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包括该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7398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包括该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装置。热交换器(1)能够使热交换效率变得优良且构造简单而能以低价制造,并且能够提高流体的防泄漏所带来的装置的长期可靠性,该热交换器(1)包括多个导热板(5)、多个内翅片(9)、多个防泄漏板(7),在防泄漏板上设有供流体流通的通路孔,第一流路的内翅片与第二流路的内翅片以使两种流体的热阻率相同的方式进行设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包括该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装置。热交换器(1)能够使热交换效率变得优良且构造简单而能以低价制造,并且能够提高流体的防泄漏所带来的装置的长期可靠性,该热交换器(1)包括多个导热板(5)、多个内翅片(9)、多个防泄漏板(7),在防泄漏板上设有供流体流通的通路孔,第一流路的内翅片与第二流路的内翅片以使两种流体的热阻率相同的方式进行设置。【专利说明】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包括该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包括该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板式热交换器中,将形成有多列波形的凹凸的导热板多张层叠。作为现有的板式热交换器,提出以连结导热板的波形的峰的顶点(或者谷的底部的点)的线与邻接的导热板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的人字型。另外,也提出了与人字型的板式热交换器相比,在导热板的形状设计上具有自由度的内翅片型的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人字型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存在下述问题。人字型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导热板是波形状的,因此在第一流体(例如制冷剂)与第二流体(例如水)之间难以形成防泄漏功能。搭载于热水器的板式热交换器所产生的热水被用作洗澡水,因此必须防止制冷剂泄漏到该水中。因此,若不具有防泄漏功能,则不能将作为高压制冷剂的CO2或烃、低GWP制冷剂这样的可燃性制冷剂用于热水器。此外,由于流路截面积大致相同,因此在供不同流体流过的情况下,两者的热阻率并不相同,热交换效率较差。另外,相邻板的接合部通过波的点接触来形成,从而接合面积较小且易于毁坏。此外,在专利文献I这样的内翅片型的热交换器中也存在下述问题。首先,由于内翅片型的热交换器不具有防泄漏功能,因此难以用于热水器。由于内翅片的形状对于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而言是相同的,并非是与流通的流体相应的最佳形状,因此热交换效率较差。此外,内翅片成为与一方的流体的必要强度相适的式样,另一方的流体侧形成具有过度的接合面积的内翅片,因此成本升高。此外,作为其它的以往的热交换器,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在各个板的壁厚内含有流路的第一流路板及第二流路板和对上述流路板进行分隔的分隔板的构造。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这样的构造中,分隔板仅是板状构件,在使用内翅片的状态下不能使用。此外,作为包括有防腐部件的热交换器,存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结构。然而,作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防腐部件的副板,其为平面状,仅用于圆管与平面之间的分隔,在多个板层叠的状态下不能使用。此外,专利文献3是在圆管中流通的流体与在翅片间流通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器,因此仅利用圆管与芯板的接触面进行热交换,因此与将内翅片多个层叠的热交换器相比,热交换效率较低。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5375号公报(5页,图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7544号公报(7页,图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33506号公报(12页,图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能够使热交换效率变得优良,且构造简单而能够低价制造,并且改善防止流体的泄漏所带来的装置的长期可靠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导热板,各导热板具有平坦的导热面;以及多个内翅片,在每一对上述导热板之间交替地形成第一流路以及第二流路,上述各内翅片配置在对应的上述第一流路或者第二流路中,在上述板式热交换器中,配置于上述第一流路的上述内翅片与配置于上述第二流路的上述内翅片设置为导热面积不同,在一对上述导热板之间,配置防泄漏板,该防泄漏板形成有供至少上述第一流体或者第二流体流通的通路孔,上述导热板、上述内翅片、上述防泄漏板通过钎焊实现一体化。也可以使上述防泄漏板在与上述导热板的导热面贴合的区域上具有平坦的部分,使上述导热板以及上述防泄漏板彼此面接触而按合。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内翅片包含反复凹凸的构造,上述凹凸的端部形成为平面,该内翅片与对应的导热板以及防泄漏板在平坦的上述端部进行面接触。也可以使上述防泄漏板构成为仅覆盖上述第一流体与上述第二流体相邻的区域。也可以使上述防泄漏板由包覆材料形成。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热板与上述防泄漏板的板厚彼此不同。此外,用于实现相同目的的本技术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冷凝器以及蒸发器的两者或者任意一方,包括上述的本技术的板式热交换器。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使热交换效率优良且构造简单而能够低价地制造,并且能够改善流体的防泄漏所带来的装置的长期可靠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错列翅片型板式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内翅片的立体图。图3是从斜上方表示第一流路内的内翅片与第二流路内的内翅片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流路内的内翅片与第二流路内的内翅片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相关的特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错列翅片型板式热交换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对应部分。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错列翅片型板式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2是内翅片的立体图。图3是从斜上方表示第一流路内的内翅片与第二流路内的内翅片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流路内的内翅片与第二流路内的内翅片的俯视图。板式热交换器I包括至少一对侧板3、分别配置在上述侧板3之间的多片的导热板5以及防泄漏板7以及至少一对的内翅片9。一对侧板3实现增强的作用,在各四个角处,设有作为第一流体的入口 11、第一流体的出口 13、第二流体的入口 15、第二流体的出口 17的四个通路孔。此外,在图示例中,在图1中进行观察,在左右一方侧的上角配置第一流体的入口 11,在下角配置第一流体的出口 13,在左右另一方侧的下角配置第二流体的入口 15,在上角配置第二流体的出口 17。此夕卜,在图1中,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由附图标记X表示,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由附图标记Y表不。在导热板5以及防泄漏板7各自的四个角中,形成有作为通路孔的贯通孔。具体来说,在导热板5中,作为通路孔,设有第一流体去路孔11c、第一流体回路孔13c、第二流体去路孔15c以及第二流体回路孔17c。同样地,在防泄漏板7中,作为通路孔,设有第一流体去路孔lid、第一流体回路孔13d、第二流体去路孔15d以及第二流体回路孔17d。导热板5与防泄漏板7皆是以将壁厚大致均匀的板状的构件通过加压等来形成凹凸的方式加工而成的。各导热板5是具有形成对应的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平坦的导热面的构件。在各导热板5中,形成有作为相对的关系的凹部5a以及凸部5b。如图1所示,根据构成附图标记X所示的第一流体所流通的第一流路的导热板5,凹部5a占据第一流体去路孔11c、第一流体回路孔13c以及在上述孔之间与内翅片9面对的大范围区域,凸部5b占据第二流体去路孔15c以及第二流体回路孔17c的周围部分。此夕卜,根据构成供附图标记Y所示的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的导热板5,凹部5a占据第二流体去路孔15c、第二流体回路孔17c以及在上述孔之间与内翅片9面对的大范围区域,凸部5b占据第一流体去路孔Ilc以及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大辅冈崎多佳志李相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