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彦耕专利>正文

微生物菌剂及钝化土壤中重金属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043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微生物组合物,其包括纹膜醋酸杆菌、球孢白僵菌、巴西固氮螺菌、纤维素诺卡氏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绿僵菌、黄绿木霉菌等菌种,能够稳定组合于菌剂中,用于改良土壤/土地,尤其能够有效改良重金属污染的土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菌剂及钝化土壤中重金属方面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组合物,其尽管菌种数量较多,但是其产生的菌剂稳定,这些较多菌种的配合除了能够有效改良次生盐碱地及沙化土壤等多种土壤,还能有效改良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工矿产业的高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大量排放,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为340万吨、Pb为500万吨、Mn为1500万吨、Ni为100万吨。这些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本专利技术人致力于微生物改良土壤的研究,在前已经获得了中国专利第200910169275号等土壤改良技术,利用25种活的微生物配合,在滨海(原生)盐碱地和草垫碱土盐碱地等土壤上获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其中发现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后来,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开发了中国专利201210441532号等盐碱地改良技术,在减少了部分菌种的技术上,再次提供了一种滨海原生盐碱地的改良菌剂,然而对重金属方面未发现有改良作用。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这些早先开发的微生物组合物/菌剂的土壤/土地适应性有限,对部分盐碱地(尤其是次生盐碱地)和沙化地的改良效果不显著,影响了推广效果。然而,要解决微生物组合物对多种土壤/土地的适应性,现有技术的解决办法是对每种土壤/土地分别设计微生物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人没有受此种现有思路的限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偶然获得了31种微生物菌种的组合,对多种土壤/土地的适应性好,尤其是研究了菌种复合的稳定性,创新地添加了“和谐”菌种,使得如此多的菌种复合而成的菌剂,其中各菌种都能够稳定存活,尤其是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才能生长的蓝藻,各批次之间的菌剂的质量稳定,从而可以商品化推广。更令人意外的是,该菌剂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钝化作用,能够有效地改良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而且,即使添加了纹膜醋酸杆菌、纤维素诺卡氏菌、绿僵菌和钝顶节螺藻等培养条件比较独特甚至有冲突的细菌,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菌剂仍旧能够按照本专利技术人在前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制备,操作人员和生产设施都得以沿用,节约了生产投入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发酵生产用于土壤/土地改良的改良剂的微生物组合物和/或菌剂,其中所有微生物都能够稳定存活并长期发挥作用,对次生盐碱地和/或沙化地的改良适应性好,能对次生盐碱和沙化地进行改良,而且能够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微生物组合物和/或菌剂发酵产生的改良剂及应用和方法等。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活的微生物组合物,其由纹膜醋酸杆菌(Acetobacteraceti)、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brasilense)、纤维素诺卡氏菌(Nocardiacellulans)、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aureoviride)、钝顶节螺藻(Arthrospiraplatensis)、豆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fabia)、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rotherm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ruminantium)、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thiooxidans)、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polymyxa)、嗜热链霉菌(Streptomycesthermophilus)、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vulgaris)、弯曲高温单孢菌(Thermonosporacurvata)、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欧洲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europeae)、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winogradskyi)、大豆根瘤菌(Rhizobiumjaponicum)、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点青霉(Penicilliumnotatum)、特异腐质霉(Humicolainsolens)、少孢根霉(Rhizopusoligosporus)和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组成。钝顶节螺藻等蓝藻尽管不属于细菌,但是常规还是可以被认定为菌种,在微生物领域中它们也被称为蓝细菌。菌种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菌种鉴定分离方法方便地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但是为了便于控制发酵生产质量,优选采用的菌种是所属菌属的模式种或常见的菌种,如可通过商业渠道公开购买的菌种,如可通过国内外菌种培养公司购买,也可通过生物材料保藏中心(如,国内的CGMCC和CCTCC、以及美国的ATCC等)购买。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菌种可购自大庆鲍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微生物菌剂,其是由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生物组合物和基质混合而得的,而且其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生物组合物。其中,其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生物组合物,一方面表明不会由于拮抗以及杂菌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生物组合物中的任一种菌种失活;另一方面表明,尽管部分菌种,如纹膜醋酸杆菌、纤维素诺卡氏菌、绿僵菌和钝顶节螺藻等,培养条件比较独特甚至有冲突而难以单独或这几种共同在基质中存活,但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生物组合物共同作用而使得其中任何一种都能存活。对于第一方面,其中某些菌种会分泌抗生素,如嗜热链霉菌和点青霉,而且如果没有抗生素压制,从质量难以稳定的基质带来的杂菌会干扰菌剂中菌种的稳定性,但是在各种菌种大量混合于菌剂基质并最终混合于发酵原料中时,没有可观察到的抗生素拮抗效应,也没有观察到杂菌带来的不稳定性,这可能是因为在菌剂配制和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本身对其他菌种的拮抗效应有限或是菌种的配合间具有协同耐受性,这样的效应是预料不到的。对于第二方面,尽管部分菌种,如纹膜醋酸杆菌、纤维素诺卡氏菌、绿僵菌和钝顶节螺藻等,培养条件比较独特甚至有冲突而难以单独或这几种共同在基质中存活,但是本专利技术人预计是通过一些“和谐”菌种及其代谢产物的补充,使得基质环境适合这些菌种的存活,这些难以在基质中培养的菌种通常是无法想到进行这样的组合,而“和谐”菌种的确定和使用更是难以预料。总之,实践中,在制备的菌剂中所有菌种都有大量存活,而且比例稳定,能够使得发酵过程正常进行。优选每克菌剂中各菌种的数量为表1.1所示的数值范围,即以表1.1所示的较小的数值为下限、以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活的微生物组合物,其由纹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 brasilense)、纤维素诺卡氏菌(Nocardia cellulans)、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钝顶节螺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豆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abia)、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rotherm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um)、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ruminantium)、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嗜热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philus)、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弯曲高温单孢菌(Thermonospora curvata)、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欧洲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ropeae)、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i)、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japonicum)、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点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和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菌剂,其是由活的微生物组合物和基质混合而得的,而且其包括所述的活的微生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活的微生物组合物由纹膜醋酸杆菌(Acetobacteraceti)、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brasilense)、纤维素诺卡氏菌(Nocardiacellulans)、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aureoviride)、钝顶节螺藻(Arthrospiraplatensis)、豆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fabia)、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rotherm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ruminantium)、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thiooxidans)、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polymyxa)、嗜热链霉菌(Streptomycesthermophilus)、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vulgaris)、弯曲高温单孢菌(Thermonosporacurvata)、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欧洲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europeae)、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winogradskyi)、大豆根瘤菌(Rhizobiumjaponicum)、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点青霉(Penicilliumnotat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彦耕
申请(专利权)人:宋彦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