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压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815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4:24
提供一种不牺牲薄型化而实现狭窄节距化的电缆压接构造。该电缆压接构造(1A)具有基部(10)和压接部(20)。压接部(20)具有压接底片(21)、内侧压接片(22)以及外侧压接片(23)。压接底片(21)从基部(10)在压接对象的电缆的延伸的x-x’方向上扩展,通过在途中的折返线(211)处被弯曲而双重地重叠。内侧压接片(22)从压接底片(21)的折返前的基部(10)侧的内侧底片(21A)在箭头y1、y2的方向上延伸,并弯曲来包围电缆。外侧压接片(23)从压接底片(21)的折返前的前端侧的外侧底片(21B)在箭头y1、y2的方向上延伸,弯曲来与内侧压接片(22)共同地从两侧包围电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为了将屏蔽电缆的屏蔽的一端压接于例如电连接器的外壳等而采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作为电缆的端部连接用的压接技术。作为压接电缆的端部的,通常通过板金加工,形成在与电缆的延伸的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两侧方上延伸的一对压接片。而且,使这些压接片弯曲来包入电缆,从而形成。但是,在该的情况下,压接片在侧方两侧上延伸,因而难以形成以狭窄的节距压接多个电缆的构造。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在平板的状态下一对压接片在电缆延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压接构造。在该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这一对压接片的方向通过弯曲加工而变成从两侧包入电缆的方向。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05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面揭示的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平板状态下的压接片在电缆延长方向上延伸。因而,在仅仅考虑形成压接多根狭窄节距电缆的这点时,该是合适的。但是,在该专利文献I的技术的情况下,为了改变压接片的方向,板金弯曲成在高度方向上直立设置。因而,虽然实现了狭窄节距化,但是在高度方向上变为大尺寸。近年,在狭窄节距化上的小型化之外,对薄型化的要求也很高。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的情况下,虽然实现了狭窄节距化导致的小型化,但是却变成牺牲了薄型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不牺牲薄型化而实现狭窄节距化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M 压接底片,其从基部在压接对象的电缆的延伸的电缆延长方向上扩展,通过在途中折返而双重地重叠; 内侧压接片,其在压接底片的折返前的基部侧,从该压接底片向与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侧方延伸,弯曲来包围电缆; 外侧压接片,其在压接底片的折返前的前端侧,从该压接底片向与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侧方延伸,弯曲来在折返状态下与内侧压接片共同地从两侧包围电缆; 以由内侧压接片和外侧压接片从两侧包入放置于折返而双重地重叠的压接底片上的电缆的方式,压接电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构成一对压接片的两个压接片从压接片的关于电缆延长方向不同的位置延伸。因而,能够不牺牲薄型化而实现狭窄节距化。在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构造中,上述压接底片具有在放置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压接对象的两根电缆的广度上向侧方扩展的宽度, 优选地,上述内侧压接片具有:第一内侧压接片,其从压接底片向作为与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两侧方中的一方的第一侧方延伸;第二内侧压接片,其向作为两侧方中的另一方的第二侧方延伸, 上述外侧压接片具有从压接底片向第一侧方延伸的第一外侧压接片和向第二侧方延伸的第二外侧压接片, 将放置于在折返而重叠的状态的压接底片上的两根电缆中的第一电缆,以由在第一内侧压接片和第一外侧压接片包入第一电缆的方式压接第一电缆,并且将这两根电缆中的第二电缆,以由第二内侧压接片和第二外侧压接片包入第二电缆的方式压接第二电缆。该能够作为压接两根(一对)屏蔽电缆的压盖的构造而采用。依照该,不牺牲上述的薄型化而实现了狭窄节距化导致的小型化,此外使压接底片宽广地形成而能够使压接底片的强度提高。在压接上述两根电缆的中,优选地,压接底片具有在折返而双重地重叠的状态下贯通并允许压接卡具的插入的开口。通过形成该开口,能够进行使用一直以来的压接工具的压接。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中,上述压接部在与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侧方上排列多个为优选的方式。