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76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扶梯系在利用原设自动扶梯本体框设置新自动扶梯时,通过在跨接于上下楼层、呈倾斜设置的原设自动扶梯本体框上,把倾斜角大于此原设本体框倾斜角的新设自动扶梯本体框在其上组装,将扶手驱动装置设置在原设本体框的上方位置,形成扶手驱动装置不被双重本体框覆盖的结构,具有能够容易对扶手驱动装置进行维护检修作业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原设自动扶梯的本体框上组装新设自动扶梯构成的自动扶梯。众所周知,在需要以外观、安全、控制性能优良的新设自动扶梯取代原设自动扶梯的场合,已有利用原设自动扶梯的本体框设置新设自动扶梯的技术,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8-152782号公报、特开昭58-152779号公报所揭示。上述传统技术虽然无需对设置自动扶梯的建筑物进行大幅度改造而便于安设。但是,由于构成驱动移动扶手的扶手驱动装置是由新设本体框侧框与原设本体框侧框的双重侧框覆盖的结构,故在对此扶手驱动装置进行维护检修时不能从双重本体框的外侧进行作业。因此,必需将防护裙卸下,从新设本体框内侧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维护检修作业,使作业极为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不仅可利用原设自动扶梯本体框进行设置,且能容易对扶手驱动装置进行维护检修作业的自动扶梯。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安装性能优良的自动扶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自动扶梯,由在跨接于上下楼层、呈倾斜设置的原设自动扶梯的本体框上组装新设自动扶梯构成,使所述新设自动扶梯本体框的倾斜角大于上述原设本体框倾斜角。根据上述结构,能将扶手驱动装置设置在伸出在原设本体框上方的新设本体框上,其结果,在进行扶手驱动装置的维护检修时,原设本体框不对此作业构成妨碍,能从新设本体框内侧与外侧容易地进行维护检修作业。此外,通过使新设本体框倾斜角大于原设本体框倾斜角而使新设自动扶梯的全长缩短,其结果,在进行新设本体框组装时,无需对原设本体框进行较大改造,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对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自动扶梯的外形侧视图,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为图1的扶手驱动装置的放大主视图,图4为表示原来本体框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表示原设本体框与新设本体框的关系的局部主视纵剖视图。以下用图1-5所示自动扶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扶梯。原来自动扶梯的原设本体框1由倾斜跨设在建筑屋内的下层楼板F1与上层楼板F2间、使与下层楼板F1连成水平的第1下部水平部2和与上层楼板F2连成水平的第1上部水平部3相连的第1倾斜部4构成,且将原来自动扶梯的组成构件几乎全折去。在此原设本体框1的第1下部水平部2与第1上部水平部3的端部上设置接合构件2E、3E,将这些构件连接架设在下层楼板F1与上层楼板F2的建筑物梁5、6上。此外,除了特殊用途的自动扶梯以外,原设本体框1的第1倾斜部4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一般为30°。用左右一对侧框7A、7B以及在下部将该一对侧框连接的底边部件8将上述原设本体框1的剖面形状形成内横宽W1、深h1的大致U形,构成新设自动扶梯的容纳空间。上述侧框7A、7B分别用上边部件9a、位于下方与此上边构件9a隔开间距相对的下边部件9b以及连接这些上边部件9a与下边部件9b的纵向部件9c构成。此外,上述原设本体框1为在其纵向中间部X处用螺栓10连接的分体结构。另外新设自动扶梯的新设本体框11与原设本体框1相同,由使与下层楼板F1水平相连的第1下部水平部12与上层楼板F2水平相连的第2上部水平部13、以及与这些相连的第2倾斜部14构成。