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石墨吸油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479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包括叠置的两层吸油包覆层(11),两层所述吸油包覆层(11)边缘(111)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具有多条贴合部(112),多条所述贴合部(112)将所述容纳腔隔离成多个吸油腔(113);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吸油腔(113)内的膨胀石墨(12),所述吸油包覆层用于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吸油腔(113)的部位与所述贴合部(112)形成导渗槽(1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能够解决目前采用吸油毡吸除海上漏油存在的吸除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污回收
,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各国对石油的开采力度逐年增大。当然,海上石油钻探和运输也日益频繁。在海上进行石油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石油泄露情况。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石油中,约有占质量1/1000甚至更多的石油泄露到海洋中。我们知道,石油一旦泄露将会悬浮在海平面上,通常I吨石油能够在海上形成12km2大小的油膜。泄露石油形成的油膜严重影响海洋的生物环境,例如海洋生物的换气生长,石油中的有害成分毒害海洋生物等。另外,石油泄露后回收效率较低,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时甚至对国家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对泄露的石油进行处理显得尤为必要,而且目前对泄露石油的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多。传统处理泄露石油的方法包括化学处理方法和物理处理方法两大类。其中,化学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消油剂、乳化分散剂、固化剂等化学药剂散在漏油区海面上,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达到消除漏油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会产生新的污染,而且很多处理漏油的化学药剂价格昂贵,这进一步加大漏油的经济损失。而物理方法由于低污染、低成本等优势而成为目前最为常用的处理海上漏油的方法。传统的物理处理漏油的核心在于物理吸附,通常采用的物理吸设备为吸油毡,通过吸油毡将海面上的漏油吸附走,然后再回收吸油毡内吸附的漏油。但是目前的吸油毡的吸附率较低,严重影响对海上漏油的吸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以解决目前采用吸油毡吸除海上漏油存在的吸除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膨胀石墨吸油片,包括叠置的两层吸油包覆层,两层所述吸油包覆层边缘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具有多条贴合部,多条所述贴合部将所述容纳腔隔离成多个吸油腔;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吸油腔内的膨胀石墨,所述吸油包覆层用于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吸油腔的部位与所述贴合部形成导渗槽。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与另一张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连接的连接孔。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还包括掺杂在所述膨胀石墨内的纤维条。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纤维条沿着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的厚度方向延伸。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还包括掺杂在所述膨胀石墨中的弹性材料。 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弹性材料为海绵。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吸油包覆层为无纺布。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吸油包覆层的表面具有褶皱。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贴合部通过热压合工艺形成。优选的,上述膨胀石墨吸油片中,所述贴合部的宽度与所述吸油腔的宽度之比为1:10-1:15。本技术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中,两层吸油包覆层的边缘连接后在两层吸油包覆层之间形成容纳腔,多条贴合部将容纳腔隔离成的多个吸油腔内填充有膨胀石墨。膨胀石墨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多孔碳质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膨胀石墨的孔容积占总容积的98%左右,孔径分布分为l_103mm,而且膨胀石墨中的孔以大孔、中孔为主,相比于活性炭等微孔材料而言,膨胀石墨更适于对液相的吸附,因此对于大分子的油渍具有较好的吸除能力。而且,膨胀石墨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亲油性能,而且油水选择吸附性能良好,因此能够起到较好的漏油吸除效果。经过试验证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相比于目前的吸油毡而言,对海上漏油的吸除效率更高。另外,以膨胀石墨作为填充体的膨胀石墨吸油片易于运输和储存,而且此种材质为主的膨胀石墨吸油片比水的密度轻,吸油前还是吸油后都能悬浮在海水表面。由于对漏油的吸除能力较强,因此吸油后的膨胀石墨吸油片可以保证较多的漏油被回收利用,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能够提高漏油的回收率,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降低漏油造成的经济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上述图1-图3中:11一吸油包覆层、12—膨胀石墨、13—纤维条、111一边缘、112—贴合部、113—吸油腔、114 一导渗槽、115—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解决了目前采用吸油毡吸除海上漏油存在的吸除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1所示的膨胀石墨吸油片包括两层吸油包覆层11和膨胀石墨12。两层吸油包覆层11的边缘ill连接以使得两层吸油包覆层11之间形成容纳腔。通常两层吸油包覆层11的边缘111通过缝合、热压合等方式实现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具有多条贴合部112,贴合部112通常通过压合两层吸油包覆层11后形成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贴合部112。通常贴合部112以贴合线或贴合带的形式存在。多条贴合部112将容纳腔隔离成多个吸油腔113。膨胀石墨12填充在吸油腔113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中,吸油包覆层11用于形成相邻的两个吸油腔113的部位与贴合部112形成导渗槽1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中,两层吸油包覆层11的边缘111连接后在两层吸油包覆层11之间形成容纳腔,多条贴合部112将容纳腔隔离成的多个吸油腔113内填充有膨胀石墨12。膨胀石墨12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多孔碳质吸附材料,具有$父尚的孔隙率,膨胀石墨12的孔容积占总容积的98%左右,孔径分布分为l-103mm,而且膨胀石墨12中的孔以大孔、中孔为主,相比于活性炭等微孔材料而言,膨胀石墨12更适于对液相的吸附,因此对于大分子的油渍具有较好的吸除能力。而且,膨胀石墨12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亲油性能,而且油水选择吸附性能良好,因此能够起到较好的漏油吸除效果。经过试验证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相比于目前的吸油毡而言,对海上漏油的吸除效率更高。另外,以膨胀石墨12作为填充体的膨胀石墨吸油片易于运输和储存,而且此种材质为主的膨胀石墨吸油片比水的密度轻,吸油前还是吸油后都能悬浮在海水表面。由于对漏油的吸除能力较强,因此吸油后的膨胀石墨吸油片可以保证较多的漏油被回收利用,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能够提高漏油的回收率,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降低漏油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知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膨胀石墨吸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置的两层吸油包覆层(11),两层所述吸油包覆层(11)边缘(111)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具有多条贴合部(112),多条所述贴合部(112)将所述容纳腔隔离成多个吸油腔(113);所述膨胀石墨吸油片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吸油腔(113)内的膨胀石墨(12),所述吸油包覆层用于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吸油腔(113)的部位与所述贴合部(112)形成导渗槽(1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毅汪健胡赫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泰丰北京碳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