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璐瑶专利>正文

一种打火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8906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火灶,包括壳体、炉头以及炉架,所述炉头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炉架位于炉头的周围,所述炉架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打火灶,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炉架,这样放在炉架上的锅也跟随炉架移动,这样使得锅底相对于炉头的火焰是移动的,使得火焰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固定的加热确定的部分锅底,而是锅底通过移动可以接触到火焰的不同部分,使得锅底接收到更多的热量,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节约能源。为了做饭时增加锅底受热面积,节约燃气,使得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所述炉架包括可摆动的第一炉架;为了实现锅底受热均匀,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所述炉架还包括可转动的第二炉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火灶
本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打火灶。
技术介绍
目前的打火灶上都具有炉架,炉架放置在打火灶的炉头周围,将锅放在炉架上进行加热,使得锅底与炉头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锅底正好位于火苗的高温部分,提高燃气的利用率;但是由于炉架是固定的,所以锅底只有一小部分受到高温火苗的加热,使得做饭速度较慢,浪费燃气;同时,由于锅底相对于炉头是固定的,所以当炉头的火苗分布不均匀时,使得锅底受热不均匀,使得做饭速度较慢,浪费燃气。此外,由于烹饪的食物时间较长,使得食物中一部分营养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火灶,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炉架,使得放在炉架上的锅也可移动,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打火灶,包括壳体、炉头以及炉架,所述炉头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炉架位于炉头的周围,所述炉架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为了做饭时增加锅底受热面积,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所述炉架包括可摆动的第一炉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炉架上固定有框架,所述框架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框架的下端连接有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固定有两个水平的连接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连接孔内。为了减小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摩擦、增加使用寿命,以及连接可靠,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轴承或者铜套。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偏心轮以及连杆,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偏心轮,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框架的下端。为了使得第一炉架摆动的速度可调,所述第一电机采用可调速电机。为了实现锅底受热均匀,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所述炉架还包括可转动的第二炉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炉架下方固定有环形齿轮,所述第二炉架与环形齿轮的轴线重合,所述环形齿轮的中心设有转动孔,所述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转动孔相匹配的空心固定轴,所述空心固定轴位于所述转动孔内;所述壳体上还固定有动力装置,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为了减小空心固定轴与转动孔之间摩擦、增加使用寿命,以及连接可靠,所述空心固定轴与所述转动孔之间设置有轴承。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链条或者皮带或者齿轮与所述环形齿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第二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采用可调速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炉架与环形齿轮之间通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支撑杆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打火灶的燃气输送管设置在所述空心固定轴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打火灶,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炉架,这样放在炉架上的锅也跟随炉架移动,这样使得锅底相对于炉头的火焰是移动的,使得火焰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固定的加热确定的部分锅底,而是锅底通过移动可以接触到火焰的不同部分,使得锅底接收到更多的热量,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节约能源。为了做饭时增加锅底受热面积,节约燃气,使得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所述炉架包括可摆动的第一炉架;为了实现锅底受热均匀,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所述炉架还包括可转动的第二炉架。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打火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将部分壳体揭开,并将炉头、燃气输送管路等去掉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炉架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第二炉架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阅图1-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打火灶的一个实施例,打火灶包括壳体1、炉头3、炉架2,其中炉头3设置在壳体上,炉架2位于炉头3的周围,炉架2可移动的连接在壳体1上。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炉架2,这样放在炉架2上的锅也跟随炉架2移动,这样使得锅底相对于炉头3的火焰是移动的,使得火焰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固定的加热确定的部分锅底,而是锅底通过移动可以接触到火焰的不同部分,使得锅底接收到更多的热量,提高做饭速度、节约燃气、节约能源。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炉头3,所以也设置有两个炉架2,包括可摆动的第一炉架21和可转动的第二炉架22。其中炉头3为燃气炉头,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磁炉头。其他实施例中,炉头3和炉架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炉架2的移动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水平的移动。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可摆动的第一炉架21,这样通过第一炉架21的摆动,可以带动第一炉架21上的锅与第一炉架21一起摆动,这样增加了锅底的受热面积,增加了相同时间内锅底吸收的热量,提高了做饭的速度,节约了燃气;并使得食物在锅内受热均匀,较短的时间就将食物做好,较好的保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得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参见图2所示,为了更清楚的表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2中将打火灶2上的两个炉头以及燃气输送管路等省略,并将部分壳体1揭开。本实施例中,第一炉架21下端固定有框架211,框架211两端连接在壳体1上,框架211的下端连接有驱动装置4;通过驱动装置4带动框架211下端移动,进而带动框架211以及第一炉架21摆动。参见图3和图5所示,框架211上固定有两个水平的连接轴2111,壳体1上设置有与连接轴2111相匹配的连接孔11,连接轴2111位于连接孔11内,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1设置在与可以固定的固定架上。为了减少连接轴2111与连接孔11之间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以及连接可靠,在连接轴2111与连接孔11之间设置有轴承。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轴2111与连接孔11之间设置有铜套。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1、固定在第一电机41输出轴上的偏心轮42以及连杆43,第一电机41固定在壳体1上,连杆43的一端连接偏心轮42,连杆43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11的下端。这样通过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带动偏心轮42旋转,进而带动连杆43摆动,从而带动框架211左右摆动,因而实现第一炉架21左右两端对称上下摆动,最终是实现第一炉架21上的锅的左右摆动;这样锅通过左右摆动,使得锅底左右方向上的受热面积增加,进而增加了相同时间内锅底吸收的热量,提高了做饭的速度,节约了燃气;并使得食物在锅内受热均匀,较短的时间就将食物做好,较好的保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得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41采用可调速电机,使得第一炉架21的摆动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炉架22,这样通过第二炉架22的转动,使得锅底处于炉头3的火焰范围内的不同部分可以分别接触到的火焰的不同部分,确保了锅底处于火焰范围内的部分受热均匀,提高做饭效率,节约燃气;并使得食物在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打火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火灶,包括壳体、炉头以及炉架,所述炉头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炉架位于炉头的周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炉架包括可摆动的第一炉架,所述第一炉架上固定有框架,所述框架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框架的下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框架上固定有两个水平的连接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连接孔内,在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偏心轮以及连杆,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偏心轮,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框架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火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陈璐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