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8871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包括轴、滑移齿轮和手柄座,手柄座上安装有手柄杆、副手柄杆Ⅰ和副手柄杆Ⅱ,轴包括Ⅰ轴、Ⅱ轴、Ⅲ轴、Ⅳ轴和Ⅴ轴并依次固定,滑移齿轮包括二联滑移齿轮和三联滑移齿轮,二联滑移齿轮安装在Ⅲ轴上,三联滑移齿轮安装在Ⅴ轴上,二联滑移齿轮包括齿轮Ⅰ和齿轮Ⅱ,三联滑移齿轮包括齿轮Ⅲ、齿轮Ⅳ和齿轮Ⅴ。有益效果:操作变速方便,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完成;减少手柄及高低速选择开关,有利于外观设计;零件耗用少,降低装配难度;增加关键零件凸轮,定位可靠,不会因齿轮掉档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包括轴、滑移齿轮和手柄座,手柄座上安装有手柄杆、副手柄杆Ⅰ和副手柄杆Ⅱ,轴包括Ⅰ轴、Ⅱ轴、Ⅲ轴、Ⅳ轴和Ⅴ轴并依次固定,滑移齿轮包括二联滑移齿轮和三联滑移齿轮,二联滑移齿轮安装在Ⅲ轴上,三联滑移齿轮安装在Ⅴ轴上,二联滑移齿轮包括齿轮Ⅰ和齿轮Ⅱ,三联滑移齿轮包括齿轮Ⅲ、齿轮Ⅳ和齿轮Ⅴ。有益效果:操作变速方便,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完成;减少手柄及高低速选择开关,有利于外观设计;零件耗用少,降低装配难度;增加关键零件凸轮,定位可靠,不会因齿轮掉档引发事故。【专利说明】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切削机床的变速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钻床(或钻铣床)的主传动多用12级变速机构,尤其近年来,由于国外市场兴起用双速电机代替高效单速电机用于钻床的主传动,因而出现多种传动方案及变速操纵方法。普遍的方案是12级速度,用两个手柄及一只高低速选择开关操纵。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可靠,缺点有三:操作麻烦;影响机床外观;零件没少用,成本未降低。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操作方便的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包括轴、滑移齿轮和手柄座,手柄座上安装有手柄杆、副手柄杆I和副手柄杆II,轴包括I轴、II轴、III轴、IV轴和V轴并依次固定,滑移齿轮包括二联滑移齿轮和三联滑移齿轮,二联滑移齿轮安装在III轴上,三联滑移齿轮安装在V轴上,二联滑移齿轮包括齿轮I和齿轮II,三联滑移齿轮包括齿轮II1、齿轮IV和齿轮V,II轴的下端固定润滑油泵,手柄座与过渡齿轮固定连接,过渡齿轮与伞齿轮固定连接,伞齿轮与凸轮固定连接,凸轮下端安装固定有支柱,凸轮上端设有位移传动件,位移传动件上端安装有开关,凸轮与三联滑移齿轮之间通过杠杆I连接,凸轮与杠杆I之间的传动由套装在杠杆I一端的算珠形小套I与凸轮表面曲线槽配合形成,凸轮与二联滑移齿轮之间通过杠杆II连接,凸轮与杠杆II之间的传动由套装在杠杆II 一端的算珠形小套II与凸轮表面曲线槽配合形成。上述齿轮I的Z=47,齿轮II的Z=16,齿轮III的Z=47,齿轮IV的Z=32,齿轮V的Z=63,齿轮V因齿数较大、移动不便而空套在V轴上,并设有内齿与三联滑移齿轮的上端外齿形成离合式结构,使滑移轻松,变速操作省力。IV轴上安装有Z=47的齿轮VLIII轴、IV轴共用齿轮I和齿轮VI,总共少用了两个齿轮。凸轮在设计时要控制曲线的升角低于35°,这样,凸轮工作轻松,操作省力。本专利技术中,凸轮曲线的升角的设计实际值为23° 11' 42" -32° 46' 48"。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滚轮稳定地停止在曲线的水平线上以确保齿轮不掉档,将凸轮曲线的水平线延长为4°,从而减小升角。使升角控制在35°内,则凸轮工作轻松,操作省力。曲线从最低到最高点是升角最大处,一般的12级变速机构是将凸轮的曲线分为12段,但这样会使升角会超过45°导致凸轮无法工作,本专利技术将凸轮设计为14个等分位置即12级变速和2个空档位置,使曲线的升角得到有效控制,本专利技术中凸轮水平线两侧的升降曲线角度为3° +3°。凸轮上端为城垛式凹凸台形状,它的高凸部位是顶起位移传动件压住开关接通电机高速运转信号,凸轮上的高凸部位与凸轮下端相应的电机高速档位的锥孔对齐。