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其包括下加热板、上加热板、安装冷却板、绝缘板、铜接头、电缆接线鼻子、加热电缆和加热变压器,下加热板和上加热板分别通过绝缘板固定安装在安装冷却板上,下加热板和上加热板还分别连接铜接头,在铜接头上设置有电缆接线鼻子,加热电缆的一端通过电缆接线鼻子和铜接头电连接,加热电缆的另外一端和加热变压器电连接,在铜接头上还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电缆与加热板的连接方式中间通过铜接头,且铜接头中间位置能够通水冷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加热电缆的发热现象,延长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药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
技术介绍
大输液是我国药品中五大类重要制剂之一,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产品。由于玻璃瓶灌装的大输液具有种种缺陷,塑料包装的大输液具有诸多优点,因此塑料包装的输液替代玻璃瓶灌装成为一种趋势。—般的塑料包装的输液容器指输液软袋与塑料输液瓶,目前国内静脉输液制剂开始主要以塑瓶输液和软袋输液为主和发展方向,但塑料包装的输液在生产过程中,塑料包装的输液容器灌装过后的密封是一个必须的程序,而密封实现的方式是通过对塑料包装的输液容器接口和密封盖同时进行加热后,通过封口装置将密封盖焊接在塑料包装的输液容器接口上,因此,加热和封口装置是塑料包装的输液容器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塑料包装的输液容器灌装过后将口盖与输液软袋的接口密封连接到一起。现有的加热装置采用加热电缆和加热板直接连接方式,由于加热板加热原理是电阻加热,这种连接方式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加热电缆温度过高,容易氧化和松软,影响使用寿命,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一种输液生产线上加热封口中加热电缆与加热板的连接方式,使加热电缆散热更好、抗氧化更久、使用寿命更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该装置使加热电缆散热更好、抗氧化更久、使用寿命更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包括下加热板、上加热板、安装冷却板、绝缘板、铜接头、电缆接线鼻子、加热电缆和加热变压器,其中,所述下加热板和所述上加热板分别通过所述绝缘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冷却板上,且所述下加热板位于所述上加热板的下方,所述下加热板和所述上加热板还分别连接所述铜接头,在所述铜接头上设置有电缆接线鼻子,所述加热电缆的一端通过所述电缆接线鼻子和所述铜接头电连接,所述加热电缆的另外一端和所述加热变压器电连接,在所述铜接头上还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具体的,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包括:贯穿所述铜接头的通孔、和所述通孔的一端连通的耐温进气管以及和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连通的耐温出气管,所述耐温进气管的中段和所述耐温出气管的中段通过循环连通管连通。经一步的,在所述耐温出气管的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与连接所述循环连通管的一端之间的管段的中部设置有缓冲段,所述缓冲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缓冲段两侧的管路的管径。优选的,所述耐温进气管设置有进气管接头,所述耐温出气管设置有出气管接头,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接头和所述出气管接头管螺纹连接,所述耐温进气管和所述耐温出气管分别与所述通孔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导流槽。优选的,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阻流凸起。优选的,在所述通孔的中段还设置有半球形的缓冲槽。配套耐高温的通水气管要求整个冷却水管回路足够长,通过长回路的冷却水管,降低水的电导率,从而降低水导电的安全隐患。由于加热板的温度需要相对恒定,因此可以通过循环冷却装置内的冷却介质的流通环境进行调整,以调节冷却介质的工作状态,从而提供一个稳定的加热环境。同时,又能保证降低加热电缆的发热现象,延长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其中,为进一步提高循环冷却装置工作的稳定性,针对加热板对温度稳定的需要,循环冷却装置中设置了循环管路,将铜接头降温后的冷却介质,有一部分回和初始的冷却介质混合,从而避免了温度的大幅波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电缆与加热板的连接方式中间通过铜接头,且铜接头中间位置能够通水冷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加热电缆的发热现象,延长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下加热板,2、上加热板,3、安装冷却板,4、绝缘板,5、铜接头,62、进气管接头,63、出气管接头,7、循环冷却装置,71、通孔,72、耐温进气管,73、耐温出气管,74、循环连通管,75、缓冲段,8、电缆接线鼻子,9、加热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包括下加热板1、上加热板2、安装冷却板3、绝缘板4、铜接头5、电缆接线鼻子8、加热电缆9和加热变压器,其中,下加热板I和上加热板2分别通过绝缘板4固定安装在安装冷却板3上,且下加热板I位于上加热板2的下方,下加热板I和上加热板2还分别连接铜接头5,在铜接头5上设置有电缆接线鼻子8,加热电缆9的一端通过电缆接线鼻子8和铜接头5电连接,加热电缆9的另外一端和加热变压器电连接,在铜接头5上还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7。如图2所示,循环冷却装置7包括:贯穿铜接头5的通孔71、和通孔71的一端连通的耐温进气管72以及和通孔71的另一端连通的耐温出气管73,耐温进气管72的中段和耐温出气管73的中段通过循环连通管74连通。在耐温出气管73的靠近通孔71的一端与连接循环连通管74的一端之间的管段的中部设置有缓冲段75,缓冲段75的管径大于缓冲段75两侧的管路的管径。缓冲段75的设置,可以降低出冷却介质的流速,从而避免因过大的惯性导致的冷却介质无法和初始的冷却介质混合的问题。耐温进气管72设置有进气管接头62,耐温出气管73设置有出气管接头63,通孔71的两端分别和进气管接头62和出气管接头63管螺纹连接。耐温进气管72通过进气管接头62和通孔71连通。耐温出气管73通过出气管接头63与通孔71连通。其中,在通孔71的内壁上可设置螺旋状的导流槽、螺旋状的阻流凸起或者半球形的缓冲槽。各结构可以单独设置,更可以联合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加热板(I)、上加热板(2)、安装冷却板(3)、绝缘板(4)、铜接头(5)、电缆接线鼻子(8)、加热电缆(9)和加热变压器,其中,所述下加热板(I)和所述上加热板(2)分别通过所述绝缘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冷却板(3)上,且所述下加热板(I)位于所述上加热板(2)的下方,所述下加热板(I)和所述上加热板(2)还分别连接所述铜接头(5),在所述铜接头(5)上设置有电缆接线鼻子(8),所述加热电缆(9)的一端通过所述电缆接线鼻子⑶与所述铜接头(5)电连接,所述加热电缆(9)的另外一端和所述加热变压器电连接,在所述铜接头(5)上还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装置(7)包括:贯穿所述铜接头(5)的通孔(71)、与所述通孔(71)的一端连通的耐温进气管(72)以及与所述通孔(71)的另一端连通的耐温出气管(73),所述耐温进气管(72)的中段和所述耐温出气管(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循环冷却式输液生产线上的加热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加热板(1)、上加热板(2)、安装冷却板(3)、绝缘板(4)、铜接头(5)、电缆接线鼻子(8)、加热电缆(9)和加热变压器,其中,所述下加热板(1)和所述上加热板(2)分别通过所述绝缘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冷却板(3)上,且所述下加热板(1)位于所述上加热板(2)的下方,所述下加热板(1)和所述上加热板(2)还分别连接所述铜接头(5),在所述铜接头(5)上设置有电缆接线鼻子(8),所述加热电缆(9)的一端通过所述电缆接线鼻子(8)与所述铜接头(5)电连接,所述加热电缆(9)的另外一端和所述加热变压器电连接,在所述铜接头(5)上还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忠,黄志纯,赵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多瑞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