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6643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隔离柱、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发光层包括通过所述隔离柱进行隔离的多个子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及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子发光层和第二子电极构成一个OLED器件,并且,每个OLED器件通过第二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与相邻的OLED器件串联连接,使得每个发光区电流相同,以此实现大尺寸显示屏亮度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光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显示屏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是由直流低电压驱动而具有高发光效率,可实现轻量且薄型化,因此用作一部分便携型设备等中的平板显示器(FPD),另外,还提供了将该元件作为面光源而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元件的背光的方式。另一方面,OLED能够通过选择用于发光层的材料而得到R(红)、G(绿),B (蓝)等各发光色,因此,通过将上述各发光色单独地或二种以上的发光色组合,可得到白色或与之接近的发光色。因此,除了将OLED构成为具有较大面积的面光源(发光面板),例如宣传广告用的发光广告板、灯饰、标志用光源之外,还可用作照明室内或车内等的高效率光源。上述0LED,通过在对置电极间施加直流电压,从阴极侧注入的电子和从阳极侧注入的空穴在发光层内再结合,其能量将荧光物质激励而发光。为此,需要将来自上述发光层的发光取出到外部,因此,至少一方的电极采用透明电极。作为该透明电极,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TO)等。然后,在基本透明的基板上形成上述ITO的透明电极膜,并在其上形成例如由空穴输送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等组成的发光层,再在上面淀积而构成金属电极。在该结构中,一般用上述透明电极构成阳极,并用金属电极构成阴极,然后在两电极间施加直流电压。但是,构成透明电极的上述ITO的电阻率为1X10 4Qcm左右,该电阻率比通常的金属材料高I?2个数量级。从而,如上所述,在用OLED元件构成具有大面积的面光源的场合,由于透明电极中的电压降的影响,会发生发光亮度不匀(亮度梯度)。即可以说,OLED中的发光亮度,跟注入元件的单位面积的电流量大致成正比。从而,离透明电极的供电点越远,上述ITO的电压降的影响就越大,从而导致离透明电极的供电点越远亮度就越暗地问题。为了改善上述亮度不均现象,业界通常的做法是在整个ITO阳极上细密的布置金属网格作为辅助电极,或者把小尺寸的显示屏通过拼接的方式,拼接成一块大尺寸的显示屏,但是上述方法非常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以解决现有的显示屏亮度不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隔离柱、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发光层包括通过所述隔离柱进行隔离的多个子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及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子发光层和第二子电极构成一个OLED器件,并且,每个OLED器件通过第二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与相邻的OLED器件串联连接。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不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N+1个第一子电极,所述N+1个第一子电极排成N列,第I列至第N-1列各自包括I个第一子电极,第N列包括2个第一子电极,第2个至第N个第一子电极具有与其前I个第一子电极排成一列的凸出部分,相邻的OLED器件通过所述凸出部分串联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2。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第I个和第N+1个第一子电极为条形结构,所述第2个至第N个第一子电极为L形结构,所述第2个至第N个第一子电极的水平部分作为所述凸出部分。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第2个至第N个第一子电极的竖直部分与所述第I个第一子电极平行设置。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电阻率。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是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是铝或银。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为矩形开口。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周边部分区域的基板。可选的,在所述OLED显示屏中,所述隔离柱为条形结构,并且,所述隔离柱垂直所述基板表面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在本技术提供的OLED显示屏中,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隔离柱、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发光层包括通过所述隔离柱进行隔离的多个子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及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子发光层和第二子电极构成一个OLED器件,并且,每个OLED器件通过第二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与相邻的OLED器件串联连接,使得每个发光区电流相同,以此实现大尺寸显示屏亮度均匀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基板上形成透明电极后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所示的A-A’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1C是从图1A所示的B-B’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2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形成绝缘层后的俯视图;图2B是从图2A所示的A-A’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2C是从图2A所示的B-B ’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3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形成隔离柱后的俯视图;图3B是从图3A所示的A-A’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3C是从图3A所示的B-B ’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形成发光层后的俯视图;图4B是从图4A所示的A-A’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4C是从图4A所示的B-B ’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形成第二电极层后的俯视图;图5B是从图5A所示的A-A’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图5C是从图5A所示的B-B ’方向观看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OLED显示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
技术介绍
中已经提及,由于OLED属于电流驱动,要达到亮度均匀就要求电流恒定。然而,OLED显示屏中由于透明电极一面电阻较大,随着显示屏面积的增大,在透明电极路径上产生电压降,进而造成显示屏内亮度不均匀。基于此,本技术采用将大尺寸的显示屏分割成很多列和/或行小的发光区的方法,然后在小的发光区两端通过搭接的方式实现逐个区域串联到一起的目的,形成整体串联结构,使得每个发光区电流相同,以此实现大尺寸显示屏亮度均匀的效果。如图5A?5C所示,并结合图1A?4C,本实施例的OLED显示屏,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板10上的第一电极层20、绝缘层30、多个隔离柱40、发光层50和第二电极层60,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0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发光层50包括通过所述隔离柱40进行隔离的多个子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层60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绝缘层3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30a以及多个第二开口 30b,每个所述第一开口 30a处的第一子电极、子发光层和第二子电极构成一个OLED器件,并且,每个OLED器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 30b处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与相邻的OLED发光串联连接。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电极层20形成于基板10上,所述第一电极层20排成N列,第I列至第N-1列各自包括I个第一子电极,第N列包括2个第一子电极,具体而言,第N列包括用作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隔离柱、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发光层包括通过所述隔离柱进行隔离的多个子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及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子发光层和第二子电极构成一个OLED器件,并且,每个OLED器件通过第二开口处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与相邻的OLED器件串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征罗志忠周斯然刘金强敖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