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997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包括一体成型的基材和微结构层,所述的微结构层位于基材的上方。所述的基材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涂布粒子。所述的微结构层为由若干棱镜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且每一横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每一竖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所述的棱镜结构为由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和光学底面围成的五面体;所述的光学底面为长方形。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该复合结构棱镜膜能够解决现有的复合棱镜结构存在的不足,具有光线穿透率高、光耗损率低等特点,能够提高背光模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背光源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背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各类光学膜。光学膜片主要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和增亮膜。其中,增亮膜是将原先大视角发散光聚拢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出射,以增加液晶显示背光源的亮度。现有的增亮膜的棱镜结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先在PET基膜上涂布一层UV树脂,再进行UV固化,形成一定的表面结构,然后再将上下两张增亮膜叠放在一起,使棱镜结构角度相差90度,具体如图1所示。在该增亮膜结构中,LED光源发出的光,穿透两张增亮膜,除了棱镜结构起到的增益作用,由于光穿透PET基膜会有光损耗,会导致背光模组亮度降低。另外一种是将两张棱镜通过棱镜粘结胶合称为一张复合棱镜,具体如图2所示,该复合棱镜会导致光学辉度下降6.7%。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该复合结构棱镜膜能够解决现有的棱镜结构存在的不足,具有光线穿透率高、光耗损率低等特点,能够提高背光模组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包括一体成型的基材和微结构层,所述的微结构层位于基材的上方。所述的基材底部设有均勾分布的涂布粒子。所述的微结构层为由若干棱镜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且每一横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每一竖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所述的棱镜结构为由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和光学底面围成的五面体;所述的光学底面为长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基材采用PET或PC或PMMA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棱镜结构为四棱锥。所述的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分别为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且第一光学面和第三光学面关于第二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关于第一光学面和第三光学面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结构相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角为90度,高度为25微米,位于光学底面的斜边长度为5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光学面为由第一圆弧和第一线段围成的平面;所述的第三光学面为由第二圆弧和第三线段围成的平面;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在棱镜结构的顶点处相切。所述的第一圆弧包括由棱镜结构顶点划分成两段的第一左半圆弧和第一右半圆弧,所述的第二圆弧包括由棱镜结构顶点划分成两段的第二左半圆弧和第二右半圆弧。所述的第二光学平面为由第一右半圆弧、第二线段、第二右半圆弧围成的平面;所述的第四光学平面为由第一左半圆弧、第四线段、第二左半圆弧围成的平面。所述的第一圆弧、第二圆弧距离光学底面的高度为28微米;所述的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三线段、第四线段的长度均为7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的棱镜结构的高为25~28微米。进一步的,所述的棱镜结构为压印成型,其材质为PET或PMMA或PC。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所述的复合结构棱镜膜能够解决现有的棱镜结构存在的不足,具有光线穿透率高、光耗损率低、结构稳定等特点,能够提高背光模组亮度,使光学辉度增益达到111%。【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棱镜I旲结构不意图;图2是现有的复合棱镜膜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复合结构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复合结构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材,2、微结构层,20、第四线段,21、第一光学面,22、第二光学面,23、第三光学面,24、第四光学面,25、第一圆弧,26、第二圆弧,27、第一线段,28、第二线段,29、第三线段,3、涂布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包括一体成型的基材I和微结构层2,所述的微结构层2位于基材I的上方。所述的基材I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涂布粒子3。所述的微结构层2为由若干棱镜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且每一横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每一竖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所述的基材采用PET或PC材料。所述的棱镜结构的高为25~28微米。所述的棱镜结构为压印成型,其材质为PET或PMMA或PC。所述的棱镜结构为四棱锥。所述的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分别为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且第一光学面和第三光学面关于第二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关于第一光学面和第三光学面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结构相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角为90度,高度为25微米,位于光学底面的斜边长度为50微米。实施例2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光学面21为由第一圆弧25和第一线段27围成的平面。所述的第三光学面23为由第二圆弧26和第三线段29围成的平面。第一光学面21和第二光学面22在棱镜结构的顶点处相切。所述的第一圆弧25包括由棱镜结构顶点划分成两段的第一左半圆弧和第一右半圆弧。所述的第二圆弧26包括由棱镜结构顶点划分成两段的第二左半圆弧和第二右半圆弧。所述的第二光学平面22为由第一右半圆弧、第二线段28、第二右半圆弧围成的平面。所述的第四光学平面为由第一左半圆弧、第四线段20、第二左半圆弧围成的平面。所述的第一圆弧25、第二圆弧26距离光学底面的高度为28微米;所述的第一线段27、第二线段28、第三线段29、第四线段20的长度均为70微米。其他同实施例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两张棱镜膜的微结构复合到一起,转印到一张棱镜膜上,光线传递时,发生折射,使光线聚集到一起,并在一特定角度范围出射;且光线只穿透一层材料,相较于两张棱镜月旲,光线损失小、光线穿透率尚提尚,基于以上两点可提尚壳度。本技术的具体加工过程为:首先,采用挤出机将PET或PC或PMMA原材料挤压成型,形成基材;然后,辊轮微结构转印,微结构成型,通过辊轮转印技术将微结构转印到基材上,同时在整体结构的底部增加不影响光特性的防刮伤层,提高本技术的抗刮性能。最后,在线两面覆保护膜以后,收卷。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基材(I)和微结构层(2),所述的微结构层(2 )位于基材(I)的上方; 所述的基材(I)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涂布粒子(3); 所述的微结构层(2)为由若干棱镜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且每一横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每一竖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 所述的棱镜结构为由第一光学面(21)、第二光学面(22)、第三光学面(23)、第四光学面(24)和光学底面围成的五面体;所述的光学底面为长方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I)采用PET或PC或PMMA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棱镜结构为四棱锥;所述的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第三光学面、第四光学面分别为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且第一光学面和第三光学面关于第二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的中心对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基材(1)和微结构层(2),所述的微结构层(2)位于基材(1)的上方;所述的基材(1)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涂布粒子(3);所述的微结构层(2)为由若干棱镜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且每一横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每一竖列中各个棱镜结构的底部依次相连;所述的棱镜结构为由第一光学面(21)、第二光学面(22)、第三光学面(23)、第四光学面(24)和光学底面围成的五面体;所述的光学底面为长方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慎东孙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