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胶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5531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背光源胶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背光源胶铁结构包括背板,背板具有底板和多个折边,底板与折边的弯折处交接处设有多个凹陷部,各凹陷部设有连接孔和挡面;胶框,胶框包括具有一体式结构的胶框本体、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体、与凹陷部一一对应的挡体,其中:胶框本体位于背光组件容纳槽内:每一个挡体位于其对应的凹陷部内且与凹陷部底部具有的挡面相抵以与凹陷部卡接;胶框上的挡体、连接体、胶框本体与背板上的凹陷部和连接孔形成嵌套式结构,在背光源产品组装过程中无需一一扣合,且拆卸时不易变形,提高了背光源产品的生产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胶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产品薄型化和高屏占比的发展趋势,市场对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对液晶屏背光源的品质需求也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液晶显示市场需求量增加,随之所需求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数量也逐年攀升。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此类数码产品的尺寸范围的背光源的常见连接结构为:背板与框架之间设有卡合点,背板与框架通过卡合点连接。因通常卡合点数量在13-15个左右,该连接结构在组装过程中,一一卡合的方式组装效率低下,且在背光源拆卸维修过程中,因框架料厚度薄或者背板材质软,易造成背光源外观变形。因此,现有背光源产品的连接结构降低了背光源产品的生产良品率,且增加了产品的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胶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可提高背光源产品中背板与胶框的结合性能,从而提高了背光源产品的组装效率和拆卸效率,降低了背光源产品在组装和维修中的产品不良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源胶铁结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底板和多个折边以形成背光组件容纳槽,所述底板与所述折边的交接处设有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开口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各凹陷部设有连通所述凹陷部和背光组件容纳槽的连接孔,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位于连接孔的周边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挡面,所述挡面的朝向为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一侧;胶框,包括胶框本体、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体以及与所述凹陷部一一对应的挡体;所述胶框本体、连接体以及挡体具有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胶框本体位于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内;每一个所述连接体穿过其对应的所述连接孔;每一个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的挡体位于其对应的凹陷部,并且与所述凹陷部底部的挡面相抵,从而与所述凹陷部卡接。该背光源胶铁结构中,胶框上的挡体、连接体、胶框本体与背板上的凹陷部和连接孔形成嵌套式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卡合结构连接的背光源胶铁结构,该背光源胶铁结构中的背板与胶框之间的结合力更大,在背光源产品组装过程中无需一一扣合,且拆卸时不易变形,提尚了背光源广品的生广良品率。优选地,所述背板中,所述底板与所述折边设有的凹陷部的数量为13-15个。优选地,所述凹陷部为矩形槽结构,且其长边方向和其所在折边的延伸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或沿背离所述凹陷部底面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梯形。优选地,沿垂直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的方向,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背离所述凹陷部的一侧与所述胶框本体的距离为0.5-l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上述的背光源胶铁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背光源胶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所述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底板和多个折边以形成背光组件容纳槽,所述底板与所述折边的交接处设有多个开口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的凹陷部,各凹陷部设有连通所述凹陷部和背光组件容纳槽的连接孔,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位于连接孔的周边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朝向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一侧的挡面;形成所述胶框,所述胶框包括胶框本体和形成于所述胶框本体上、且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延伸部;将所述胶框本体放置入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内,并使每个所述延伸部穿过其对应的连接孔;对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连接孔伸至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外的部位进行加热变形处理,形成所述挡体和连接体。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背光源胶铁结构中,胶框上的挡体、连接体、胶框本体与背板上的凹槽和连接孔形成嵌套式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卡合结构连接的背光源胶铁结构,该背光源胶铁结构中的背板与胶框之间的结合力更大,且在背光源产品制备中无需一一扣合,且拆卸时不易变形,提高了背光源产品的生产良品率。优选地,对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连接孔伸至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外的部位进行加热变形处理,形成所述挡体和连接体具体包括:采用加热装置对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连接孔伸至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外的部位进行加热、并使其软化;使所述延伸部已软化的部分沿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连接孔的周边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相抵,形成所述挡体;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连接孔内未变形的部分形成所述连接体。进一步地,所述挡体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折边平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源胶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图1中所示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B方向的背板的结构侧示意图;图3是图2b中所示的C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将胶框与背板配合连接后的胶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所示装配结构沿图4所示的剖切面D剖开后的剖视图;图1是在图4所示结构上采用加热装置对延伸部进行加热时的示意图;图8是在图5所示结构中沿图5所示的剖切面E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源胶铁结构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步骤S104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0,背板;11,底板; 12,折边;13,凹陷部;14,背光组件容纳槽;131,连接孔;132,挡面;20,胶框;21,胶框本体;22,连接体;23,挡体;24,延伸部;30,加热装置;31,加热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胶铁结构,包括:背板10,参见图2a,背板10具有底板11和折边12,底板11和折边12所围成的区域形成背光组件容纳槽14,以用于安装背光源等背光组件,其他实施方式中,折边12也可采用由四个平面依次首位相连围成的折边结构;参见图2b,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垂直于底板11的B方向的视图,底板11与折边12的交接处设有多个开口背离背光组件容纳槽14的凹陷部13,其中C区域是其中一个凹陷部。参见图3,图3为图2b中所示的C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凹陷部13设有连通凹陷部13和背光组件容纳槽14的连接孔131,且凹陷部13的底部位于连接孔131的周边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挡面132,挡面132的朝向方向背离背光组件容纳槽14 一侧;实际生产中,背板10可采用冲压方法制备。胶框20,结合图5、图8,其中图5为图1中所示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5中所示结构沿图5中所示剖切面E剖开后的剖面视图,胶框20包括胶框本体21、与连接孔131——对应的连接体22、与凹陷部13——对应的挡体23,胶框本体21、连接体22以及挡体23具有一体式结构,其中:胶框本体21位于背光组件容纳槽14内:每一个连接体22穿过其对应的连接孔131 ;每一个挡体23位于其对应的凹陷部13内,且与凹陷部13底部具有的挡面132相抵,以与凹陷部13卡接。实际生产中,胶框20可采用注塑方法制备,且凹陷部13除可设置于底板11与折边12的交接处之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于底板11上的其他位置,以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底板和多个折边以形成背光组件容纳槽,所述底板与所述折边的交接处设有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开口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各凹陷部设有连通所述凹陷部和背光组件容纳槽的连接孔,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位于连接孔的周边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挡面,所述挡面的朝向为背离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一侧;胶框,包括胶框本体、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体以及与所述凹陷部一一对应的挡体;所述胶框本体、连接体以及挡体具有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胶框本体位于所述背光组件容纳槽内;每一个所述连接体穿过其对应的所述连接孔;每一个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的挡体位于其对应的凹陷部,并且与所述凹陷部底部的挡面相抵,从而与所述凹陷部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继泰张启平孙文波刘同敏王兴张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