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3597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0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用于通过高精度伺服电机对被测伺服电机的交流伺服系统性能进行st曲线测试,包括两端分别与高精度伺服电机、被测伺服电机连接的联轴器和依次套设在联轴器上的电磁制动器、负载惯量传动件、高精度编码器、扭矩传感器,设置在负载惯量传动件一侧的电磁制动器通过第一联轴节与高精度伺服电机连接,高精度编码器、扭矩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联轴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设置适用于多种被测交流电机的电机安装座,还设置便于调节负载惯量的负载惯量传动件,便于进行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操作简单、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伺服系统性能测试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伺服系统是工业生产设备的重要驱动源之一,是装备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电机的应用场合十分广泛,但是其应用环境也很复杂,有时购买的电机不能保证其能适用于应用场合,并且不能对其控制效果进行测试。若能在电机安装前对电机控制性能和效果进行测试,并调试好电机控制的参数,将会有助于有效地选择合适的电机及配套设备,并会大大加快电机的调试时间和提高性能。在伺服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测试新开发的伺服系统的各项性能曲线。现有的伺服电机测试台,仅通过联轴器将标尺电机与待检测电机连接,并通过扭矩转速传感器测试其扭矩参数、转速参数,无法满足测试伺服系统st曲线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用于伺服系统st曲线的测试,通过负载惯量传动件实现待测伺服电机其不同负载惯量st曲线特征的测试,便于操作。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用于通过高精度伺服电机对被测伺服电机的交流伺服系统性能进行st曲线测试,包括两端分别与高精度伺服电机、被测伺服电机连接的联轴器和依次套设在联轴器上的电磁制动器、负载惯量传动件、高精度编码器、扭矩传感器,设置在负载惯量传动件一侧的电磁制动器通过第一联轴节与高精度伺服电机连接,高精度编码器、扭矩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联轴节。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安装高精度伺服电机或被测伺服电机的电机安装座,电机安装座设置有用于电机轴穿过的中心轴孔和以中心轴孔为中心并设置在电机安装座一侧的十字壁孔;所述高精度伺服电机或被测伺服电机其输出端通过与十字壁孔对接的法兰安装在电机安装座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负载惯量传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同步传动组件和负载惯量盘;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与联轴器轴接的主动带轮、与负载惯量盘轴接的从动带轮、同时连接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传动带和用于安装联轴器及从动带轮的支架。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支架包括对称设置在传动带两侧的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从动带轮通过负载传动轴与设置在支撑板外侧的负载惯量盘同轴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负载惯量盘通过定位卡与负载传动轴限位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负载惯量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负载惯量盘同轴套设在负载传动轴上并通过定位卡限位。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负载惯量传动件还包括辅助传动带传动的辅助带轮,辅助带轮架设在两个支撑板之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包括外罩高精度伺服电机、联轴器、被测伺服电机的防护盖。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防护盖设置有包括空气弹簧的锁定装置。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防护盖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用于伺服系统st曲线的测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2)本技术通过负载惯量传动件,可实现待测伺服电机其不同负载惯量st曲线特征的测试;(3)本技术的电机安装座通过法兰可安装多种型号的电机,实现换电机不换法兰的效果;(4)本技术还设置安全防护用的防护罩,提高测试过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负载惯量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磁制动器,2—负载惯量传动件,201—负载惯量盘,202—主动带轮,203—从动带轮,204—传动带,205—辅助带轮,206—支架,207—定位卡,208—负载传动轴,3—高精度编码器,4—扭矩传感器,5—电机安装座,501—中心轴孔,502—十字壁孔,6—防护盖,001—高精度伺服电机,002—被测伺服电机,003—第一联轴节,004—第二联轴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用于通过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对被测伺服电机002的交流伺服系统性能进行st曲线测试,包括两端分别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被测伺服电机002连接的联轴器和依次套设在联轴器上的电磁制动器1、负载惯量传动件2、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设置在负载惯量传动件2一侧的电磁制动器1通过第一联轴节003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连接,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之间设置有第二联轴节004。所述高精度伺服电机001、电磁制动器1、负载惯量传动件2、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被测伺服电机002通过联轴器依次设置。所述电磁制动器1、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分别设置在负载惯量传动件2两侧且扭矩传感器4设置在联轴器靠近被测伺服电机002一侧。本技术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高精度伺服电机001作为标尺电机对新开发的被测伺服电机002其交流伺服系统性能进行测试。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做各种运动和负载的模拟,如模拟正弦曲线等运动,同时被测伺服电机002也做相同运动,并通过电磁制动器1、负载惯量传动件2、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测试其性能参数。其中,所述电磁制动器1配合负载惯量传动件2,并通过定制不同类型或不同数量的负载惯量盘201,调节被测负载惯量,测试不同负载惯量的st曲线特征。所述高精度编码器3用于测量并记录旋转角度、旋转圈数。所述扭矩传感器4用于测量并记录高精度伺服电机001与被测伺服电机002之间的扭矩。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安装高精度伺服电机001或被测伺服电机002的电机安装座5,电机安装座5设置有用于电机轴穿过的中心轴孔501和以中心轴孔501为中心并设置在电机安装座5一侧的十字壁孔502;所述高精度伺服电机001或被测伺服电机002其输出端通过与十字壁孔502对接的法兰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上。所述电机安装座5与被测伺服电机002可拆卸连接,拆卸或安装被测伺服电机002时,与电机安装座5连接的法兰可以不更换。所述电机安装座5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固定连接或者电机安装座5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安装座5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更换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进行维修、保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用于通过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对被测伺服电机(002)的交流伺服系统性能进行st曲线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分别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被测伺服电机(002)连接的联轴器和依次套设在联轴器上的电磁制动器(1)、负载惯量传动件(2)、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设置在负载惯量传动件(2)一侧的电磁制动器(1)通过第一联轴节(003)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连接,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之间设置有第二联轴节(0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用于通过高精度伺服电机(001)对被测伺服电机(002)的交流伺服系统性能进行st曲线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分别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被测伺服电机(002)连接的联轴器和依次套设在联轴器上的电磁制动器(1)、负载惯量传动件(2)、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设置在负载惯量传动件(2)一侧的电磁制动器(1)通过第一联轴节(003)与高精度伺服电机(001)连接,高精度编码器(3)、扭矩传感器(4)之间设置有第二联轴节(0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高精度伺服电机(001)或被测伺服电机(002)的电机安装座(5),电机安装座(5)设置有用于电机轴穿过的中心轴孔(501)和以中心轴孔(501)为中心并设置在电机安装座(5)一侧的十字壁孔(502);所述高精度伺服电机(001)或被测伺服电机(002)其输出端通过与十字壁孔(502)对接的法兰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惯量传动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同步传动组件和负载惯量盘(201);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与联轴器轴接的主动带轮(202)、与负载惯量盘(201)轴接的从动带轮(203)、同时连接主动带轮(202)与从动带轮(203)的传动带(204)和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乐创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