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667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钣金加工,公开了一种折弯机,包括上模刀、压料板,上模刀由油压机驱动实现上下位移,压料板通过导向零件设置在下垫板上,板材的传送方向是从进板侧水平向折弯侧传送,在折弯侧的上模刀上设置一个上模刀头,上模刀头与折弯侧的压料板竖直端面齐平,在下垫板上通过一个模刀固定座设置一个下模刀,下模刀的上部为下模刀头,下模刀头与压料板竖直端面配合,油压机下压时,将板材压在上模刀与压料板之间后,使压料板通过导向零件向下移动,下模刀沿压料板的竖直端向相对向上移动,下模刀头与上模刀头配合将伸出折弯侧的板材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手工扶持工件,作业员疲劳强度降低,安全性提高,折弯效率提升,折弯尺寸质量更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钣金加工,公开了一种折弯机,包括上模刀、压料板,上模刀由油压机驱动实现上下位移,压料板通过导向零件设置在下垫板上,板材的传送方向是从进板侧水平向折弯侧传送,在折弯侧的上模刀上设置一个上模刀头,上模刀头与折弯侧的压料板竖直端面齐平,在下垫板上通过一个模刀固定座设置一个下模刀,下模刀的上部为下模刀头,下模刀头与压料板竖直端面配合,油压机下压时,将板材压在上模刀与压料板之间后,使压料板通过导向零件向下移动,下模刀沿压料板的竖直端向相对向上移动,下模刀头与上模刀头配合将伸出折弯侧的板材折弯。本技术不需手工扶持工件,作业员疲劳强度降低,安全性提高,折弯效率提升,折弯尺寸质量更为稳定。【专利说明】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钣金加工
,特别是一种折弯机。
技术介绍
在钣金加工工艺特别是薄板的加工中,对板材的折边一般是先经过人工将板材预折边,然后通过液压机将预折边的板材折到成品折角或返折打扁。 这种方式不仅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折板的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折弯机,实现折不同角度或返折打扁加工。 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弯机,其特征是,包括上模刀、压料板,所述上模刀由油压机驱动实现上下位移,所述压料板通过导向零件设置在下垫板上,在所述上模刀、压料板的一侧为进板侧,另一侧为折弯侧,板材的传送方向是从所述进板侧水平向所述折弯侧传送,在所述折弯侧的上模刀上设置一个上模刀头,所述上模刀头与所述折弯侧的压料板竖直端面齐平,在所述下垫板上通过一个模刀固定座设置一个下模刀,所述下模刀的上部为下模刀头,所述下模刀头与所述压料板竖直端面配合,所述油压机下压时,将板材压在所述上模刀与压料板之间后,使所述压料板通过所述导向零件向下移动,所述下模刀沿所述压料板的竖直端向相对向上移动,所述下模刀头与上模刀头配合将伸出所述折弯侧的板材折弯。 进一步,所述上模刀头为楔形刀头,在所述压料板下方还设有下模翻转压板和限高板,所述下模翻转压板的折弯侧端面与所述压料板竖直端面齐平,所述限高板的折弯侧端面缩进所述下模翻转压板的折弯侧端面之内形成一个角形空间,所述模刀固定座上设置一个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板材的传送方向,所述下模刀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下模刀在面向所述压料板竖直端面的一侧开设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向上倾斜与凹槽面的垂直面形成下模刀头角,所述上模刀头的楔形角与所述下模刀头角相等,所述凹槽下端面呈水平,所述凹槽的下端面位于所述角形空间内所述下模翻转压板的下方,当所述下模刀绕所述转轴转动到所述凹槽套于所述上模刀头上表面与所述下模翻转压板的下表面时,所述下模刀的底面与所述下垫板配合。 进一步,在所述进板侧的压料板下方设置板材定位销,所述板材定位销下方设置弹簧,在所述进板侧的压料板端面上设置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将所述板材定位销固定在一个合适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进板侧的下模翻转板的下方设置压平块,所述压平块位于所述限高板的进板侧一侧,所述压平块的下底面高于所述限高板的下底面,两者的高度差为两个板材的厚度,当所述油压机将所述折弯机下压时,所述限高板与所述下垫板压合时,所述压平块与所述下垫板之间的间隙将预折弯的板材对折压平。 进一步,在所述下垫板上靠近进板侧设置弯板定位销,所述弯板定位销位于所述压平块的下方,所述弯板定位销定位要被对折的预折弯板材。 