅助触头组是用来通断小电流的控制电路,实现接触器的自锁、互锁,接触器的状态传递等功能,以及控制其他需要同时的电路。但是传统交流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组通常采用触点式的接触方式,触点式适用于强电信号识别,但触点式触点间的电阻较大,随着动做次数的增多及时间的推移,触点会氧化及可能粘有粉尘,接触电阻会变大许多,对于5V或者5mA的弱电信号识别能力较弱,不适应弱电设备设施,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随着设备的改良改进,工控机、PLC的大量使用,弱电信号也应用的更加广泛,对弱电信号的捕捉与识别也变得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触头组,其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接受弱电信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触头组,包括壳体、支架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壳体内,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接线端子,所述支架与壳体滑动配合,每对接线端子之间通过干簧管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干簧管通、断的永磁体。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干簧管对接线端子进行连接,因为干簧管是一种磁敏性的特殊开关,当感应到磁性时接通电路,无磁时断开,同时该辅助触头组设计有可以滑动的永磁体,当永磁体随支架滑动靠近干簧管时,干簧管导通电路,远离时干簧管断开电路,实现对接触器状态传递等功能,干簧管与永磁体的配合较触头式的接触方式具有更小的电阻,对弱电信号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干簧管是真空封装,不会受氧化、潮湿、粉尘的干扰,使得交流接触器具有更大的运用范围,由于干簧管是真空管,可以用于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比如灰尘、风沙较大的场合,可当作防尘辅助组使用,同时接线端子与线路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有效减小线路中的电阻,更加可靠,易于接通弱小信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两对接线端子,其中一对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一干簧管,另一对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二干簧管,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第一干簧管通、断的第一永磁体和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第二干簧管通、断的第二永磁体。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计两个干簧管进一步实现辅助触头组实现对接触器的状态传递等功能,实现辅助触头组的一常开一常闭或者两常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沿支架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设置于线路板的两侧。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永磁体设置在线路板两端,实现第一永磁体靠近第一干簧管时,第二永磁体远离第二干簧管,实现第一干簧管导通,第二干簧管断路,在第二永磁体靠近第二干簧管时,第一永磁体远离第一干簧管,实现第二干簧管导通,第一干簧管断路,可以实现该辅助触头组一常开一常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设置于线路板的同一侧。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永磁体设置在线路板同一侧,实现第一和第二永磁体同时远离或者靠近第一、第二干簧管,使得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同时处于导通或者断开状态,可以实现该辅助触头组两常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架可滑动的穿设在通孔内。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线路板上设计通孔,同时支架穿设在通孔内,有效节省了设备的体积,实现空间的合理运用,装配时先将支架放入线路板上,再一起装入到外壳上,便于装配。并且两个干簧管分别设置在支架两侧,中间通过支架进行阻隔,永磁体分别设置在支架两侧,两个永磁体采用反磁态装配,即装配时两永磁体磁极不能同向,永磁体上有用红漆做的极性标示,从而可以消除两永磁体对相邻干簧管的相互干扰,有效减少甚至是消除了第一永磁体对第二干簧管的影响以及第二永磁体对第一干簧管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永磁体的容置槽。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便于永磁体的定位安装,有助于永磁体的位置固定,不易发生松脱,保证辅助开关组工作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3个用于容置永磁体的容置槽,至少一个容置槽设置于线路板一侧,其余容置槽设置在线路板另一侧。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最简单的方案是在支架上设置三个容置槽,线路板一侧两个,另一侧为一个,将两个永磁体在线路板一侧设置一个或者设置在同一侧,只需调整永磁体的安装位置,就可以实现辅助触头组的两常开或者一常开一常闭,提高了适用范围,同时设计三个容置槽时,使得支架更容易穿设在线路板中,通过调整角度即可插入线路板中通孔,便于安装生产,当然也可以在两端都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容置槽,并在容置槽内安装永磁体,多位置的调整,选择最合适最合理的位置对干簧管进行通断控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永磁体与容置槽构成插接配合,所述永磁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容置槽侧壁上设置有卡设在限位槽内的凸块。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保证永磁体的安装稳定,不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松脱,从而保证对干簧管的开闭控制,保证交流接触器的运行稳定,延长该辅助触头组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侧壁设置有滑移块,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滑移轨道,所述滑移块与滑移轨道构成滑移配合。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滑移块与滑移轨道,保证了支架的滑移方向,不会出现偏差,保证永磁体对干簧管开闭的控制,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接线框,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接线框内,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接线柱与接触片连接,所述接线框还包括拧紧螺钉,所述壳体上于接线框对应位置设置有接线口和螺钉拧紧口。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接线端子上设有插针,通过插针贯穿接线框框体,使得接线端子可以焊接在线路板上。从而使得外接线路与辅助触头组接线端子结合更为紧密,通过拧紧螺钉更不易造成线路松动,保证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爆炸视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爆炸视图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图7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触头组,包括壳体1、支架2和线路板3,壳体1整体呈长方形,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线路板3设置壳体1内,所述线路板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接线框34,每个接线框34内分别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框34内两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第一干簧管321和第二干簧管322与对应接线框34内接线端子连接,所述接线框34上还设置有拧紧螺钉341,所述下壳体12上于接线框34对应位置设置有接线口122和螺钉拧紧口121,通过拧紧螺钉不易造成线路松动,保证整体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所述下壳体12上还设置有用于标示的字牌123,字牌123插设在下壳体12上,可以用于写字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辅助触头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触头组,包括壳体、支架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壳体内,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壳体滑动配合,每对接线端子之间通过干簧管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干簧管通、断的永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触头组,包括壳体、支架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壳体内,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壳体滑动配合,每对接线端子之间通过干簧管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干簧管通、断的永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两对接线端子,其中一对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一干簧管,另一对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二干簧管,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第一干簧管通、断的第一永磁体和用于在支架滑动时控制第二干簧管通、断的第二永磁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沿支架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设置于线路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设置于线路板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建张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