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雪专利>正文

压榨部件及微型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900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榨部件及具有该压榨部件的微型榨油机,压榨部件包括榨杆和榨管,榨杆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出渣端,榨管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渣口,榨管的进料口至其排渣口间的部分上设置有透油缝,榨管内具有直通其两端的榨膛,榨杆安装在榨膛内,榨杆的出渣端的外径面与榨管的排渣口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榨管的两端无对榨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阻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榨部件便于清洗和更换榨杆及便于清洗榨膛;能在压榨过程中实现油水分离和有效杀菌,能使排出的油渣自动断裂且无需安装切渣刀片;榨杆的压榨力较大,压榨效率和压榨出油率高,解决了现有微型榨油机的压榨部件存在的相应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榨部件及采用该压榨部件的微型榨油机,属于家用榨油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曝光,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事情之一,为了吃上“放心油”、“健康油”,很多家庭选择了自己压榨食用植物油。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适合家庭使用的微型榨油机,但这些微型榨油机的压榨部件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由于榨管末端的榨管端头对榨杆的轴向阻挡限位,在不将榨管从榨油机上取下的前提下,榨杆不能直接从榨膛中抽出来,因此,清洗和更换榨杆不方便,且清洗榨膛时,必须将榨管端头从榨管上拧下来,才能将榨管的榨膛清洗干净,因此清洗榨膛也不方便;(2)由于榨管端头对榨杆的轴向阻挡限位,榨杆末端与榨管端头间的出渣间隙很小,在压榨出渣过程中,由于油渣的阻挡,榨杆末端与榨管端头间无通畅的排汽口,抑制了榨管中压榨产生的油水混合物中水分的汽化,因此,不能在压榨过程中实现油水分离和有效杀菌;(3)为及时清理从榨杆末端排出的料渣,榨杆末端须安装专用的切渣刀片;(4)榨杆的压榨力不够大,影响压榨效率和压榨出油率,如图1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为逐步解决现有微型榨油机的压榨部件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榨部件及采用该压榨部件的微型榨油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榨部件,包括榨杆和榨管,所述榨杆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出渣端,榨杆上的螺旋形输料槽从榨杆的动力输入端至出渣端逐渐变浅,所述榨管的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渣口,榨管的进料口至其排渣口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透油缝,所述榨管内具有直通其两端的榨膛,所述榨杆安装在榨膛内,榨杆的出渣端的外径面与榨管的排渣口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榨管的两端无对榨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阻挡结构。优选地,所述榨杆的出渣端轴向延设有便于将榨杆从榨膛中抽出的着力结构。优选地,所述榨管的进料口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周向定位平面,所述压榨部件还包括导热环、定位管、定位管端头和环形加热器,所述导热环套设在榨管的透油缝至其排渣口之间的部分上,所述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法兰,且该端内设置有与榨管的周向定位平面对应的周向定位平面,所述榨管安装在定位管内,榨管的周向定位平面端及导热环与定位管的内表面接触,定位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定位管端头,定位管端头轴向设置有连通其两端的定位孔,所述榨管穿入定位孔,且导热环或榨管被定位管端头轴向阻挡限位,定位管与榨管的进料口和透油缝对应的部分上相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油口,定位管与导热环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环形加热器。优选地,所述榨杆的出渣端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与该端端面外连通的螺旋形的出渣出汽槽。优选地,所述榨杆为变螺距末段增压螺杆。优选地,所述榨杆的螺距从其动力输入端至其出渣端先增大、后减小。优选地,所述榨杆的螺距从其动力输入端至其出渣端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榨管的中部周向设置在若干条透油缝,且透油缝的长度方向与榨管的轴线平行,所述导热环设置在榨管的靠近其排渣口的部分上。优选地,所述透油缝的宽度为0.4?0.6毫米。优选地,所述压榨部件还包括压榨电机,所述定位管的一端的法兰与压榨电机的法兰固定联接,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榨杆的动力输入端呈棱柱形,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端部轴向设置有与所述榨杆的棱柱形动力输入端相匹配的插接孔。优选地,所述榨膛的横截面轮廓为正多边形。一种微型榨油机,其具有上述任一种压榨部件。本技术通过采用直通榨管两端的榨膛,且榨管的两端不设置对榨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阻挡结构,压榨时利用榨杆所受的摩擦力使榨杆保持在榨膛内,从而在需要清洗或更换榨杆时,可以在不将榨管从榨油机上取下的前提下直接将榨杆从榨膛中抽出,方便了榨杆的清洗或更换,且清洗榨膛时,因不再有榨管端头的阻挡,因此榨膛清洗起来也更加容易;同时,由于不再有榨管端头的阻挡,榨杆末端与榨管间的出渣间隙相对较大,在压榨出渣过程中,榨管中压榨产生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水分在汽化后也能顺畅排出。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加热和导热部件,从而在压榨过程中,当环形加热器将热量经导热环传导到榨管时,榨膛内压榨产生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水分能充分汽化和排出,实现油水分离和有效杀菌。进一步地,通过在榨杆的出渣端上设置两个以上的与该端端面外连通的螺旋形的出渣出汽槽,从而在排渣时,使料渣能自动卷曲并相互挤压断裂,无需再安装切渣刀片。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变螺距末段增压螺杆,提高了榨杆的压榨力,提高了压榨出油率和压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微型榨油机的压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榨管和导热环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榨杆、榨管和导热环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组件的左视放大图;图6为图4所示组件的右视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压榨部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榨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榨杆、榨管和定位密封圈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01、榨杆;011、切渣刀片;02、榨管;021、榨管端头;1、榨杆;11、动力输入端;12、出渣端;13、光轴部;121、出渣出汽槽;122、着力结构;2、榨管;21、进料口 ;22、排渣口 ;23、透油缝;24、周向定位平面;3、导热环;4、定位密封圈;5、定位管;51、法兰;6、定位管端头;7、环形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压榨部件包括榨杆I和榨管2,榨杆I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11,另一端为出渣端12,榨杆I上的螺旋形输料槽从榨杆I的动力输入端11至其出渣端12逐渐变浅,榨管2的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 21,另一端设置有排渣口 22,榨管2的进料口 21至其排渣口 22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透油缝23,榨管2内具有直通其两端的榨膛,榨杆I安装在榨膛内,榨杆I的出渣端12的外径面与榨管2的排渣口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榨管2的两端无对榨杆I进行轴向限位的阻挡结构。优选地,榨杆I的出渣端12轴向延设有便于将榨杆I从榨膛中抽出的着力结构122。本实施例中,着力结构122为T形头。优选地,榨管2的进料口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周向定位平面24,上述压榨部件还包括导热环3、定位管5、定位管端头6和环形加热器7,导热环3套设在榨管2的透油缝23至其排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榨部件,包括榨杆和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杆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出渣端,榨杆上的螺旋形输料槽从榨杆的动力输入端至出渣端逐渐变浅,所述榨管的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渣口,榨管的进料口至其排渣口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透油缝,所述榨管内具有直通其两端的榨膛,所述榨杆安装在榨膛内,榨杆的出渣端的外径面与榨管的排渣口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榨管的两端无对榨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阻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雪
申请(专利权)人:白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