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0061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7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为主要包括一座体、一主导体及一次导体,其中该座体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于该座体内设有一固定座,于该导接座及固定座上穿设有一导接组件,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套设一导电座,为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而该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导电柱为穿入该导电座内,最后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座的导杆直接碰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以连接外部天线设备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无线通讯技术的飞快进步,行动装置的设计上,如手机,会设一天线接收装置,然而在某些不同环境下则需要再外接一天线设备,而为了连接这类的天线设备,则会在行动装置上装设一同轴连接器,藉此将讯号线插入该同轴连接器后,使得该行动装置与本身的天线接收装置断电,而与外接的天线设备导通。而在已知技术中,如新型专利第M326213号揭露了一种切换接头,如其图1所示,其结构为包括一第一壳体5a,其上具有第一开口51、第二开口52与第三开口53,前述结构为通往一开设于第一壳体5a内的容置空间50,而该结构另包括一第一主导体1a,该第一主导体1a为位于容置空间50内,且其一端朝向第一开口51,其另一端朝向第二开口52,又,该结构的一次导体2则位于并穿过第三开口53到达容置空间50内,其中次导体2与第一主导体1a并不直接接触,是透过一第一移动导体3a与第一主导体1a电连接,使第一主导体1a与次导体2各自连接的电子组件得以透过第一移动导体3a电连接,而为了确保使前述结构电性连结,在第一移动导体3a上则更形成一底缘3a0,为以朝向次导体2的方向延伸以更加确实的与次导体2接触,最后,在第一移动导体3a与第一主导体1a的间设有一弹性组件30,对第一移动导体3a使予一弹力使的常与次导体2保持接触,若第一壳体5a为金属制,则在第一壳体5a与次导体2的间则设有一第二绝缘体53’,同理在第一壳体5a与第一主导体1a的间则有一第一绝缘体51’,以免有不当的电回路产生。在本案中,该第一绝缘体51’为以紧配方式组合于第一壳体5a的第一开口51内,这样的结构,在长期使用下经过插头6a多次插拔后,绝缘体51’很容易发生自壳体5a第一开口51内脱落或松动,将会使得内部的主导体1a与次导体2或者插入的插头6a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用以主导体被稳定固定在座体内,即便外接接头多次插拔,也不会使主绝缘座及主导体发生脱落或动摇等问题,大幅延长同轴连接器之使用寿命。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同轴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一座体,其内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与该通口及连接栓走向相垂直的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该连接栓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以限制该导接座位置以防向外滑出,于该导接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抵掣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为设于该座体内,以限制该弹性组件的活动空间,于该座体内为设有一导接组件,用以导接外接接头内部的同轴线,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导电座,其位置恰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于该导电座外露于该固定座外的座体上穿设一弹簧;一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主导体的导电柱为自通口向连接栓方向穿入,该导电柱为穿设该弹簧后穿入该导电座内,另该主导体的一端上设有一绝缘座,于该绝缘座的内一端则向外延伸一凹座,于该凹座的另一端再延伸一连接端;及一次导体,为设于一绝缘座内,用以对应连接该座体的上通口,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次导体进入座体后,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座的导杆直接碰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接座的一端端口为与该连接栓端口平行并形成一定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固定座为为一绝缘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接座及固定座内为分别具有一贯穿座体的穿槽及通槽,该导接组件为穿设于该穿槽及通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电座为呈中空柱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主导体为为柱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座体与该连接栓间更具有一绝缘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通口外周缘上更设有一圆形凸板,该凸板内板面上设有螺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绝缘座外周面上更设有螺纹,为用以该凸板旋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连接栓的外周面上更设有螺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凹座上更具有一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用以设置该次导体的绝缘座上更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为用以与该上通口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绝缘座为呈圆形座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于该绝缘座的顶部位置为向外延伸一管体,为用以连接另一外接接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管体为具有一破孔,该次导体为具有另一导电端,该导电端为外露于该破孔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结构改良,用以主导体被稳定固定在座体内,即便外接接头多次插拔,也不会使主绝缘座及主导体发生脱落或动摇等问题,大幅延长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完成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中标示:1-同轴连接器;11-座体;111-贯通槽;112-通口;113-连接栓;114-上通口;115-凸板;116-绝缘板;117-定位槽;118-卡座;12-主导体;121-导电柱;122-绝缘座;123-凹座;124-凹槽;125-连接端;13-次导体;131-导接端;132-导电端;14-导接座;141-穿槽;142-管体;143-破孔;15-弹性组件;16-固定座;161-通槽;17-导接组件;18-导电座;181-导杆;19-弹簧;22-绝缘座;221-穿孔;222-管体;223-破孔;30-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为一单出线的同轴连接器;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1,为用以提供一外接接头插入作导电性连接,该同轴连接器1主要为主要包括一座体11、一主导体12及一次导体13所组成,其中该座体11内部形成一水平向贯通槽111,该贯通槽11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112及一连接栓113,另在与该通口112及连接栓113走向相垂直的座体11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114,该通口112的周围上为向外延伸一圆形凸板115,该凸板115内板面上设有螺纹,而该连接栓113为呈圆柱状向外延伸,于该连接栓113与座体11间更设有一绝缘板116,其外周面上设有螺纹,用以提供外接接头与该同轴连接器1接入导通,又该连接栓113内更设有一导接座14,如图2的组合结构剖视图所示,该导接座14的一端端口为与该连接栓113端口平行并形成一定位槽117,该连接栓113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118,以限制该导接座14位置以防向外滑出,该导接座14内为具有一贯穿座体的穿槽141,于该导接座14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15,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15为为弹簧,该弹性组件15为抵掣一固定座16,该固定座16为设于该座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其内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与该通口及连接栓走向相垂直的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该连接栓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以限制该导接座位置以防向外滑出,于该导接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抵掣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为设于该座体内,以限制该弹性组件的活动空间,于该座体内为设有一导接组件,用以导接外接接头内部的同轴线,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导电座,其位置恰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于该导电座外露于该固定座外的座体上穿设一弹簧;一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主导体的导电柱为自通口向连接栓方向穿入,该导电柱为穿设该弹簧后穿入该导电座内,另该主导体的一端上设有一绝缘座,于该绝缘座的内一端则向外延伸一凹座,于该凹座的另一端再延伸一连接端;及一次导体,为设于一绝缘座内,用以对应连接该座体的上通口,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次导体进入座体后,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座的导杆直接碰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其内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与该通口及连接栓走向相垂直的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该连接栓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以限制该导接座位置以防向外滑出,于该导接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抵掣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为设于该座体内,以限制该弹性组件的活动空间,于该座体内为设有一导接组件,用以导接外接接头内部的同轴线,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导电座,其位置恰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于该导电座外露于该固定座外的座体上穿设一弹簧;一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主导体的导电柱为自通口向连接栓方向穿入,该导电柱为穿设该弹簧后穿入该导电座内,另该主导体的一端上设有一绝缘座,于该绝缘座的内一端则向外延伸一凹座,于该凹座的另一端再延伸一连接端;及一次导体,为设于一绝缘座内,用以对应连接该座体的上通口,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次导体进入座体后,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绍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史密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