进一步,所述板材定位销由所述弹簧的作用伸出所述压料板上表面,所述板材定位销定位要被对折的预折弯板材。 进一步,在所述折弯侧设置后挡规,所述后挡规将限定板材被折弯部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上模刀设置在上垫板下,所述上模刀与所述上垫板之间设置导向块。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通过油压机设备下压行程调整,达到折不同角度或返折打扁加工; (2)平板平推折弯,不需手工扶持工件,作业员疲劳强度降低,安全性提高,折弯效率提升,折弯尺寸质量更为稳定; (3)可透过间隙调整来加工不同板厚的钢板材料。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折弯机的框架结构图; 附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部件结构安装图; 附图3为板材进行90折弯过程图; 附图4为板材在压平块下进行打扁过程图; 附图5为板材在上模刀下进行打扁过程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上工作台;2.下工作台; 3.上垫板;4.上模刀; 5.压料板;6.下模翻转压板; 7.限高板;8.下垫板; 9.板材;10.板材定位销; 11.弹簧;12.固定螺钉; 13.上模刀头;14.压平块; 15.弯板定位销;16.模刀固定座; 17.下模刀;18.下模刀头; 19转轴;20.导向零件; 21.凹槽;22.后挡规; 23.导向块;24.上档块; 100.折弯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折弯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折弯机100包括上工作台I和下工作台2,上工作台I与油压机装配,在上工作台I与下工作台2之间设置上垫板3、上模刀4、压料板5、下模翻转压板6、限高板7和下垫板8。 折弯机100的前侧为进板侧,后侧为折弯侧,板材9的传送方向是从进板侧水平向折弯侧传送。 上模刀4与上垫板3之间根据油压机行程设置上档块24,并通过导向块23连接。 压料板5及下模翻转压板6和限高板7通过导向零件20与下垫板8连接,可以相对于导向零件20实现上下位移。在进板侧的压料板5下方设置板材定位销10,板材定位销10下方设置弹簧11,在进板侧的压料板5端面上设置固定螺钉12,固定螺钉12将板材定位销10固定在一个合适位置。 在折弯侧的上模刀4上设置一个上模刀头13,上模刀头13与折弯侧的压料板5竖直端面齐平,上模刀头13为楔形刀头,下模翻转压板6的折弯侧端面与压料板5竖直端面齐平,限高板7的折弯侧端面缩进下模翻转压板6的折弯侧端面之内形成一个角形空间。 在进板侧的下模翻转压板6的下方设置压平块14,压平块14位于限高板7的进板侧一侧,压平块14的下底面高于限高板7的下底面,两者的高度差为两个板材9的厚度,当油压机将上模刀4下压时,限高板7与下垫板8压合时,压平块14与下垫板8之间的间隙将预折弯的板材9对折压平。在下垫板上靠近进板侧设置弯板定位销15,弯板定位销15位于压平块14的下方,弯板定位销15定位要被对折的预折弯板材9。 在下垫板8上通过一个模刀固定座16设置一个下模刀17,下模刀17的上部为下模刀头18,模刀固定座16上设置一个转轴19,转轴19垂直于板材9的传送方向,下模刀17安装在转轴19上。 下模刀17在面向压料板5竖直端面的一侧开设凹槽21,凹槽21的上端面向上倾斜与凹槽21面的垂直面形成下模刀头角,上模刀头13的楔形角与下模刀头角相等,凹槽21下端面呈水平,凹槽21的下端面位于角形空间内下模翻转压板6的下方。 在折弯侧设置后挡规22,后挡规22将限定板材9被折弯部的长度。后挡规22由数控单元实现位置长度的设置。 当油压机在初始位置时,压料板5的上表面高出下模刀头18的上方,下模刀头18与压料板5竖直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刀、压料板,所述上模刀由油压机驱动实现上下位移,所述压料板通过导向零件设置在下垫板上,在所述上模刀、压料板的一侧为进板侧,另一侧为折弯侧,板材的传送方向是从所述进板侧水平向所述折弯侧传送,在所述折弯侧的上模刀上设置一个上模刀头,所述上模刀头与所述折弯侧的压料板竖直端面齐平,在所述下垫板上通过一个模刀固定座设置一个下模刀,所述下模刀的上部为下模刀头,所述下模刀头与所述压料板竖直端面配合,所述油压机下压时,将板材压在所述上模刀与压料板之间后,使所述压料板通过所述导向零件向下移动,所述下模刀沿所述压料板的竖直端向相对向上移动,所述下模刀头与上模刀头配合将伸出所述折弯侧的板材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元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