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103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顶板,以及内置于顶板内的若干组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应力筋分段,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在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区域设置反梁;左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右侧壁内,右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左侧壁内,且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处端部均设置张拉端锚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地下室为过长建筑,其无梁楼盖顶板结构中,预应力筋采用若干相互搭接的预应力筋分段形成,即实现了过长建筑的预应力筋布置,同时避免预应力筋过长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具体结构安全可靠、自重小、节省材料、抗裂性好、刚度大等优势,预应力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它可有效地解决大跨度梁板结构在抗裂、挠度等方面的问题,现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房屋建筑、特种工程中。在地下室的施工中,由于其一般为过长建筑,预应力筋也会过长,这就需要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而分段后相邻组的搭接构造措施在不同的结构形式中也各不相同。由于预应力技术在地下室中的应用非常少,更不用说采用无梁楼盖顶板的地下室预应力施工构造了,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的预应力筋搭接构造势在必行。经检索,在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的地下室顶板施工中,未发现本专利申请中技术方案相同或相似的预应力筋搭接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搭接可靠、张拉方便的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顶板,以及内置于顶板内的若干组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应力筋分段,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在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区域设置反梁,反梁的上表面高出顶板上表面,反梁的下表面与顶板下表面齐平;相邻预应力筋分段中:左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右侧壁内,右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伸入反梁左侧壁内,且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处端部均设置张拉端锚具。优选的,所述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时,搭接的两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间距 ^ 100mm。优选的,所述反梁位于顶板上相邻柱位置的连线上,且该连线垂直于预应力筋分段延伸方向。优选的,所述反梁高出顶板上表面200mm,宽度与柱宽相同。优选的,所述反梁上部内置C 12mm的纵筋以及C 1mm的开口箍筋,相邻纵筋的间距不小于30mm,且不大于100mm。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地下室为过长建筑,其无梁楼盖顶板结构中,预应力筋采用若干相互搭接的预应力筋分段形成,即实现了过长建筑的预应力筋布置,同时避免预应力筋过长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另外,也可顺利避开后浇带,进而无需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张拉,不会影响施工工期;在搭接时,在顶板上设置反梁,进而将预应力筋分段的张拉端设置在高点,顺利实现张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梁楼盖顶板设置反梁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梁楼盖顶板两组预应力筋搭接时的构造措施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板张拉反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包括顶板1,以及内置于顶板I内的若干组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应力筋分段,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21、22的端部搭接;在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21、22的搭接区域设置反梁3。本实施例中,反梁3位于顶板I上相邻柱位置的连线上,且该连线垂直于预应力筋分段21、22延伸方向。反梁3上部内置0 12mm的纵筋31以及0 10@100/200mm的开口箍筋32,相邻纵筋31的间距不小于30mm,且不大于100mm。反梁3的上表面高出顶板上表面200mm,宽度与柱宽相同,反梁3的下表面与顶板下表面齐平;相邻预应力筋分段中:左侧的预应力筋分段21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3右侧壁内,右侧的预应力筋分段22搭接端倾斜向上伸伸入反梁3左侧壁内,且预应力筋分段12,22的搭接处端部均设置张拉端锚具。预应力筋分段21、22的端部搭接时,搭接的两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间距X ^ 10mm0本实施例中,各组预应力筋分段外均包覆波纹管,在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端上安装有锚垫板和锚具,并在锚垫板上设置螺旋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以及内置于顶板内的若干组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应力筋分段,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在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区域设置反梁,反梁的上表面高出顶板上表面,反梁的下表面与顶板下表面齐平; 相邻预应力筋分段中:左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右侧壁内,右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伸入反梁左侧壁内,且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处端部均设置张拉端锚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时,搭接的两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间距多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梁位于顶板上相邻柱位置的连线上,且该连线垂直于预应力筋分段延伸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梁高出顶板上表面200mm,宽度与柱宽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梁上部内置0 12mm的纵筋以及C 1mm的开口箍筋,相邻纵筋的间距不小于30mm,且不大于1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顶板,以及内置于顶板内的若干组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应力筋分段,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在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区域设置反梁;左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右侧壁内,右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左侧壁内,且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处端部均设置张拉端锚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地下室为过长建筑,其无梁楼盖顶板结构中,预应力筋采用若干相互搭接的预应力筋分段形成,即实现了过长建筑的预应力筋布置,同时避免预应力筋过长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IPC分类】E04G21/12【公开号】CN204899233【申请号】CN201520587808【专利技术人】韩春斌 【申请人】江苏开来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申请日】2015年8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中预应力筋搭接的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以及内置于顶板内的若干组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应力筋分段,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端部搭接;在相邻组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区域设置反梁,反梁的上表面高出顶板上表面,反梁的下表面与顶板下表面齐平;相邻预应力筋分段中:左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入反梁右侧壁内,右侧的预应力筋分段搭接端倾斜向上伸伸入反梁左侧壁内,且预应力筋分段的搭接处端部均设置张拉端锚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开来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