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1696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底座和漏电保护单元,底座内设置有安装槽,漏电保护单元设置于安装槽内,漏电保护单元包括支撑座、互感器、试验电阻和线路板,试验电阻、互感器和线路板均固定于支撑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组装时,先将支撑座、互感器、试验电阻和线路板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组装在一起的支撑座、互感器、试验电阻和线路板一同放置于安装槽内,漏电保护单元模块化设计,方便漏电保护单元组装于底座内,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介绍

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工作条件下电流,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规定值时,使触头断开的机械开关电器。且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

2、其中,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一般包括断路器单元和漏电保护单元,断路器单元能够实现回路的通断,以及回路的短路保护,通过电磁脱扣器动作推动断路器机构分闸,漏电保护单元则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出回路中的漏电电流,再经控制线路板的整定,由控制线路板输出电压至电磁脱扣器,从而使断路器机构分闸。

3、现有技术中,漏电保护单元中的各个构件一般分散于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底座内的不同位置,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组装时,需要将各个构件依次组装于底座内,底座内的空间狭小,漏电保护单元分开组装,极其不便,影响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通过模块化设计,方便漏电保护单元组装于底座内,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槽;

5、漏电保护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漏电保护单元包括支撑座、互感器、试验电阻和线路板,所述试验电阻、所述互感器和所述线路板均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

6、可选地,所述漏电保护单元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互感器的相极分隔件,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相极分隔件设有周部卡槽,所述支撑柱插接于所述周部卡槽内。

7、可选地,所述相极分隔件的两端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端部卡槽,所述安装槽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固定筋,所述端部卡槽与所述固定筋对应设置,且所述相极分隔件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槽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面对应抵接,所述固定筋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端部卡槽内。

8、可选地,所述相极分隔件的第一端朝向支撑座的一侧设有周部卡槽,所述支撑柱的端部插接于所述周部卡槽内,所述相极分隔件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端部卡槽。

9、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槽和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引线槽贯穿所述第二侧面;

10、所述试验电阻包括电阻本体、设置于所述电阻本体第一端的第一引线和设置于所述电阻本体第二端的第二引线,所述电阻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槽内,且所述电阻本体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引线穿设于所述第一引线槽。

11、可选地,还包括接线排,所述支撑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引线槽连通的第二支撑槽,所述接线排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槽内,且所述第二引线穿设于所述第一引线槽并与所述接线排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槽内的部分抵接。

12、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线路板插接于所述固定槽内。

13、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u型框,两个所述u型框之间形成所述固定槽。

14、可选地,所述互感器包括罩壳和线圈,所述罩壳包括壳本体和设置于壳本体外的支撑架,所述壳本体内设置所述线圈,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所述线路板。

15、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线路板被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16、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组装时,先将支撑座、互感器、试验电阻和线路板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组装在一起的支撑座、互感器、试验电阻和线路板一同放置于安装槽内,漏电保护单元模块化设计,方便漏电保护单元组装于底座内,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单元(200)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互感器(220)的相极分隔件(250),所述支撑座(210)上设置有支撑柱(212),所述相极分隔件(250)设有周部卡槽(251),所述支撑柱(212)插接于所述周部卡槽(2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两端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端部卡槽(252),所述安装槽(10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固定筋(150),所述端部卡槽(252)与所述固定筋(150)对应设置,且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槽(10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面对应抵接,所述固定筋(150)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端部卡槽(25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第一端朝向支撑座(210)的一侧设有周部卡槽(251),所述支撑柱(212)的端部插接于所述周部卡槽(251)内,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端部卡槽(2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线排(900),所述支撑座(210)上设有第一支撑槽(2103)、第二支撑槽(2105)和第一引线槽(2104),所述接线排(900)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槽(2105)内,所述第一引线槽(21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槽(2105)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槽(21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槽(2103)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槽(2103)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1031)和第二侧面(21032),所述第一引线槽(2104)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侧面(210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10)上设置有固定槽(2106),所述线路板(240)插接于所述固定槽(2106)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10)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U型框(216),两个所述U型框(216)之间形成所述固定槽(21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220)包括罩壳(221)和线圈,所述罩壳(221)包括壳本体(2211)和设置于壳本体(2211)外的支撑架(2212),所述壳本体(2211)内设置所述线圈,所述支撑架(2212)上设置所述线路板(2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21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板(22121)和第二限位板(22122),所述第一限位板(22121)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板(22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2123),所述第二限位板(22122)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板(22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124),所述线路板(240)被所述第一限位部(2212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2124)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12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2122)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单元(200)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互感器(220)的相极分隔件(250),所述支撑座(210)上设置有支撑柱(212),所述相极分隔件(250)设有周部卡槽(251),所述支撑柱(212)插接于所述周部卡槽(2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两端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端部卡槽(252),所述安装槽(10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固定筋(150),所述端部卡槽(252)与所述固定筋(150)对应设置,且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槽(10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面对应抵接,所述固定筋(150)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端部卡槽(25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第一端朝向支撑座(210)的一侧设有周部卡槽(251),所述支撑柱(212)的端部插接于所述周部卡槽(251)内,所述相极分隔件(250)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端部卡槽(2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线排(900),所述支撑座(210)上设有第一支撑槽(2103)、第二支撑槽(2105)和第一引线槽(2104),所述接线排(900)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槽(2105)内,所述第一引线槽(21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槽(2105)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槽(21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槽(2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任吉利李杰刘杰周乐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