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572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油田井下工具结构性能的试验平台,具体地说是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包括地面轨道、井架滑槽、井架轨道、顶部天车轨道、地面定滑轮、地面动滑轮、钢地板、试验井眼、试验井架、游动滑车大钩、丝杠、换向定滑轮、游动横梁、定滑轮组、钢丝绳一、丝杠驱动电机、动滑轮组、减速箱、卷筒、绞车系统电机、液压柱、导向柱、底座、转动系统、夹持工具、加载工作台、操作仪表台、行程开关、基座、钢丝绳二、液压大钳和卡环,所述井架滑槽设于地面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井下工具进行相关的结构性能测试试验,克服了现有试验平台灵活性差,利用率低,集成性差,井型、工具、模拟方式单一的弊端,产生了一定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油田井下工具结构性能的试验平台,具体地说是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包括地面轨道、井架滑槽、井架轨道、顶部天车轨道、地面定滑轮、地面动滑轮、钢地板、试验井眼、试验井架、游动滑车大钩、丝杠、换向定滑轮、游动横梁、定滑轮组、钢丝绳一、丝杠驱动电机、动滑轮组、减速箱、卷筒、绞车系统电机、液压柱、导向柱、底座、转动系统、夹持工具、加载工作台、操作仪表台、行程开关、基座、钢丝绳二、液压大钳和卡环,所述井架滑槽设于地面轨道上。本技术可对井下工具进行相关的结构性能测试试验,克服了现有试验平台灵活性差,利用率低,集成性差,井型、工具、模拟方式单一的弊端,产生了一定的有益效果。【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油田井下工具结构性能的试验平台,具体地说是一种井 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 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由于目前油田对机采设备和工艺性能缺乏统一、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和平台,技 术检测机构无法对其开展系统、科学的测试评价,使得油田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采 油设备与工艺的选择和配套应用上缺乏科学、可靠的技术依据,无法实现机采系统的科学 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不利于油田储量动用率、采收率的提高,而且测试评价手段的不完善 也成为制约采油设备质量改进、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目前虽已有相关井下工具模拟试 验平台的产品出现,但这些平台只能针对单一井口固定安装,不可在多口井之间移动切换 使用,导致试验平台利用率比较低,现有试验平台集成性较差,在试验前工具的上提下放以 及加载测试需要分开的不同设备进行,相对繁琐;现有试验平台设备提供的模拟方式也比 较单一、很少有能同时提供拉、压、扭以及同时作用的载荷试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井下工具模拟试验平台,可对井下工 具进行相关的结构性能测试试验,克服了现有试验平台灵活性差,利用率低,集成性差,井 型、工具、模拟方式单一的缺点,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包括:地面轨道、井架滑槽、井架轨道、顶部天车轨道、 地面定滑轮、地面动滑轮、钢地板、试验井眼、试验井架、游动滑车大钩、丝杠、换向定滑轮、 游动横梁、定滑轮组、钢丝绳一、丝杠驱动电机、动滑轮组、减速箱、卷筒、绞车系统电机、液 压柱、导向柱、底座、转动系统、夹持工具、加载工作台、操作仪表台、行程开关、基座、钢丝绳 二、液压大钳和卡环组成,所述地面轨道与地面连接,所述井架滑槽设于地面轨道上,所述 井架轨道与钢地板连接,所述井架轨道与试验井架相连接,所述井架轨道上设有行程开关 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系统,所述加载工作台通过导向柱与底座连接,所述加载工作 台底部设有夹持工具,所述卷筒与绞车系统电机分别连接在减速箱上,所述液压柱通过加 载工作台与底座连接,所述钢地板上设有地面定滑轮、地面动滑轮和6个试验井眼,所述试 验井架顶部设有顶部天车轨道,所述顶部天车轨道上设有游动横梁,所述游动横梁下方设 有定滑轮组,所述钢丝绳一一端与定滑轮组连接,另一端与动滑轮组连接,所述丝杠穿过游 动横梁一端与试验井架顶部连接,另一端与丝杠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换向定滑轮与试验井 架顶部固接,所述动滑轮组与游动滑车大钩连接,所述钢丝绳二通过卷筒与地面动滑轮连 接,所述减速箱、卷筒和绞车系统电机分别设于基座上,所述试验井眼呈矩形分布,在两轨 道之间沿地面轨道方向两排三列,每口井的井型各不相同,分别为直井、水平井、15°斜井、 30°斜井、45°斜井和75°斜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座呈四方形,还设有4根导向柱,分别设于底座 的4个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操作仪表台设于试验井架底部侧端与钢地板连 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试验井架为梯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载工作台内设有液压大钳,所述液压大钳与卡 环连接。 