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335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4:28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电子组件板和漏电脱扣器;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漏电脱扣器线路板,支架,线圈骨架,铁芯和推杆;安装有线圈的线圈骨架置于支架的内部且与支架固定连接,漏电脱扣器线路板设置在支架顶端,位于线圈骨架上方,支架和线圈骨架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固定连接;铁芯的一端插入线圈骨架内部,推杆设于支架的侧壁;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上设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引线和电子组件板的信号线分别焊接在漏电脱扣器线路板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上实现与漏电脱扣器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性能安全稳定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介绍
在低压电网中安装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的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世界各国和国际电工委员会通过制订相应的电气安装规程和用电规程在低压电网中大力推广使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安全用电问题日益突出,对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并首先在农村低压电网中推广应用的,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形成一个品种完善、规格齐全,符合IEC国际标准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产品系列。在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尤其是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按动作方式可分为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和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主要由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子组件板、电子控制漏电脱扣器及带有过载和短路保护的断路器组成。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部分工作原理是当被保护电路中有故障电流或人身触电时,只要故障电流达到整定动作电流值,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输出信号就触发可控硅导通,并通过漏电脱扣器使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动作,从而切断电源起到故障电流和触电保护作用。因此,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引线与电子组件板信号线、漏电脱扣器引线连接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现有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内部引线偏多、可靠性差和员工装配效率低,或者存在成本较高和接触不可靠现象不易被察觉和监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性能安全稳定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电子组件板和漏电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板置于零序互感器上方设置的电子组件板罩壳中;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漏电脱扣器线路板1,支架2,线圈骨架3,铁芯4和推杆6 ;安装有线圈9的线圈骨架3置于支架2的内部且与支架2固定连接,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设置在支架2顶端,位于线圈骨架3上方,支架2和线圈骨架3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固定连接;铁芯4的一端插入线圈骨架3内部,推杆6设于支架2的侧壁;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上设有第一焊盘Jl和第二焊盘J2,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引线和电子组件板的信号线分别焊接在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的第一焊盘Jl和第二焊盘J2上实现与漏电脱扣器的电连接。进一步,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搁置于支架2上,所述支架2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连接的一端的两侧向上延伸出延伸板201,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的两侧设有与延伸板201对应的卡扣槽102 ;所述线圈骨架3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连接的一端设有固定柱301,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设有让固定柱301穿过的固定孔101 ;线圈骨架3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上表面卡扣的卡扣块302。进一步,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上设有漏电脱扣器电路,所述漏电脱扣器电路包括信号采集放大电路、脱扣驱动电路和试验回路;电源电路穿过零序互感器,试验回路和信号采集放大电路绕穿零序互感器,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与脱扣驱动电路连接,当检测到剩余电流时,脱扣驱动电路驱动漏电脱扣器脱扣带动断路器动作切断电源。进一步,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上还设有第三焊盘K1、第四焊盘K2、第五焊盘Tl、第六焊盘Cl,电子组件板上的两根脱扣器引线分别焊接在漏电脱扣器线路板I的第三焊盘K1、第四焊盘K2上,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回路的一根引线焊接在第五焊盘Tl上,一相电源引线焊接在第六焊盘Cl上。进一步,所述信号采集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电阻R3—端绕过零序互感器后与电阻R4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一管脚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第二管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还分别与贴片电阻Rla、贴片电阻R2a和贴片电阻R3a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还与选择开关SA连接,,选择开关SA闭合时可与贴片电阻Rla、贴片电阻R2a或贴片电阻R3a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回路;电阻R1、电阻R2、双向限伏管A7和电容Cl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脱扣驱动电路包括漏电脱扣器KA的一端经电阻R5和电阻R6与集成电路IC的第八管脚连接,串联后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ll和二极管D12,与串联后的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还有串联后的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并联,三者并联后的一端与漏电脱扣器KA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其中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l的阳极,二极管Dll的阴极连接D1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二极管D12的阴极与漏电脱扣器K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l和二极管Dll的中间节点与电源电路出线端A相电源线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DlO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二极管DlO的阴极与漏电脱扣器K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9和二极管D3的中间节点与电源电路出线端C相电源线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D8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阳极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漏电脱扣器K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和二极管D5的中间节点与电源电路出线端B相电源线连接;压敏电阻RVl和压敏电阻RV2串联后的一端与电源电路出线端A相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路出线端B相电源线连接,压敏电阻RVl和压敏电阻RV2的中间节点与电源电路出线端C相电源线连接;压敏电阻RV3的一端与电源电路出线端A相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路出线端B相电源线连接;二极管D13的阳极与漏电脱扣器KA和电阻R5连接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3的阴极与漏电脱扣器KA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后与集成电路IC的第八管脚连接的一端与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阴极经电阻R7与贴片可控硅SCRl的门极连接,贴片可控硅SCRl的阳极与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贴片可控硅SCRl的阳极经TVS 二极管Tl和TVS 二极管T2与贴片可控硅SCR2的阴极连接,贴片可控硅SCRl的阴极与贴片可控硅SCR2的阳极连接,贴片可控硅SCR2的门极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七管脚连接;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和集成电路IC的第八管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七管脚连接的同时经电容C6与集成电路IC的第六管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IC的第四管脚和集成电路IC的第五管脚连接,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集成电路IC的第二管脚和集成电路IC的第三管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电子组件板和漏电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板置于零序互感器上方设置的电子组件板罩壳中;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漏电脱扣器线路板(1),支架(2),线圈骨架(3),铁芯(4)和推杆(6);安装有线圈(9)的线圈骨架(3)置于支架(2)的内部且与支架(2)固定连接,漏电脱扣器线路板(1)设置在支架(2)顶端,位于线圈骨架(3)上方,支架(2)和线圈骨架(3)与漏电脱扣器线路板(1)固定连接;铁芯(4)的一端插入线圈骨架(3)内部,推杆(6)设于支架(2)的侧壁;所述漏电脱扣器线路板(1)上设有第一焊盘(J1)和第二焊盘(J2),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引线和电子组件板的信号线分别焊接在漏电脱扣器线路板(1)的第一焊盘(J1)和第二焊盘(J2)上实现与漏电脱扣器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