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域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将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运用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整体的碳排放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区域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对于碳排放分析、低碳工艺改进及节能减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技术介绍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联合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工业化活动导致的大 气中碳储量增加是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哥本哈根协议》则预示:减少 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项中长期战略性挑 战。2010年1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LowCarbonEconomy andGreenManufacturing)"宁波国际研讨会上对我国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分析:2007年中 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59. 6亿吨,超过了美国的58. 2亿吨,居世界第一;在过去8年的时 间里,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三分之一,其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2006年我国单位GDP碳排 放强度是1.03kg/$l,美国是0. 45kg/$l,日本为0. 33kg/$l。可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形 势非常严峻。200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 左右。同时,制造业又是米矿、电力等尚能耗工业广出广品(电能、材料等)的消费者。因此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造成我国整个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激增的主要源头。我国在 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率先提出了 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减少40~45%的承诺指标。显然,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实 现2020年减排任务的主战场之一。因此积极推进制造业低碳化进程,实现低碳制造与产业 转型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形势下对我国制造业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面向绿色制造 的工艺问题,即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及其影响问题是绿色制造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之一,在国际上受到了研究机构、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英国Brunei大学先进制 造与工业工程系S.Tridech及K.Cheng教授对低碳制造进行了定义,并认为实现低碳制 造的途径包括:减少加工机床和相关设备的能量损耗;提高工艺能量效率;减少制造过程 因空闲、等待和排队而发生的碳排放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并减少供应链库存等。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进行一项制造过程碳排放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和开 发一项计算零部件及装配体制造过程碳排放的新方法,该项研究采用了零部件工艺链的概 念并将其用于分析零部件制造过程的碳排放,将"公差"的概念引入用于描述碳排放数据的 统计值,并试图将碳排放计算值集成到产品设计中,成为BOM表中的一项技术参数,但该项 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切削加工,以电能消耗作为碳排放考虑的唯一要素,忽略了物料消耗 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工厂车间的其他设施的能耗,研究方法上侧重具体工艺的能耗计算 方法研究,忽略了制造系统能耗及碳排放的系统特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以及各国纷纷 提出碳排放减排具体承诺指标的背景下,低碳制造的研究已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并受到国内 外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工艺过程的能效及碳排放的定量计算、碳排放减量化理论及技术的 研究尤为受到关注。未来区域内碳排放特性及排放状况将可能成为产品及制造系统的一项 重要决策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系统准确地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 碳排放情况,对于碳排放分析、低碳工艺改进及节能减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减 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将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分 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式(1冲,Clt为区域i在时间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Zljt、Dljt、Rljt分别为区域i第j种 终端能源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能源加工 转换中供热产生的的碳放量,〇lt、Ilt分别为区域i在时间t的电力本省调出量的碳排放量、 电力外省调入量的碳排放量;ZE1jt、DEljt、REljt分为区域i在时间t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 量、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中供热能源消费量,SZ1jt、SD1 jt、 sRljt为相应的能源消费标准量转换系数,nzljt、nDljt、nRljt为相应的能源消费碳排 放系数;〇Elt、IElt分别为区域i在时间t的电力本省调出量、电力外省调入量,SEt、nEtS 在时间t我国电力消费的标准量转换系数和碳排放系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 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 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整体的碳 排放量。 所述过程碳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包括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 生的碳排放和生产中采用的辅助材料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物料碳排放是指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物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 工件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和辅助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能源碳排放是指在工艺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在自身的制造过程中产生 的碳排放,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这种区域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主要优点是将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 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碳排放广义特性 函数系统并精确地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碳排放情况,是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分 析和低碳工艺改进的基础,对节约能源和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有着重要的意 义。【具体实施方式】 -种区域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将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分为过程 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式(1冲,Clt为区域i在时间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Zljt、Dljt、Rljt分别为区域i第j种 终端能源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能源加工 转换中供热产生的的碳放量,〇lt、Ilt分别为区域i在时间t的电力本省调出量的碳排放量、 电力外省调入量的碳排放量;ZE1jt、DEljt、REljt分为区域i在时间t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 量、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中供热能源消费量,SZ1jt、SD1 jt、 sRljt为相应的能源消费标准量转换系数,nzljt、nDljt、nRljt为相应的能源消费碳排 放系数;〇Elt、IElt分别为区域i在时间t的电力本省调出量、电力外省调入量,SEt、nEtS 在时间t我国电力消费的标准量转换系数和碳排放系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 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 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整体的碳 排放量。 所述过程碳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包括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 生的碳排放和生产中采用的辅助材料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物料碳排放是指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物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 工件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和辅助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区域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式中,Cit为区域i在时间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Zijt、Dijt、Rijt分别为区域i第j 种终端能源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能源加工转换中供热产生的的碳放量,Oit、Iit分别为区域i在时间t的电力本省调出量的碳排放量、电力外省调入量的碳排放量;ZEijt、DEijt、REijt分为区域i在时间t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中供热能源消费量,δZijt、δDijt、δRijt为相应的能源消费标准量转换系数,ηZijt、ηDijt、ηRijt为相应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OEit、IEit分别为区域i在时间t的电力本省调出量、电力外省调入量,δEt、ηEt为在时间t我国电力消费的标准量转换系数和碳排放系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上述区域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区域中的电力和热力整体的碳排放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霜,
申请(专利权)人:黄晓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