手柄座上安装有手柄杆、副手柄杆I和副手柄杆II,其中,副手柄杆I和副手柄杆II不属于实际操作范例,为操作方便而设置,因而,本专利技术属于单手柄操作范例。选速时,只需转动手柄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变速,方便、直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操作变速方便,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完成;减少手柄及高低速选择开关,有利于外观设计;零件耗用少,降低装配难度;增加关键零件凸轮,定位可靠,不会因齿轮掉档引发事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传动变速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C面剖视图; 图5为凸轮与三联滑移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凸轮与二联滑移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凸轮工作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传动变速图。其中,1、手柄座,2、手柄杆,3、副手柄杆I,4、副手柄杆11,5、I轴,6、II轴,7、111轴,8、IV轴,9、V轴,10、润滑油泵,11、二联滑移齿轮,12、三联滑移齿轮,13、过渡齿轮,14、伞齿轮,15、凸轮,16、支柱,17、定位钢球,18、位移传动件,19、杠杆I,20、杠杆II,21、算珠形小套I,22、算珠形小套11,23、开关,24、齿轮I,25、齿轮II,26、齿轮III,27、齿轮IV,28、齿轮V,29、齿轮VI,30、锥孔,31、曲线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包括轴、滑移齿轮和手柄座1,手柄座I上安装有手柄杆2、副手柄杆I 3和副手柄杆II 4,轴包括I轴5、II轴6、111轴7、IV轴8和V轴9并依次固定,滑移齿轮包括二联滑移齿轮11和三联滑移齿轮12,二联滑移齿轮11安装在III轴7上,三联滑移齿轮12安装在V轴9上,二联滑移齿轮11包括齿轮I 24和齿轮II 25,三联滑移齿轮12包括齿轮III 26、齿轮IV 27和齿轮V 28,II轴6的下端固定润滑油泵10,手柄座I与过渡齿轮13固定连接,过渡齿轮13与伞齿轮14固定连接,伞齿轮14与凸轮15固定连接,凸轮15下端安装固定有支柱16,凸轮15上端设有位移传动件18,位移传动件18上端安装有开关23,凸轮15与三联滑移齿轮12之间通过杠杆I 19连接,凸轮15与杠杆I 19之间的传动由套装在杠杆I 19 一端的算珠形小套I 21与凸轮15表面曲线槽31配合形成,凸轮15与二联滑移齿轮11之间通过杠杆II 20连接,凸轮15与杠杆II 20之间的传动由套装在杠杆II 20 一端的算珠形小套II 22与凸轮表面曲线槽31配合形成。上述齿轮I 24的Z=47,齿轮II 25的Z=16,齿轮III 26的Z=47,齿轮IV 27的Z=32,齿轮V 28的Z=63,齿轮V 28因齿数较大、移动不便而空套在V轴9上,并设有内齿与三联滑移齿轮12的上端外齿形成离 合式结构,使滑移轻松,变速操作省力。IV轴8上安装有Z=47的齿轮VI 29,III轴7、IV轴8共用齿轮I 24和齿轮VI 29,总共少用了两个齿轮。凸轮15在设计时要控制曲线的升角低于35°,这样,凸轮15工作轻松,操作省力。本专利技术中,凸轮15曲线的升角的设计实际值为23° 11' 42" -32° 46' 48"。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滚轮稳定地停止在曲线的水平线上以确保齿轮不掉档,将凸轮15曲线的水平线延长为4°,从而减小升角。使升角控制在35°内,则凸轮15工作轻松,操作省力。曲线从最低到最高点是升角最大处,一般的12级变速机构是将凸轮15的曲线分为12段,但这样会使升角会超过45°导致凸轮无法工作,本专利技术将凸轮15设计为14个等分位置即12级变速和2个空档位置,使曲线的升角得到有效控制。凸轮15上端为城垛式凹凸台形状,它的高凸部位是顶起位移传动件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豫康何发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西马特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