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岫麟专利>正文

太阳热能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2017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其包括核心层、套管及多个支撑鳍片。核心层包括吸热板及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套管套设于核心层外以罩覆吸热板以及隔热板。套管为一体成型。支撑鳍片设置于套管内并承靠于核心层与套管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源收集器,尤其涉及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抬头,节能减碳的概念逐渐受众人所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发展的重点。再生能源当中,由于太阳光随处可得,且不像其他能源会对地球产生污染(如:石化能源、核能),因此,可将太阳光转换成热能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已被广泛应用且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太阳热能收集器若可具有大面积的照光面积,便可产生相对大量且可供使用的热能。因此有许多厂商希冀将“绿能建筑”的概念融入太阳热能收集器中,即在建筑物曝晒太阳最多之处铺设太阳热能收集器,藉以利用太阳热能收集器所产生的热能来弥补建筑物内所耗费的热能,例如生活用热水以及供暖等。然而,目前的太阳热能收集器的体积及厚度仍十分庞大,且重量也十分笨重而不易与建筑物整合。此外,太阳热能收集器的外观也较单调而无变化,因此限制了太阳热能收集器在建筑一体化太阳热能(buildingintegratedsolarthermal,简称:BIST)领域的应用及设计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其重量较轻,整体厚度较小,风阻也相对较小,结构刚性较佳,且具有可客制化的外观,因而适用于建筑物上,以作为建筑物的附加结构之用。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包括核心层、套管及多个支撑鳍片。核心层包括吸热板及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套管套设于核心层外以罩覆吸热板以及隔热板。套管为一体成型。支撑鳍片设置于套管内并承靠于核心层与套管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核心层还包括连接管,连接并罩覆吸热板以及隔热板的一侧,以连通太阳热能收集器的热收集流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热板的数量为多个。隔热板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各吸热板的相对两端。隔热板的第二板体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对应吸热板的第一板体。任两相邻的第二板体以其对应的第二卡合部相连接。各吸热板的第一卡合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扣合,以将吸热板彼此相邻地扣合于隔热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为弧形板体,且第一板体与对应的第二板体的弧形方向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支撑鳍片包括支撑部以及框围部。支撑部承靠于核心层与套管之间。框围部连接支撑部而延伸包覆至少部分吸热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为非玻璃套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为塑胶套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包括吸热侧以及隔热侧。吸热侧罩覆吸热板。隔热侧罩覆隔热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还包括隔热层,设置于隔热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还包括发光槽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发光槽设置于隔热侧并沿套管的轴向延伸。各发光元件设置于发光槽的侧壁以提供光线,且光线在隔热侧内传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还包括柔光层,设置于隔热侧,以散射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管还包括反射内衬,设置于套管的隔热侧面向隔热板的内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热能收集器还包括外壳,罩覆于套管的隔热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的外表面具有金属纹理图案或木材纹理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的外表面具有镂空图案或凹刻图案。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包括核心层、套管、多个支撑鳍片、反射内衬以及外壳,其中,核心层的吸热板与隔热板彼此扣合,且两者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如此,太阳光的热能即可通过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的吸热板而有效传导至热收集流道内的热传导液体,并利用隔热板良好的隔热特性来有效防止热能散失。并且,套管一体成型地套设于核心层上,故其整体的结构强度较高。此外,套管是由非玻璃材质所构成,故其质量较轻且耐冲击力较高。支撑鳍片承靠于核心层与套管之间,以将核心层所承受的应力连续地传递至套管,进一步增强太阳热能收集器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可在隔热侧设置发光槽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于发光槽的侧壁,以提供光线,使光线由隔热侧的侧向入光而在隔热侧内传播。因此,太阳热能收集器在作为建筑物附加结构时,其面向建筑物室内的隔热侧即可透出各种颜色的光线,增加视觉上的装饰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热能收集器还可依住户的喜好而搭配不同材质、颜色、图案的外壳,并经由外壳的镂空图案将隔热侧的光线透出,因而大幅增加太阳热能收集器的装饰性及可变性。同时,太阳热能收集器面向室外的外观侧(也就是太阳热能收集器的吸热侧)仍可与其他建筑物一样具有统一且整齐的外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热能收集器不仅可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以加热建筑物的生活用水或是作为建筑物的供暖来源,并可对建筑物有降温效果,还可在面向住户的隔热侧设计各种装饰性的变化,增加太阳热能收集器的外观可变性及设计弹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太阳热能收集器的另一角度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太阳热能收集器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图1的太阳热能收集器的核心层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的太阳热能收集器的构件分解侧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的套管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应用于建筑物的情境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应用于建筑物的情境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应用于建筑物的情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建筑物附加结构;100:太阳热能收集器;110:核心层;112:吸热板;112a:第一板体;112b:第一卡合部;112c:延伸段;112d:勾合段;114:隔热板;114a:第二板体;114b:第二卡合部;114c:延伸槽;114d:勾合槽;116:连接管;118:填充物;120:套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阳热能收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层,包括: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以及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与该些第二卡合部嵌合,且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该热收集流道;套管,套设于该核心层外以罩覆该吸热板以及该隔热板,该套管为一体成型;以及多个支撑鳍片,设置于该套管内并承靠于该核心层与该套管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层,包括:
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
部;以及
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
部,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与该些第二卡合部嵌合,且该第一板体与该第
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
该热收集流道;
套管,套设于该核心层外以罩覆该吸热板以及该隔热板,该套管为一体
成型;以及
多个支撑鳍片,设置于该套管内并承靠于该核心层与该套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核心层还包
括连接管,连接并罩覆该吸热板以及该隔热板的一侧,以连通太阳热能收集
器的热收集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板的数
量为多个,该隔热板的数量为一个,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各该吸热板
的相对两端,该隔热板的第二板体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对应该些吸热板的第
一板体,任两相邻的第二板体以其对应的第二卡合部相连接,各该吸热板的
第一卡合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扣合,以将该些吸热板彼此相邻地扣合
于该隔热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以
及该第二板体为弧形板体,且该第一板体与对应的第二板体的弧形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各该支撑鳍片
包括支撑部以及框围部,该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岫麟陈瑜尧
申请(专利权)人:彭岫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