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536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其用于连接安全帽的内衬与帽体,其中该可移动配合机构包括固定在帽体内壁上的内埋扣,连接在内衬外表面的可移动扣,内埋扣与可移动扣形成相互扣合嵌固关系;而可移动扣包括至少一弹性脚,弹性脚的一端形成抱扣与内埋扣扣合,另一端形成固定扣与内衬固定在一起。此弹性脚可以提供内衬与帽体之间相互错位的伸缩变形量,在使用者头部受到撞击后,安全帽提供给头部缓冲保护功能的同时,若帽体被外界卡住时,人的头部贴合的内衬可在帽体中进行转动调整,弹性脚会在此时增加与人头部贴合的内衬相对帽体转动的裕量,最大化的减少人头部转动的角度,减少颈部伤害,提升安全帽对人体的保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帽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
技术介绍
在许多场合,由于危险性较高,因此必须使用安全帽。安全帽是为了保护人的头部而专门设计的,其可在人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安全帽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硬质头盔,它不但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且可以抵御飞来的碎片、颗粒,乃至防止低压电击或这三种危险的任何组合;安全帽还可以在酸液、其它化学剂或高温液体从头顶上浇下来时起着保护头、脸和颈部的作用。而在不同的危险场所使用的安全帽结构亦有不同的要求,但其结构都是由帽壳、缓冲层及内衬构成。而对于骑摩托车时使用的安全帽,是将人的头部完全包覆,以便在受到运动过程中的撞击时对头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因此业界对安全帽的设计方向主要集中在高强度及抗冲击能力方向,但是摩托车安全帽与头部配合较为紧密,在受到撞击后,头部扭转的角度会被安全帽限制住,如若安全帽被卡住的情况下,人的头部是会被完全卡死,如与颈部扭转角度无法调整且急救不及时亦会增加伤亡的可能。因此,本案设计人便设计了一种内衬可移动的安全帽结构,其主要是在帽体(包括帽壳与EPS发泡体部份)与内衬之间设置具有颗粒状滑移功能的旋转装置,令内衬与帽体之间可以实现转动关系,以实现在安全帽受到撞击时,安全帽内外产生旋转角度差减少头部扭转角度,减少颈部伤害。但是此结构中内衬与帽体的连接是依靠周缘设置的配合扣实现二者的配合,受此固定式配合方式的限制,内衬与帽体之间可相互移动的距离及角度仍然有限,无法最大化的减少头部扭转的角度,仍存在未臻完善之处。本案便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令内衬与帽体的连接在相对稳固的情况下,实现内衬与帽体可产生较大活动空间的功能,在保护头部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的降低颈部受伤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其用于连接安全帽的内衬与帽体,其中:该可移动配合机构包括固定在帽体内壁上的内埋扣,连接在内衬外表面的可移动扣,内埋扣与可移动扣形成相互扣合嵌固关系;而可移动扣包括至少一弹性脚,弹性脚的一端形成抱扣与内埋扣扣合,另一端形成固定扣与内衬固定在一起。所述可移动扣由一抱扣呈放射状连接三个弹性脚构成,各弹性脚的外端再配合固定扣以连接在内衬上。所述可移动扣由一抱扣对称连接两个弹性脚构成,各弹性脚的外端再配合固定扣以连接在内衬上。所述内埋扣形成一嵌扣,此嵌扣呈放射状形成二支或二支以上的端角,内埋扣嵌固于帽体的内壁中,嵌扣上表面裸露在外以承接可移动扣的扣合。所述帽体与内衬之间设有促旋转装置。所述促旋转装置采用硬质材料或软性材料制成的具有可伸缩滑移的结构。所述帽体包括帽壳与EPS发泡体。所述可移动配合机构至少设置三个,并均匀分布于内衬与帽体的近边缘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安全帽通过采用具有弹性脚的可移动扣令内衬与帽体的内埋扣连接在一起,此弹性脚可以提供内衬与帽体之间相互错位的伸缩变形量,在使用者头部受到撞击后,安全帽会提供给头部的缓冲保护功能的同时,若帽体被外界卡住时,人的头部贴合的内衬可在帽体中进行转动调整,弹性脚会在此时增加人头部贴合的内衬相对帽体转动的裕量,最大化的减少人头部转动的角度,减少颈部伤害,提升安全帽对人体的保护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全帽内衬与帽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帽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埋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移动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该安全帽包括帽体1、设在帽体1中的内衬2、设在帽体1与内衬2之间的促旋转装置3,而内衬2的近边缘与帽体1的近边缘设置相互扣合的连接机构,此连接机构至少设置三个位置才可保证内衬2与帽体1配合的粘合性,另该帽体1包括帽壳11与EPS发泡体缓冲层5;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内衬2与帽体1的连接机构为可移动的配合机构4,其包括固定在帽体1内壁上的内埋扣41,连接在内衬2外表面的可移动扣42,内埋扣41与可移动扣42形成相互扣合嵌固关系,内衬2的外表面与帽体1的内壁贴合,利用内埋扣41与可移动扣42实现二者的连接;而可移动扣42包括至少一弹性脚421,弹性脚421的一端形成抱扣422与内埋扣41扣合,另一端形成固定扣423与内衬2固定在一起。配合图3所示,此内埋扣41可形成一嵌扣411,此嵌扣41呈放射状形成二支或二支以上的端角,此实施例是形成三支端角412,内埋扣41是嵌固于帽体1的内壁中,三支端角412是实现与帽体1连接的稳固性,而中间的嵌扣411上表面裸露在外以承接抱扣422的扣合。如图4所示,为保证可移动扣42的稳定性,其可由一抱扣422呈放射状连接三个弹性脚421构成,各弹性脚421的外端再配合固定扣423以连接在内衬上,三个弹性脚421形成一个面,可以保证内衬2与帽体1连接的贴合性。当然此弹性脚421亦可对称的设置为两个,同样可以保证内衬2与帽体1连接的贴合性。所述的促旋转装置3可采用硬质材料或软性材料制成的具有可伸缩滑移的结构,如颗粒状的结构,以令帽体1与内衬2之间形成相互的位移关系。由于内衬2是采用具有弹性脚421的可移动扣42与帽体1的内埋扣41连接在一起,此弹性脚421可以提供内衬2与帽体1之间相互错位的伸缩变形量,在使用者头部受到撞击后,安全帽提供给头部缓冲保护功能的同时,若帽体1被外界卡住时,人的头部贴合的内衬2可在帽体1中进行转动调整,弹性脚421会在此时增加与人头部贴合的内衬2相对帽体1转动的裕量,最大化的减少人头部转动的角度,减少颈部伤害,提升安全帽对人体的保护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其用于连接安全帽的内衬与帽体,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配合机构包括固定在帽体内壁上的内埋扣,连接在内衬外表面的可移动扣,内埋扣与可移动扣形成相互扣合嵌固关系;而可移动扣包括至少一弹性脚,弹性脚的一端形成抱扣与内埋扣扣合,另一端形成固定扣与内衬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其用于连接安全帽的内衬与帽体,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配合机构包括固定在帽体内壁上的内埋扣,连接在内衬外表面的可移动扣,内埋扣与可移动扣形成相互扣合嵌固关系;而可移动扣包括至少一弹性脚,弹性脚的一端形成抱扣与内埋扣扣合,另一端形成固定扣与内衬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扣由一抱扣呈放射状连接三个弹性脚构成,各弹性脚的外端再配合固定扣以连接在内衬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内衬可移动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扣由一抱扣对称连接两个弹性脚构成,各弹性脚的外端再配合固定扣以连接在内衬上。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安全帽内衬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