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考试系统中计算题参数可变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9086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考试系统中计算题参数可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一道试题对应建立一计算模型Y(yn)=F(xm);定义计算题题型的存储数据结构;根据计算模型公式自动生成执行代码并动态编译,进入算法库,生成对应的计算模型编号;在计算模型下,根据设定的取值条件随机产生符合要求的自变参数数值并显示在试题上,为每一份试卷自动生成带有不同自变参数数值的试题;考生提交试卷时,将每一道试题的计算模型编号、自动产生的自变参数及考生填写的应变参数答案统一回传到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随机产生自变参数而生成题目。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不同学员可得到不一样的题目,防止作弊,更利于考察学员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每一道试题对应建立一计算模型Y(yn)=F(xm);定义计算题题型的存储数据结构;根据计算模型公式自动生成执行代码并动态编译,进入算法库,生成对应的计算模型编号;在计算模型下,根据设定的取值条件随机产生符合要求的自变参数数值并显示在试题上,为每一份试卷自动生成带有不同自变参数数值的试题;考生提交试卷时,将每一道试题的计算模型编号、自动产生的自变参数及考生填写的应变参数答案统一回传到服务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随机产生自变参数而生成题目。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不同学员可得到不一样的题目,防止作弊,更利于考察学员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程度。【专利说明】—种电力考试系统中计算题参数可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力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学习、网上考试的发展,电力行业中也逐渐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考试。电力考试中根据其行业特点,经常出现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的计算题,目前的考试系统中各考试学员的试卷中计算题均相同,不利于防止各考试学员之间的抄袭,也不利于考察学员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使各学员的计算题参数均随机变化,防止作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每一道试题对应建立一个固定的计算模型Y(yl, y2, y3, ---yn) =F(xl, x2, x3,…xm),自变参数xm,应变参数yn,其中,m = I, 2, 3…,η = 1,2,3...;定义计算题题型 的存储数据结构,包括试题本身、自变参数及取值条件存储、应变参数及计算公式存储;根据录入的计算模型公式自动生成执行代码并动态编译,进入算法库,生成对应的计算模型编号;在统一的计算模型下,根据设定的取值条件随机产生符合要求的自变参数数值并显示在试题上,为每一份试卷自动生成带有不同自变参数数值的试题,试题中应变参数的位置显示为需要考生填写答案的填空空格;考生提交试卷时,将每一道试题的计算模型编号、自动产生的自变参数及考生填写的应变参数答案统一回传到服务器。考生提交试卷后,服务器系统记录每一道试题的计算模型编号、自变参数、考生填写的答案即应变参数,由服务器系统后台调用算法库中相同计算模型编号对应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结果与考生所填的答案进行对比,判断考生所填的答案是否正确。每个考生试卷中获得的自变参数通过试卷的js代码产生。自变参数的取值条件至少包含对取值范围、是否取整、小数位数的设定。自变参数随机产生的步骤是:根据取值条件限定的取值范围、是否取整、小数位数随机产生所有可能的数值;将产生的所有数值全部存储在自变量存储区域内;随机从所有数据中获取一个数据替换计算模型中的自变参数。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公式计算题以后台固定的计算公式为基础,预定计算规则条件下随机产生自变参数而生成题目,学员提交试卷时系统将随机自动产生的自变参数和学员填写的应变参数一起提交,由后台系统判卷。这样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不同学员可得到不一样的题目,防止作弊,更利于考察学员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程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每一道试题对应一个固定的计算模型Y(yl, y2, y3,……)=F(xl, x2, x3,……),给定自变参数xm,求应变参数yn,其中,m = I,2,3…,η = 1,2,3…。不能进行逆运算,否则应作为新的计算模型。在统一的计算模型下,由计算机根据后台的计算模型为每一份试卷自动生成不同的试题,自动产生输入参数和填空空格。定义计算题题型的存储数据结构,包括试题本身、自变参数及取值条件存储、应变参数及计算公式存储。根据录入的计算公式自动生成执行代码并动态编译,进入算法库,生成对应的计算模型编号。每个学员获得的自变参数通过试卷的js代码产生,根据设定的取值条件随机产生符合要求的数值并显示在试题上,学员提交试卷时,将计算模型编号、自动产生的自变参数及填写的应变参数答案统一回传到服务器。考生提交答卷后,系统记录该试题的计算模型编号、自变参数、填写的答案即应变参数,后台调用相同编号对应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结果与考生所填的答案进行对比,判断考生所填的答案是否正确。实施例1下面以具体试题进行说明:试题1:原始试题如下:电阻R= 125 Ω,电感Xl = 1.2 Ω,容抗Xe = 200 Ω组成串联电阻,接在电压U =230V的电源上,求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答:S= —,P = —。对于试题I的参数分析如下:电阻R= 125 Ω (自变参数I),电感X1 = 1.2 Ω (自变参数2),容抗Xc = 200 Ω(自变参数3 )组成串联电阻,接在电压U = 230V的电源上,求视在功率S (应变参数I)、有功功率P (应变参数2)。答:S= —,P =—其中:设定电阻R取值范围为120 - 230 ;电感X1取值范围为1.2 — 3.4,保留小数I位;容抗X。范围为120 - 340。以上试题的编辑或试题导入明确表达如下内容:试题题面,包括试题题目、自变参数表达、应变参数表达;确定每一个自变参数的取值范围、是否取整、小数位数;定义应变参数的计算公式。试题录入的表达格式为:电阻R = <#Χ1#> Ω,电感X1 = <#Χ2#> Ω,容抗X。= <#Χ3#> Ω组成串联电阻,接在电压U = 230V的电源上,求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答:S= <SY1S>, P = <SY2S>自变参数项为<#X1#>、〈#X2#>、〈#X3#>,这些参数由系统根据设置好的取值条件自动产生,并显示在试题上。参数的取值条件进行设置,如下:<#X1#>取值范围:最小值120,最大值230是否取整:整数小数位数:0位<#X2#>取值范围:最小值1.2,最大值3.4是否取整:小数小数位数:1位<#X3#>取值范围:最小值120,最大值230是否取整:整数小数位数:0位应变参数项(填空项)为<$Y1$>、<$Υ2$>,这些参数在试题上显示为带下划线的空格,参数的计算公式录入如下:Y1=230/SQRT(X1*X1+ (X2-X3)* (X2-X3))Y2=230/SQRT(X1*X1+(X2-X3)*(X2-X3))。实施例2下面以具体试题进行说明:试题2:原始试题如下:用一台电能表标准装置测定一只短时稳定性较好的电能表某一负载下的相对误差,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等同条件下,独立测量η=ιο次,所得的误差数据Yn分别为:0.23%,0.20%,0.21%,0.22%,0.23%,0.19%,0.24%,0.22%,0.18%,0.23%,试计算该装置的单次测量标准偏差估计值S和最大可能的随机误差Ymax。答:S = —,Y max =—。对于试题2的参数分析如下:用一台电能表标准装置测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泾生王勤张量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