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试验平台可实现空间三维方向的移动,便于在多口 井之间切换、避免了传统平台中一个平台只能适用于一口井的弊端;井下工具的上提下放、 加载试验均由该套试验平台完成,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并且上提下放行程较大;加载平台 与上提下放平台分开工作,在工具上提下放不需要精确定位与加载时,只使用游动大钩来 提供拉力从而可极大地节能;多处动、定滑轮的配合使用,可极大地实现省力;顶部天车系 统的游动横梁由丝杠驱动,从而可实现平稳移动并且便于准确、快速定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天车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天车滑轮组与游动滑车滑轮组绕线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试验加载平台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技术的绞车系统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技术的试验加载平台局部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地面轨道,2.井架滑槽,3.井架轨道,4.顶部天车轨道,5.地面定滑轮,6.地 面动滑轮,7.钢地板,8.试验井眼,9.试验井架,10.游动滑车大钩,11.丝杠,12.换向定滑 轮,13.游动横梁,14.定滑轮组,15.钢丝绳一,16.丝杠驱动电机,17.动滑轮组,18.减速 箱,19.卷筒,20.绞车系统电机,21.液压柱,22.导向柱,23.底座,24.转动系统,25.夹持 工具,26.加载工作台,27.操作仪表台,28.行程开关,29.基座,30.钢丝绳二,31.液压大 钳,32.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包括:地面轨 道1、井架滑槽2、井架轨道3、顶部天车轨道4、地面定滑轮5、地面动滑轮6、钢地板7、试验 井眼8、试验井架9、游动滑车大钩10、丝杠11、换向定滑轮12、游动横梁13、定滑轮组14、钢 丝绳一 15、丝杠驱动电机16、动滑轮组17、减速箱18、卷筒19、绞车系统电机20、液压柱21、 导向柱22、底座23、转动系统24、夹持工具25、加载工作台26、操作仪表台27、行程开关28、 基座29、钢丝绳二30、液压大钳31和卡环32组成,所述地面轨道1与地面连接,所述井架 滑槽2设于地面轨道1上,所述井架轨道3与钢地板7连接,所述井架轨道3与试验井架9 相连接,所述井架轨道3上设有行程开关28和底座23,所述底座23上设有转动系统24,所 述加载工作台26通过导向柱22与底座23连接,所述加载工作台26底部设有夹持工具25, 所述卷筒19与绞车系统电机20分别连接在减速箱18上,所述液压柱21通过加载工作台 26与底座23连接,所述钢地板7上设有地面定滑轮5、地面动滑轮6和六个试验井眼8,所 述试验井架9顶部设有顶部天车轨道4,所述顶部天车轨道4上设有游动横梁13,所述游动 横梁13下方设有定滑轮组14,所述钢丝绳一 15 -端与定滑轮组14连接,另一端与动滑轮 组17连接,所述丝杠11穿过游动横梁13 -端与试验井架9顶部连接,另一端与丝杠驱动 电机16连接,所述换向定滑轮12与试验井架9顶部固接,所述动滑轮组17与游动滑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工具模式试验平台,由地面轨道、井架滑槽、井架轨道、顶部天车轨道、地面定滑轮、地面动滑轮、钢地板、试验井眼、试验井架、游动滑车大钩、丝杠、换向定滑轮、游动横梁、定滑轮组、钢丝绳一、丝杠驱动电机、动滑轮组、减速箱、卷筒、绞车系统电机、液压柱、导向柱、底座、转动系统、夹持工具、加载工作台、操作仪表台、行程开关、基座、钢丝绳二、液压大钳和卡环组成,所述地面轨道与地面连接,所述井架滑槽设于地面轨道上,所述井架轨道与钢地板连接,所述井架轨道与试验井架相连接,所述井架轨道上设有行程开关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系统,所述加载工作台通过导向柱与底座连接,所述加载工作台底部设有夹持工具,所述卷筒与绞车系统电机分别连接在减速箱上,所述液压柱通过加载工作台与底座连接,所述钢地板上设有地面定滑轮、地面动滑轮和6个试验井眼,所述试验井架顶部设有顶部天车轨道,所述顶部天车轨道上设有游动横梁,所述游动横梁下方设有定滑轮组,所述钢丝绳一一端与定滑轮组连接,另一端与动滑轮组连接,所述丝杠穿过游动横梁一端与试验井架顶部连接,另一端与丝杠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换向定滑轮与试验井架顶部固接,所述动滑轮组与游动滑车大钩连接,所述钢丝绳二通过卷筒与地面动滑轮连接,所述减速箱、卷筒和绞车系统电机分别设于基座上,所述试验井眼呈矩形分布,在两轨道之间沿地面轨道方向两排三列,每口井的井型各不相同,分别为直井、水平井、15°斜井、30°斜井、45°斜井和75°斜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旭梅成远久陈韬婕曹婷婷张宝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