并且,将上述新设本体框11的第2倾斜部14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θ2设定为35°。此外,分别使第2下部水平部12与第2上部水平部13容纳于原设本体框1的第1下部水平部2与第1上部水平部3内,且与下层楼板F1及上层楼板F2水平相连。但是,由于成为第2倾斜部14的倾斜角θ2比第1倾斜部4的倾斜角θ1有更大的坡度,故使新设本体框11的第2水平部13从原设本体框1的第1倾斜部4的一侧伸出。上述新设本体框11的剖面形状由左右一对侧框15A、15B,在下部和中部将该一对侧框连接的底边构件16以及横向部件17构成。上述侧框15A、15B分别由上边部件18a、与此上边构件18a隔开间隔相对、位于下方的下边构件18b以及连接上边部件18a与下边构件18b的纵向部件18c构成。此外,上述新设本体框1为在纵向中间部Y用适当连接件进行连接的分体结构。用上述新设本体框11形成外横宽W2、深h2的剖面大致为U形的新设部件的容纳空间。在上述新设本体框11的第2下部水平部12与第2倾斜部14以及第2上部水平部13上将横宽W3的多块阶梯踏板19连接成环状。分别将前轮20与后轮21旋转支承在这些阶梯踏板19上,构成前轮20与后轮21能在设于上述新设本体框11上的支承部件23、固定于上述横向部件17上的导轨24、25上行走。在导轨24、25的往路侧将连成环状的阶梯踏板19按照大致沿上述新设本体框11的第2下部水平部12-第2倾斜部14-第2上部水平部13进行敷设,形成下部水平区间一凹曲线区间-倾斜区间-凸曲线区间-上部水平区间,将返路也敷设形成大致相同的区间。另外,在沿上述踏板阶梯19的敷设方向的两侧配置一对栏杆26。此栏杆26由通过支承部件27将下部支承在上述新设本体框11的上边部件18a上、例如由玻璃板等构成的栏杆板28将此栏杆板28的周缘作为往路侧、可移动地被导向的移动扶手29、将上述阶梯19与栏杆板28的下部间覆盖的内盖板30和防护裙31以及将栏杆板28的下部外侧覆盖的外盖板32构成。此外,33为设于纵向部件18c上、固定防护裙31用的支承构件。将上述栏杆28的周缘作为往路侧的移动扶手29的返路侧由在上述栏杆板28的下方、固定于上述纵向构件18c上的导向件34进行导向。如图1所示,把上述移动扶手29往移动用的扶手驱动装置35配置在新设本体框11的第2上部水平部13的与上述原设本体框1的第1倾斜部4的上部面对面的位置上。在图1的Ⅱ-Ⅱ线部,如图2所示,原设框体1的第1倾斜部4与新设框体11的第2倾斜部14的高低差为h3,然而,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上侧存在更大的高低差h4,将上述扶手驱动装置35设置在此高低差h4为最大的位置,换句话说,将其设置在两个上边部件9a、18a的夹角部的最大开口部附近。扶手驱动装35由支承于侧框15A、15B的纵向部件18c或上边部件18a、从设于上边部件18a上的缺口部18d跨越、垂直设置的支承框36、旋转支承在设于支承框36的下部的固定轴37上、呈一体旋转的第1链轮38和第2链轮39、分别旋转支承在设于上述支承框36的上部的多个固定轴40上、呈一体旋转的第3链轮41与驱动辊42,固定在上述支承框36的固定轴37、40间的纵轴43、由此纵轴43引导、仅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框44、旋转支承在与此可动框44的上述驱动滚42面对面位置上自由旋转、在与上述驱动辊42间夹压上述移动扶手29的返路侧的从动辊45以及卷架在从动辊45和上述第2链轮39与第3链轮41间的链条46构成。并且,这样构成的扶手驱动装置35的动力通过将来自设于新设框体11的上部水平部13内的未图示驱动机构的驱动链条47卷挂在上述第1链轮38上而获得。就是因来自驱动链条47的动力进行旋转的第1链轮38使第2链轮39旋转,第2链轮39的旋转通过链条46使第3链轮41旋转,通过与第3链轮41同轴的驱动辊42旋转,使由此驱动辊42与从动辊45夹压的移动扶手29沿旋转方向移动。如上所述,在将新设自动扶梯的主要组成构件容纳在原设本体框1内后,将侧部外装板48安装在上述侧框7A、7B的外侧上,使上部延伸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通过在跨接于上下楼层、呈倾斜设置的原设自动扶梯的本体框上组装新设自动扶梯构成,其特征在于使新设自动扶梯的本体框的倾斜角大于上述原设本体框的倾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忠一高桥龙彦宇津宫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