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820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锅,包括锅体、放置在锅体上的蒸格、以及盖合在蒸格上的锅盖,所述蒸格包括与锅体接触配合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下方的下盛物部,所述蒸格在位于支撑部上方向上延伸设有上盛物部,该上盛物部与下盛物部相连通,所述锅盖盖合在上盛物部的上端开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锅体上设置蒸格,从而实现既能用于炒菜,又能用于蒸煮的多种功能;同时,其蒸格在支撑部的上方和下方同时设有相连通的盛物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蒸食物时,能盛放的食物量更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炊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炒、蒸、以及煮三用的多功能锅
技术介绍
锅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烹饪食物的必不可少的厨房炊具。传统的锅具主要针对单一的用途而设计,如炒锅,主要用于炒菜,其结构由弧形锅体以及手柄组成;如煮锅,主要用于煮饭等,其结构由锅体以及锅盖组成;再如蒸锅,主要用于食物加热等,其结构由锅体、锅盖以及开设有气孔的蒸格组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锅具的功能、外观等有着更高的要求。锅具制造发展到现在,在使用功能、外观样式等方面都有着多种多样的改进。例如,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201420338005.0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锅,该多功能锅包括锅体和把手,所述锅体内配合设有置物架,置物架上端设有锅盖,所述把手与锅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可相互转动配合开合的两块挡板,所述置物架包括支架,支架连接有至少两层篮子,上层篮子外缘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锅盖包括盖体,锅盖下端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的弹性垫圈,锅体上端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四周设有支柱,支柱上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端螺接有盖柄,所述锅体底端设有支杆,支杆外端配合设有可拆卸的护架。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多功能锅,存在如下缺陷:I)该多功能锅的置物架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盛放食物的篮子,受锅体空间结构限制,篮子向下延伸的空间有限,从而导致置物架能盛放食物的空间有限,能盛放的食物量较少;2)在使用时,置物架内通常盛放有食物,其本身有时还具有较高的温度,而该置物架上并未设置有任何便于人拿放的机构,从而导致人在拿放置物架时,操作非常不方便;3)该多功能锅利用锅盖的下端设置的弹性垫圈与置物架上端开设的凹槽的配合作用,从而实现锅盖与置物架之间的密封连接,此种密封连接的配合精度较高,在盖合锅盖时操作不方便,且锅盖下端设置有弹性垫圈的结构,导致其加工工艺较为复杂;4)该多功能锅的锅体侧壁采用圆锥形结构,其侧壁与底部连接处形成有夹角,从而不便于进行炒菜等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用于炒菜,又能用于蒸煮,且在蒸食物时,能放置的食物量更多的多功能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锅,包括锅体、放置在锅体上的蒸格、以及盖合在蒸格上的锅盖,所述蒸格包括与锅体接触配合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下方的下盛物部,所述蒸格在位于支撑部上方向上延伸设有上盛物部,该上盛物部与下盛物部相连通,所述锅盖盖合在上盛物部的上端开口处。进一步地,所述上盛物部侧壁对称安装有两个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呈弧形且向外凸出的第一手握部、连接于第一手握部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内端且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手握部之间形成扇形空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上盛物部固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盛物部包括呈圆形平面状的蒸格底部、以及从蒸格底部外边缘处向上延伸且呈圆弧环面状的蒸格下侧壁,所述蒸格底部设有多个加强凹槽,所述蒸格底部和蒸格下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圆孔。优选地,所述锅体包括呈圆形平面状的锅体底部、以及从锅体底部外缘处向上延伸且呈圆弧环面状的锅体侧壁,所述锅体底部为三层复合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不锈钢层、铝层和不锈钢层。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上端部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平直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从下盛物部的上端面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环形平直部、以及从所述第二环形平直部的外缘向上延伸且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部,所述上盛物部为沿圆锥部上端向上延伸的圆柱形,且该上盛物部的上端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三环形平直部,所述锅盖下端部外缘设有向下凸起的弧形定位部、并在弧形定位部外端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四环形平直部,所述第四环形平直部与第三环形平直部相贴合,所述第二环形平直部与第一环形平直部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锅盖包括顶部设有固定凹槽的锅盖体、以及通过连接件组安装在固定凹槽上的提手,所述连接件组包括上连接片、焊接于上连接片上的下连接片,所述下连接片置于固定凹槽中并固接于锅盖体,所述提手焊接在上连接片上。优选地,所述固定凹槽底部设有弧形通气孔,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设有与弧形通气孔上下相对设置的扇形缺口。进一步地,所述提手包括呈弧形且向上凸出的第二手握部、以及连接于第二手握部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手握部之间形成扇形空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下端焊接于上连接片。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一侧壁安装有长手柄,该长手柄包括呈长条形的长手握部、两个连接于长手握部内端且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三连接部、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部下端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与锅体固接,所述长手握部的外端处设有悬挂孔;所述锅体在与长手柄对应的另一侧壁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呈弧形且向外凸出的第一手握部、连接于第一手握部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内端且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手握部之间形成扇形空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锅体固接。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锅还包括放置在锅体上的滤网片,该过滤网片包括多个由内至外半径逐渐增大的半圆形筋条、以及多个垂直于半圆形筋条且沿半圆形筋条周向分布的长条形筋条,所述长条形筋条焊接于半圆形筋条。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多功能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锅体上设置蒸格,从而实现既能用于炒菜,又能用于蒸煮的多种功能;同时,其蒸格在支撑部的上方和下方同时设有相连通的盛物部,从而使本技术在蒸食物时,能盛放的食物量更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锅的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圈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圈放大图。图4为图1中锅盖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C圈放大图。图6为锅盖在放气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7为锅盖在关闭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锅盖体的局部俯视图。图9为图1中蒸格的正视图。图10为图9中蒸格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中把手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把手的左视图。图13为图1中锅体的纵向剖视图。图14为图1中锅体的俯视图。图15为图13中锅体的局部剖视图。图16为图13中长手柄的纵向剖视图。图17为图14中长手柄的俯视图。图18为图17中长手柄的左视图。图19为本技术中滤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锅体;11、第一环形平直部;2、蒸格;21、支撑部;211、第二环形平直部;212、圆锥部;22、下盛物部;221、加强凹槽;222、通气圆孔;23、上盛物部;231、第三环形平直部;24、把手;241、第一手握部;242、第一连接部;243、第一固定部;3、锅盖;31、弧形定位部;32、第四环形平直部;33、固定凹槽;331、弧形通气孔;34、锅盖体;35、提手;351、第二手握部;352、第二连接部;361、上连接片;362、下连接片;363、扇形缺口 ;4、长手柄;41、长手握部;411、悬挂孔;42、第三连接部;43、第三固定部;51、半圆形筋条;52、长条形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锅,包括锅体(1)、放置在锅体(1)上的蒸格(2)、以及盖合在蒸格(2)上的锅盖(3),所述蒸格(2)包括与锅体(1)接触配合的支撑部(21)、位于支撑部(21)下方的下盛物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2)在位于支撑部(21)上方向上延伸设有上盛物部(23),该上盛物部(23)与下盛物部(22)相连通,所述锅盖(3)盖合在上盛物部(23)的上端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伟高胜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