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117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包括DC-DC升压电路和全桥电路、变压电路、MCU电路模块、全桥驱动电路以及电流取样电路;变压电路用于根据蓄电池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并将第一电压信号发送至MCU电路模块,将第二电压信号发送至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以使MCU电路模块、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工作;电流取样电路,用于根据全桥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至MCU电路模块;MCU电路模块,用于根据电流取样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通过全桥驱动电路控制全桥电路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率高、成本低,并且具有智能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智能车载逆变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车载逆变器作为常备汽车用品,是一种在移动过程中使用的电源转换器,它利用车身的蓄电池作为电源,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和市电相同的AC220V交流电,方便人们外出工作或旅游时使用一些电器的需要。现在市面上的逆变器有各式各样的,一种是不具有工频变压器的,其先将电压升高,再进行逆变,但这种做法由于输入和输出没有隔离,对整个系统的绝缘、系统接地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不利;一种是直接进行逆变输出,与第一种逆变器相比必须要有较高的串联电压,所以要求逆变器功率相对较大,容易引入直流分量,因此要增加对输出直流分量的检测以防直流分量注入电网,如此便增加了成本;一种是带高频变压器隔离,先逆变升压后进行整流处理,再逆变输出的逆变器,其缺点也是输出要加直流分量检测,控制直流分量以避免注入电网,由于受高频变压器磁芯等影响只能用于小型逆变器的使用;还有一种逆变器是采用先逆变再升压,最后隔离输出的方式,由于在相对较低的直流电压下逆变,开关损耗以及通态损耗较高,加之工频变压器的损耗使得逆变器整体效率较低,最高仅约为96%。以上几种逆变器均具有不同的缺陷,不能更好的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其效率高、成本低,并且具有智能保护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智能车载逆变器,包括DC-DC升压电路、全桥电路、变压电路、MCU电路模块、全桥驱动电路以及电流取样电路;所述DC-DC升压电路、全桥驱动电路、变压电路和电流取样电路均与全桥电路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电流取样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均与MCU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变压电路还与全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DC-DC升压电路,用于将来自蓄电池的直流电压信号升压后发送至全桥电路;所述全桥电路,用于根据DC-DC升压电路升压后的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交流电压信号至用电器;所述变压电路用于根据蓄电池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并将第一电压信号发送至MCU电路模块,将第二电压信号发送至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以使MCU电路模块、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工作;所述电流取样电路,用于根据全桥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至MCU电路模块;所述MCU电路模块,用于根据电流取样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通过全桥驱动电路控制全桥电路的工作状态。优选的,所述智能车载逆变器还包括感温模块,所述变压电路,用于将第一电压信号发送至感温模块以使感温模块工作;所述感温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至MCU电路模块;所述MCU电路模块,用于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全桥驱动电路驱动全桥电路的工作状态。优选的,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容Cl ;所述电阻Rl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l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2的漏极均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半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lO和电容C2 ;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4的漏极均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流取样电路;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均与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均与变压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l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3的漏极均与DC-DC升压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lO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均与全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4的漏极均与用电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全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l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ll和三极管Q12 ;所述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ll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l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ll的集电极和电阻R13的一端均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电阻R15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还均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三极管Q13和三极管Q14 ;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和电阻R18的一端均与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电阻R20和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lO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6的负极还均与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均与MCU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8的另一端均与变压电路连接。优选的,所述用电器为灯泡。优选的,第一电压信号为5V。优选的,第二电压信号为12V。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对全桥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采样,根据采样的电流信号控制全桥电路的开闭,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并根据全桥驱动电路和全桥电路共同组合实现对输出电流波形的修正,使得效率更高;通过感温模块实现对逆变器线路的智能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的电路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MCU电路模块、电流取样电路、感温模块的模块图;其中,1、蓄电池;2、DC-DC升压电路;3、全桥电路;4、用电器;5、变压电路;6、MCU电路模块;7、全桥驱动电路;8、电流取样电路;9、感温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包括DC-DC升压电路2和全桥电路3 ;DC_DC升压电路2,用于将来自蓄电池I的直流电压信号升压后发送至全桥电路3 ;全桥电路3,用于根据DC-DC升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升压电路、全桥电路、变压电路、MCU电路模块、全桥驱动电路以及电流取样电路;所述DC‑DC升压电路、全桥驱动电路、变压电路和电流取样电路均与全桥电路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电流取样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均与MCU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变压电路还与全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DC‑DC升压电路,用于将来自蓄电池的直流电压信号升压后发送至全桥电路;所述全桥电路,用于根据DC‑DC升压电路升压后的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交流电压信号至用电器;所述变压电路用于根据蓄电池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并将第一电压信号发送至MCU电路模块,将第二电压信号发送至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以使MCU电路模块、全桥电路和全桥驱动电路工作;所述电流取样电路,用于根据全桥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至MCU电路模块;所述MCU电路模块,用于根据电流取样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通过全桥驱动电路控制全桥电路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明建曾宪峰邹家泳郭捷丰胡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索尔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