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130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为一可展开或折合的方形罩体,方形罩体内设有两通孔和一凹槽,两通孔对称设置在凹槽的两侧且分别与凹槽相通,凹槽设置在方形罩体中心位置;方形罩体包括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第二边缘在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切口,第三边缘在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切口,第四边缘在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切口;第二切口、第三切口和第四切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沿该平面分割凹槽成上下对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切口、第三切口和第四切口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有效保持相邻导线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
技术介绍
在输电线路中,为适应高电压大容量输送,往往采用大截面导线,并且一相两根导线水平布置,如出现意外,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常会导致两导线碰触。目前一般在导线外套设有导线保护套,使得导线外具有绝缘性。然而由于导线长距离连接,受外力作用影响较大,两导线间距容易变小或变大,进而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且能有效保持相邻导线间距,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为一可展开或折合的方形罩体,所述方形罩体内设有两个通孔和一个凹槽,两个所述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方形罩体中心位置;所述方形罩体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第二边缘靠近另一个所述通孔设置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切口 ;所述第三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切口 ;所述第四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和所述第四切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沿该平面分割所述凹槽成上下对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和所述第四切口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所述方形罩体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展开或折合。优选地,所述凹槽为方形槽。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通孔在与所述第三边缘相接处设有第一方形槽,并在与所述第四边缘相接处设有第二方形槽,所述第一方形槽和所述第二方形槽位于所述方形罩体同一侧,分别相对所述通孔垂直向外凸出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口上的所述连接装置由第二连接柱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组成,所述第二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切口的不同侧;所述第三切口上的所述连接装置有第三连接柱及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相适配的第三连接孔组成,所述第三连接柱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切口的不同侧;所述第四切口上的所述连接装置有第四连接柱及与所述第四连接柱相适配的第四连接孔组成,所述第四连接柱和所述第四连接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切口的不同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在靠近所述第三切口的端壁以及在靠近所述第四切口的端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条和凹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为一方形罩体,方形罩体第一边缘一体连接,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切口,第三边缘上设有第三切口,第四边缘上设有第四切口,而第二切口、第三切口和第四切口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如连接柱及与其相适配的连接孔,使得本技术可展开或折合,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与导线保护套相配合能够有效保持相邻导线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折合状态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折合状态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方形罩体;11.通孔;12.凹槽;111.第一方形槽;112.第二方形槽;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101.第一边缘;102.第二边缘;103.第三边缘;104.第四边缘;20.第二切口 ;21.第二连接柱;22.第二连接孔;30.第三切口 ;31.第三连接柱;32.第三连接孔;40.第四切口 ;41.第四连接柱;42.第四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为一可展开或折合的方形罩体10,所述方形罩体内设有两个通孔11和一个凹槽12,其外包括第一边缘101、第二边缘102、第三边缘103及第四边缘104,所述第一边缘101为其中一个所述通孔11的壁面。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方形罩体10中心位置,优选为方形槽。两个所述通孔11的纵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11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11相通。在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1的所述通孔11还在与所述第三边缘103相接处设有第一方形槽111,还在与所述第四边缘104相接处设有第二方形槽112,所述第一方形槽111和所述第二方形槽112位于所述方形罩体10同一侧,分别相对所述通孔11垂直向外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边缘102靠近另一个所述通孔11设置且在所述方形罩体10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切口 20。所述第三边缘103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11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10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切口 30。所述第四边缘104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11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10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切口 40。所述第二切口 20、所述第三切口 30和所述第四切口 40位于同一平面且沿该平面分割所述凹槽12成上下对置的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所述第一凹槽121和所述第二凹槽122分别在靠近所述第三切口 30的端壁以及在靠近所述第四切口 40的端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条和凹条。所述第二切口 20、所述第三切口 30和所述第四切口 40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所述方形罩体10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展开或折合。所述第二切口 20上的所述连接装置由第二连接柱21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2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22组成,所述第二连接柱2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切口 20的不同侧。所述第三切口 30上的所述连接装置有第三连接柱31及与所述第三连接柱31相适配的第三连接孔32组成,所述第三连接柱31和所述第三连接孔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切口 30的不同侧。所述第四切口 40上的所述连接装置有第四连接柱41及与所述第四连接柱41相适配的第四连接孔42组成,所述第四连接柱41和所述第四连接孔4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切口 40的不同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其为一可展开或折合的方形罩体,所述方形罩体内设有两个通孔和一个凹槽,两个所述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方形罩体中心位置; 所述方形罩体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第二边缘靠近另一个所述通孔设置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切口 ;所述第三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切口 ;所述第四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切口; 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和所述第四切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沿该平面分割所述凹槽成上下对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和所述第四切口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所述方形罩体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展开或折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方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胶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其为一可展开或折合的方形罩体,所述方形罩体内设有两个通孔和一个凹槽,两个所述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方形罩体中心位置;所述方形罩体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第二边缘靠近另一个所述通孔设置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切口;所述第三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切口;所述第四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在所述方形罩体上下端中心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和所述第四切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沿该平面分割所述凹槽成上下对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和所述第四切口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所述方形罩体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展开或折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亿科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