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364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输出电极、第二输出电极、开关、按钮开关、电源、三极管和时基芯片。由时基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时基芯片的输出电压经三极管放大和第一变压器升压至50~100V,经第一二极管整流后由第四电容将能量储存,使用时,按下按钮开关,第四电容经第二变压器升压后输出220V的市电,采用芯片控制,输出稳定,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通过点烟器输出的车载逆变是20W、40W、80W、120W到150W功率规格。再大一些功率逆变电源要通过连接线接到电瓶上。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可使用的电器有: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像机、照明灯、电动剃须刀、CD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动工具、车载冰箱及各种旅游、野营、医疗急救电器等。但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大多采用的是多个三极管组合而成,其放大后的电压受到电瓶电压的影响而导致输出不稳定,从而对用电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输出电极、第二输出电极、开关、按钮开关、电源、三极管和时基芯片,所述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 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端、所述时基芯片的清零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时基芯片的放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高触发端和所述时基芯片的低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控制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时基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按钮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按钮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为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由时基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时基芯片的输出电压经三极管放大和第一变压器升压至50~100V,经第一二极管整流后由第四电容将能量储存,使用时,按下按钮开关,第四电容经第二变压器升压后输出220V的市电,采用芯片控制,输出稳定,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电容C1至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电极A、第二输出电极B、开关S、按钮开关AN、电源E、三极管VT和时基芯片IC,开关S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时基芯片IC的电压端、时基芯片IC的清零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开关S的第二端与电源E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时基芯片IC的放电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时基芯片IC的高触发端和时基芯片IC的低触发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绕组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接,时基芯片IC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时基芯片IC的电压控制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E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时基芯片IC的接地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按钮开关AN的第一端连接,按钮开关AN的第二端与第二变压器T2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电极A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二输出电极B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由时基芯片IC、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时基芯片IC的输出电压经三极管VT放大和第一变压器T1升压至50~100V,经第一二极管D1整流后由第四电容C4将能量储存,使用时,按下按钮开关AN,第四电容C4经第二变压器T2升压后输出220V的市电,供用电器使用。本技术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100uf、第四电容C4为1000uf、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一变压器T1为100V、第二变压器T2为220V、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型号均为IN4001、电源E为12V、三极管VT为PNP型三极管、时基芯片IC型号为NE55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输出电极、第二输出电极、开关、按钮开关、电源、三极管和时基芯片,所述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端、所述时基芯片的清零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时基芯片的放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高触发端和所述时基芯片的低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控制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时基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按钮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按钮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电源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输出电极、第二输出电极、开关、按钮开关、电源、三极管和时基芯片,所述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端、所述时基芯片的清零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时基芯片的放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高触发端和所述时基芯片的低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