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34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智能型真空断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底座。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设置滑动槽。还包括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和操动机构,伸缩缸朝上且输出端与第一导电杆中部连接。第一导电杆设置静触头,第二导电杆设置动触头。操动机构包括安装盒和转盘,转盘通过连杆与第二导电杆连接,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杆的中部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盘的偏心位置铰接。转盘的边沿设置铁杆,安装盒内设置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断路器的开合闸的稳定性,避免卡死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真空断路器是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真空断路器是3~10kV,50Hz三相交流系统中的户内配电装置,可供工矿企业、发电厂、变电站中作为电器设备的保护和控制之用,特别适用于要求无油化、少检修及频繁操作的使用场所,真空断路器可配置在中置柜、双层柜、固定柜中作为控制和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用。现有的真空断路器,由于开合距离大,与触头同轴的操作杆需要较长的长度,在频繁开合后,操作杆远离触头的一端容易出现轴向偏差,从而导致卡死,不能正常开合。同时,现有的操作机构部件较多,传动的路径较为复杂,也常常导致故障的发生,使断路器无法正常开合。另外,现有的真空断路器,其手动分闸机构均是通过控制动触头移动从而实现分闸,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动触头由于长期开合,其故障率明显高于静触头。这就导致一旦出现动触头卡死的情况发生,则根本无法实现顺利分闸,这无疑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智能型真空断路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伸缩缸。所述第一极柱的上部和第二极柱的下部分别设置沿竖向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滑动块。还包括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和操动机构,所述第一导电杆通过滑动块与第一极柱连接,所述伸缩缸朝上且输出端与第一导电杆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通过滑动块与第二极柱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杆的端部设置竖向的静触头,所述第二导电杆的端部设置竖向的动触头,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相对且均位于灭弧室内。所述操动机构包括安装盒和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连杆与第二导电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杆的中部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盘的偏心位置铰接。所述转盘的边沿沿径向设置一根铁杆,所述铁杆伸入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内设置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铁杆上方,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铁杆下方。所述第一永磁体上方设置分闸线圈,所述第二永磁体下方设置合闸线圈。优选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与铁杆相对的表面为斜面。优选的, 所述第二导电杆上设置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中部设置竖向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绝缘导向杆,所述绝缘导向杆与底座固接。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呈螺旋状的第一凹槽,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位于外表面的第一凹槽和位于内表面的第一凹槽通过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位于动触头和静触头的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大大的提高断路器的开合闸的稳定性,避免卡死的情况发生。具体来说,本技术在合闸时,合闸线圈通电,合闸线圈和第二永磁体共同将铁杆向下吸引。铁杆带动转盘转动,转盘通过连杆带动第二导电杆沿着滑动槽上移,动触头和静触头相接触从而实现合闸。在分闸时,分闸线圈通电,分闸线圈和第一永磁体共同将铁杆向上吸引。铁杆带动转盘转动,转盘通过连杆带动第二导电杆沿着滑动槽下移,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从而实现分闸。本技术的操动机构和传统的真空断路器相比,由于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受到滑动槽的约束,从而与之连接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轴向更为稳定,因此避免了卡死的情况发生。同时,本技术的第一导电杆可以在伸缩缸的带动下沿着滑动槽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触头主动与动触头分离,这就避免了动触头卡死的情况下无法合闸造成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结构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4中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5所示的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第一极柱2、第二极柱3和伸缩缸4。所述第一极柱2的上部和第二极柱3的下部分别设置沿竖向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滑动块。