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2777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1‑27份、榕树叶19‑26份、倒根野苏17‑22份、五月茶15‑21份、枳壳16‑22份、芡实9‑15份、枸杞子13‑18份、绞股蓝12‑16份、荠菜6‑13份、肉豆蔻10‑16份、生姜9‑15份和甘草5‑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具有健脾养胃化湿,益气燥湿消食之功效,治疗慢性肠炎具有显著疗效。经临床实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患者治愈后经6个月观察期后无复发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现代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等功能紊乱、障碍,使分泌量增加,食物不能被完全分解,吸收量减少,肠蠕动加快,最终导致粪质稀薄和排便次数增多。肠黏膜病理改变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水杨酸盐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对该病进行消炎、止血、止泻治疗,其中柳氮磺胺吡啶被认为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但单纯应用疗效不理想、易复发。在中医学上,慢性肠炎是“泄泻”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脾胃和大、小肠等,并同时与肝、肾相关。这是因为脾主运化,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患者常常因脾虚湿盛,长期运化失职,阴阳失调所致。治疗时宜注重健脾益气和固本止泻,使得阳气得升,浊阴得降,则治愈。中国专利申请201010278766.8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是由干姜10-15份,毛姜4-12份,黄芪20-40份,当归10-15份,赤石脂15-25份,白术15-25份按一定量制备而成,该专利技术中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但是该中药药理、药效都不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具有健脾养胃化湿,益气燥湿消食之功效,治疗慢性肠炎具有显著疗效。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使用。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相应的制造工艺将该中药制剂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方便易用的制剂。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1-27份、榕树叶19-26份、倒根野苏17-22份、五月茶15-21份、枳壳16-22份、芡实9-15份、枸杞子13-18份、绞股蓝12-16份、荠菜6-13份、肉豆蔻10-16份、生姜9-15份和甘草5-13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1份、榕树叶19份、倒根野苏17份、五月茶15份、枳壳16份、芡实9份、枸杞子13份、绞股蓝12份、荠菜6份、肉豆蔻10份、生姜9份和甘草5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7份、榕树叶26份、倒根野苏22份、五月茶21份、枳壳22份、芡实15份、枸杞子18份、绞股蓝16份、荠菜13份、肉豆蔻16份、生姜15份和甘草13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份24、榕树叶份22、倒根野苏19份、五月茶18份、枳壳18份、芡实12份、枸杞子15份、绞股蓝14份、荠菜11份、肉豆蔻13份、生姜12份和甘草9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为胶囊剂、片剂、散剂、口服液、颗粒剂或丸剂。相应地,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S1、将艾叶、榕树叶、倒根野苏、五月茶、枳壳、芡实、枸杞子、绞股蓝、荠菜、肉豆蔻、生姜和甘草分别去杂质,洗净,烘干,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粗粉8-11倍纯化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干燥,将滤液浓缩成55-65℃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水提浓缩液;S2、将S1得到的水提浓缩液浓缩至60-70℃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25-1.36,即为中药浸膏;S3、将步骤S2得到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制成成品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所用组分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榕树叶: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叶片;味淡,性凉;活血散瘀,解热理湿。倒根野苏: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散的全草或叶;味苦,性凉;健胃消食,清热解毒。五月茶:为大戟科五月茶,以根、叶入药;味酸,性温;归肺、肾经;健脾,生津,活血,解毒。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以根状茎入药;味苦,性寒;归肺、脾、肾经;清热,补虚,解毒。荠菜: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肉豆蔻: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专利技术中药的组方分析:依据中医对具有消炎止痛功效的辨证和中药材的配伍理论,结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合理科学的搭配各味药材,形成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本专利技术组方是以艾叶为君药,散寒止痛,通经活络;以榕树叶、倒根野苏和五月茶为臣药,健胃健脾,清热解毒,消食生津;以枳壳、芡实、枸杞子、绞股蓝和荠菜为佐药,理气宽中,益肾固精,补脾止泻,行滞消胀;以肉豆蔻、生姜和甘草为使药,温中行气,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诸药配合,协同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健脾养胃化湿,益气燥湿消食的功效,适用慢性肠炎的患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肠炎小鼠结肠匀浆中炎症介质IL-6、IL-13的浓度。2、与当前治疗慢性肠炎的化学治疗药物相比,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为天然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显著降低,且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作用全面,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有效地解决了慢性肠炎的发病根源,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还具有配伍科学、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代表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发挥良好作用的技术。然而,在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1‑27份、榕树叶19‑26份、倒根野苏17‑22份、五月茶15‑21份、枳壳16‑22份、芡实9‑15份、枸杞子13‑18份、绞股蓝12‑16份、荠菜6‑13份、肉豆蔻10‑16份、生姜9‑15份和甘草5‑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
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21-27份、榕树叶19-26份、倒根野苏17-22份、五月茶15-21份、枳壳16-22份、
芡实9-15份、枸杞子13-18份、绞股蓝12-16份、荠菜6-13份、肉豆蔻10-16份、生姜9-15
份和甘草5-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
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21份、榕树叶19份、倒根野苏17份、五月茶15份、枳壳16份、芡实9份、枸杞
子13份、绞股蓝12份、荠菜6份、肉豆蔻10份、生姜9份和甘草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
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27份、榕树叶26份、倒根野苏22份、五月茶21份、枳壳22份、芡实15份、枸
杞子18份、绞股蓝16份、荠菜13份、肉豆蔻16份、生姜15份和甘草13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飞刘宇坤吴国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