在排列多个压接部并压接与此相对应根数的电缆的构造的情况下,狭窄节距化导致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专利技术的效果 依照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能够不通过牺牲薄型化而实现狭窄节距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冲压加工后的大体平板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弯曲加工后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弯曲加工后状态的三面图。图4是示出压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压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冲压加工后的大体平板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弯曲加工后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冲压加工后的大体平板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弯曲加工后状态的立体图。符号说明: IAUBUC 2电缆 2A、2B屏蔽电缆 2C外皮 3金属罩 3A、3B连接片 4壳体 5基板 10基部 20压接部 21压接底片 2IA内侧底片 21B外侧底片 22A第一内侧压接片 22B第二内侧压接片 23外侧压接片 23A第一外侧压接片 23B第二外侧压接片 211折返线 212 开口 212A第一开口 212B 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冲压加工后的大体平板状态的立体图。图2、图3分别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构造的弯曲加工后状态的立体图和三面图。在此,为了说明的方便,关于各个要素,不论弯曲加工前后,均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符号进行说明。该I具有基部10和压接部20。本实施方式中的基部10,如后面所述,作为电连接器的外壳而使用(参照图4、图5)。而且,在压接部20中,压接并连接剥离屏蔽物后的状态的屏蔽电缆2A、2B(参照图4、图5)的端部。压接部20具有压接底片21、内侧压接片22以及外侧压接片23。压接底片21从基部10在压接对象的电缆2 (参照图4、图5)的延伸的电缆延长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x-x’方向)上扩展。该压接底片21如图1所示,由基部10侧的内侧底片2IA和远离基部10的前端侧的外侧底片2IB构成。该压接底片21在内侧底片2IA和外侧底片21B之间的折返线211处折返,内侧底片21A和外侧底片21B双重地重叠。因而,在双重地重叠的状态下,如图2、图3所示,该折返线211成为压接底片21的从基部扩展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底片21B折返至图1的下侧,如图2、图3(B)所示,外侧底片2IB重叠在内侧底片2IA下面。在内侧底片2IA和外侧底片2IB中分别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第一开口 212A和第二开口 212B。这些第一开口 212A和第二开口 212B,在外侧底片212B折返并与内侧底片21A重叠后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开口 212。在该开口 212中,在将电缆压接于该压接部20时,插入压接卡具(未图示)。而且,该压接部20具有内侧压接片22,其从压接底片21的折返前的基部10侧的内侧底片21A,向与电缆延长方向(图1的箭头x-x’方向)相交的侧方(图1的箭头yl、y2的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该内侧压接片22具有第一内侧压接片22A和第二内侧压接片22B,其分别向第一侧方(图1的箭头yl的方向)和第二侧方(图1的箭头y2的方向)延伸。此外,该压接部20具有外侧压接片23,其从压接底片21的折返前的远离基部10的前端侧的外侧底片21A,向与电缆延长方向(图1的箭头x-x’方向)相交的侧方(图1的箭头yl、y2的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该外侧压接片23与内侧压接片22相同地,具有第一外侧压接片23A和第二外侧压接片23B,其分别向第一侧方(图1的箭头yl的方向)和第二侧方(图1的箭头12的方向)延伸。在此,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图1所示的形状,弯曲加工成图2、图3所示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基部;和压接部,其具有:    压接底片,其从所述基部在压接对象的电缆的延伸的电缆延长方向上扩展,通过在途中折返而双重地重叠;    内侧压接片,其在所述压接底片的折返前的所述基部侧,从该压接底片向与所述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侧方延伸,弯曲来包围所述电缆;以及    外侧压接片,其在所述压接底片的折返前的前端侧,从该压接底片向与所述电缆延长方向相交的侧方延伸,弯曲来在折返的状态下与所述内侧压接片共同地从两侧包围所述电缆;以由所述内侧压接片和所述外侧压接片从两侧包入放置于折返而双重地重叠的压接底片上的电缆的方式,压接该电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昌士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