还包括第一导电杆5、第二导电杆6和操动机构,所述第一导电杆5通过滑动块与第一极柱2连接,也就是第一导电杆5与滑动块固接并可沿滑动槽上下移动,所述伸缩缸4朝上且输出端与第一导电杆5中部连接,当然所述伸缩缸4的输出端通常先与绝缘柱连接,再通过绝缘柱与第一导电杆5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6通过滑动块与第二极柱3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杆5的端部设置竖向的静触头7,所述第二导电杆6的端部设置竖向的动触头8,所述的动触头8和静触头7通常呈圆柱形。所述静触头7和动触头8相对且均位于灭弧室9内。所述操动机构包括安装盒10和转盘11,所述转盘11通过连杆12与第二导电杆6连接,所述连杆12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杆6的中部铰接,连杆12的另一端与转盘11的偏心位置铰接。所述转盘11的边沿沿径向设置一根铁杆13,所述铁杆13伸入安装盒10内,所述安装盒10内设置第一永磁体14和第二永磁体15,所述第一永磁体14位于铁杆13上方,所述第二永磁体15位于铁杆13下方。所述第一永磁体14上方设置分闸线圈16,所述第二永磁体15下方设置合闸线圈17。本技术在合闸时,如图1所示,合闸线圈17通电,合闸线圈17和第二永磁体15共同将铁杆13向下吸引。铁杆13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通过连杆12带动第二导电杆6沿着滑动槽上移,动触头8和静触头7相接触从而实现合闸。在分闸时,分闸线圈16通电,分闸线圈16和第一永磁体14共同将铁杆13向上吸引。铁杆13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通过连杆12带动第二导电杆6沿着滑动槽下移,动触头8和静触头7分离从而实现分闸。本技术的操动机构和传统的真空断路器相比,由于第一导电杆5和第二导电杆6受到滑动槽的约束,从而与之连接的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轴向更为稳定,因此避免了卡死的情况发生。同时,本技术的第一导电杆5可以在伸缩缸4的带动下沿着滑动槽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触头7主动与动触头8分离,这就避免了动触头8卡死的情况下无法合闸造成事故。为了提高本技术的性能,还可以将所述第一永磁体14和第二永磁体15与铁杆13相对的表面为斜面,这样就更加便于铁杆13与第一永磁体14和第二永磁体15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导电杆6上设置电流互感器18。电流互感器18用于检测断路器的工作状况,如发生短路等情况,电流互感器18将信息反馈,从而工作人员手动或通过控制器控制分闸线圈16和合闸线圈17通断电。为了进一步提高动触头8和静触头7轴向的温度性,还可以在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中部设置竖向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绝缘导向杆19,所述绝缘导向杆19与底座1固接。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灭弧室9的灭弧效果,还可以在所述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呈螺旋状的第一凹槽20,所述的内表面也即使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动触头8和静触头7位于外表面的第一凹槽20和位于内表面的第一凹槽20通过第二凹槽21连通,所述第二凹槽21位于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第一极柱(2)、第二极柱(3)和伸缩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2)的上部和第二极柱(3)的下部分别设置沿竖向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滑动块;还包括第一导电杆(5)、第二导电杆(6)和操动机构,所述第一导电杆(5)通过滑动块与第一极柱(2)连接,所述伸缩缸(4)朝上且输出端与第一导电杆(5)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6)通过滑动块与第二极柱(3)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杆(5)的端部设置竖向的静触头(7),所述第二导电杆(6)的端部设置竖向的动触头(8),所述静触头(7)和动触头(8)相对且均位于灭弧室(9)内;所述操动机构包括安装盒(10)和转盘(11),所述转盘(11)通过连杆(12)与第二导电杆(6)连接,所述连杆(12)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杆(6)的中部铰接,连杆(12)的另一端与转盘(11)的偏心位置铰接;所述转盘(11)的边沿沿径向设置一根铁杆(13),所述铁杆(13)伸入安装盒(10)内,所述安装盒(10)内设置第一永磁体(14)和第二永磁体(15),所述第一永磁体(14)位于铁杆(13)上方,所述第二永磁体(15)位于铁杆(13)下方;所述第一永磁体(14)上方设置分闸线圈(16),所述第二永磁体(15)下方设置合闸线圈(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第一极柱(2)、第二极柱(3)和伸缩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2)的上部和第二极柱(3)的下部分别设置沿竖向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滑动块;还包括第一导电杆(5)、第二导电杆(6)和操动机构,所述第一导电杆(5)通过滑动块与第一极柱(2)连接,所述伸缩缸(4)朝上且输出端与第一导电杆(5)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6)通过滑动块与第二极柱(3)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杆(5)的端部设置竖向的静触头(7),所述第二导电杆(6)的端部设置竖向的动触头(8),所述静触头(7)和动触头(8)相对且均位于灭弧室(9)内;所述操动机构包括安装盒(10)和转盘(11),所述转盘(11)通过连杆(12)与第二导电杆(6)连接,所述连杆(12)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杆(6)的中部铰接,连杆(12)的另一端与转盘(11)的偏心位置铰接;所述转盘(11)的边沿沿径向设置一根铁杆(13),所述铁杆(13)伸入安装盒(10)内,所述安装盒(10)内设置第一永磁体(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鹏罗林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江变电力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